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2015-12-04芮红燕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要】如果认为将教室的课桌椅摆放方式改变一下,或者模仿人家的教学模式,上一两节公开课就是学习,这样,不学也罢。精心拟出了“小组合作步骤”后,我首先培训小组长,训练他们如何组织小组讨论、如何管理小组常规,指导他们带领小组成员设计组名、商议组规、设计小组口号,教会他们如何每天定时组织“小组反思会”。然后,我把“课堂学习流程”和“小组合作步骤”印出来贴在教室醒目处,在课堂上耐心而又细致地训练学生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关键词】合作体验;自由质疑;交流展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步试验过程中,我体会到无论运用哪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都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实际情况吸取其精华。我们不能把学习演化为简单的模仿。教学不是作秀,合适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是几天就能形成、总结和推广的。如果认为将教室的课桌椅摆放方式改变一下,或者模仿人家的教学模式,上一两节公开课就是学习,这样,不学也罢。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进行了一点尝试,也有了一些收获。

当我终于将课桌摆成了小组合作的样子时,难题是,怎样开始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几经揣摩,我找到了三个问题:其一,如何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探究的“最近成功点”;其二,如何为学生的尝试和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其三,如何通过“展示”环节,让学生大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解决这些,正是我改革上路的关键一步。

完全照搬别人的课堂是不可行的,那么我应该怎样构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在一次次的尝试与反思中,我把我的课堂逐渐打磨成了这样一个流程:

一、预习课文

1.周末回家后,初步预习下周将学习的课文,并收集相关资 料;2.课前自学生字、新词并在小组内听写过关;3.读通、读熟

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文章条理并提出两个以上探究性问题。

二、课堂学习

1.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感知课文。

2.小组学习,交流预习收获及疑问。认读、理解字词;轮读课文,相互纠正并交流课文主要内容以及条理;自由质疑,组内解决简单问题后将疑难问题或觉得很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去,留待集体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梳理探究要点。

4.自主阅读,探究文本主题、学习表达方法。

5.集体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讨论重点问题。

6.总结学习收获,拓展思考空间

三、课外巩固

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作业,小组内合作批改作业并改错;老师抽样反馈,及时查缺补漏。

用这样的流程,几篇课文学下来,我欣喜地发现:优等生能紧紧抓住文本中的语句与同学争论得面红耳赤了,几名内向的中等生敢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了,学习后进生们的眼睛也开始发亮了,作业质量也逐渐提高了。每节语文课后,我总会先喜形于色地给同事们描述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然后静静地反思教学得失并将新的想法融入下一堂课。

伴着欣喜,我也沮丧地发现教学进度与往年相比落下了一大截。于是,“努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成了我思考的重点。撇下浮躁,我在课堂上细心地观察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这才发现,虽然积极主动了,但他们的合作显得那么的粗糙和随意,这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怎么教会他们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呢?精心拟出了“小组合作步骤”后,我首先培训小组长,训练他们如何组织小组讨论、如何管理小组常规,指导他们带领小组成员设计组名、商议组规、设计小组口号,教会他们如何每天定时组织“小组反思会”。然后,我把“课堂学习流程”和“小组合作步骤”印出来贴在教室醒目处,在课堂上耐心而又细致地训练学生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一周下来,课堂渐渐地变得活而不乱了,课堂的效率也慢慢提高了。

初见成效,让我信心大增。为了更全面、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开始将实验拓展到班级管理中去。随着“班主任助理”“执行班长”制度的成形,“班务承包”制度的逐步健全以及“组长升级”与“班干部任免”办法的实施,自己的班务管理也越来越轻松。这为我腾出了更多的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于是班级激励机制的改革也应运而生:“小组擂台”时时评,“同荣共辱”人人管,“每周冠军”重重奖,“组长升级”人人盼。这些方法都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主动管理的兴趣:课堂学习的参与面有效扩大,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自主管理意识逐步增强,集体意识、团队荣誉感明显增强。

期末复习开始了,复习课怎样实现体验课堂呢?在单元复习中,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交流复习要点,需要记住的,在小组内一一过关;需要拓展的,师生合作、集体交流;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探究。就这样,几堂课下来,学生以前在复习课上的疲倦荡然无存,个个生机勃勃,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当然,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有待研究、探索的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克服展示的时间和空间的客观限制?如何在点拨中对文本理解得更有深度?如何拓展探究的广度?如何提高“语文训练”的效果……但我相信,凭着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满腔赤诚,凭着“思考”与“实践”这对有力的翅膀,我一定能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为“生命和谐”、为自己和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上写下精彩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版社,2012

附注:本文获2014年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兵团二等奖。

作者简介:芮红燕,女,1973年生,河南堰城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