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意”手法及昆曲素材在笛曲《幽兰逢春》中的运用

2015-12-04朱清泉

戏剧之家 2015年21期
关键词:写意昆曲

【摘 要】本文通过对笛曲《幽兰逢春》的创作特点以及主题音调的分析,并和昆曲曲牌相对照,探讨这首笛曲中昆曲音乐素材及“写意”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幽兰逢春》;昆曲;写意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58-01

笛曲《幽兰逢春》是已故竹笛演奏大师赵松庭先生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在创作过程中,赵松庭先生继承并发展了昆曲伴奏中的一些音乐要素,使这首乐曲具备了昆曲唱腔优美婉转的特点。《幽兰逢春》全曲篇幅并不长,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更重要的是该作品大胆运用了特殊的演奏技法(如循环换气)和中国戏曲中常用的“写意”手法。

一、昆曲音乐对“写意”手法的借用

早在戏曲产生之初人们就已经开始有了对“形”与“神”的认识,道家的老子曾经说过“重道轻器”,意思就是重神轻形;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也曾说过“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从古至今,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神”的重要性,“形”则居于次要地位。这种重神轻形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的戏曲艺术有着很大的影响。

中国戏曲的写意性在昆曲音乐中表现得极为鲜明,昆曲的伴奏乐器以笛子为主,演奏者通过对气息的控制来演奏不同的腔调,做到连中有断,断中有连,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加上旋律的强弱变化规律以及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欲进先退、欲扬先抑的流动性,能够更好地引人入戏。昆曲音乐对写意手法的这种借用不仅使戏曲艺术有了更好的发展,而且更能使观众心领神会,充分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幽兰逢春》这首笛子独奏曲就是由赵松庭老师根据昆曲曲牌《二郎神》改编而来的,其间大量运用了写意手法来表达深谷中的兰花重放幽香的意境,并借此抒发了昆曲这门艺术由无人问津到受到广泛关注的命运转折。

二、昆曲音乐素材与《幽兰逢春》

《幽兰逢春》由小调开始,通过对强弱音的控制以及各种装饰性技巧的运用,使乐曲处于缓慢的情绪酝酿之中,后经几个不同情感、不同速度的乐段,使情绪逐渐高涨,然后转入同主音大调,使色彩逐渐走向明朗,并过渡到高潮部分,隐喻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转调前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情景,一个是幽怨柔美,一个是激扬奋进,仿佛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画面,使这种情感的表达一步步推进,一步步升华,无论是演奏者还是欣赏者都能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这首乐曲是以慢板与快板加引子为主的两段体的曲式结构,可以细分为引子、慢板、快板、即兴华彩、尾声五个部分。

引子部分采用了散板的形式,是对主题素材进行的加花扩展,预示了主题幽怨的情绪基调。第一个乐句就运用了该曲特有的演奏技巧——循环换气,加上乐曲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的反复变化,给人一种虚实相间的感觉;引子部分主要在于对强弱变化的控制,力度变化相差很大,由开始的mp到中间部分的ff又到后面的ppp,如果演奏者的基本功很扎实,会带给欣赏者一种气韵生动的美的感受。《幽兰逢春》选用了筒音作mi的指法,引子中的泛音si与高音do之间的变换,需要在闭合所有音孔时在第五孔上面进行微调,目的是为了在演奏过程中作出泛音si以及在反复换音到do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在这首乐曲当中,do的指法十分独特:高音do可以根据乐曲的实际情况选择叉孔、半孔,或者使用引子部分的泛音处的指法;中音do的指法以叉孔为主,目的是为了避免南方昆曲所避讳的滑音的效果。用插孔可以把声音作实,避免一些油腔滑调的气息,此创作特点在继承昆曲文人雅士的高雅气质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烘托幽兰的“幽”这个字的内涵。

慢板部分选择了昆曲曲牌《二郎神》中的主题唱腔为素材来进行创作。慢板部分的篇幅较长,选用了昆曲中最常用的一板三眼的4/4拍子,为的是表现出慢慢诉说的如怨如慕的韵味。为了体现出昆曲韵味,竹笛演奏在主题音调的基础上加上大量的颤音、打音、叠音等技巧进行发展创新,既保留了昆曲的特性又适应了该曲情感表达的需要。在慢板部分的最后出现了过渡性的散板乐句,乐曲的调性转到C大调上。这是为了适应乐思情绪的发展,由色彩暗淡的小调转到了它的同主音大调上,意在暗示阳光明媚的春天快要来到了。转调前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色彩,一个幽怨柔美,一个明朗奋进,过渡乐句承上启下,使乐曲的发展更加连贯、完整。

《幽兰逢春》的快板部分来源于昆曲的过场音乐,与慢板的风格是相统一的。《幽兰逢春》中的快板部分在渲染喜悦气氛的同时也为华彩乐段激动高昂的情绪作了铺垫,将乐曲推向了高潮。华彩部分运用了循环换气技法,更能烘托出那种喜悦、激动的情绪。整体看来,《幽兰逢春》将笛子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在借鉴昆曲音乐特征和创作手法的同时也使竹笛演奏艺术得到了开拓性的升华。

赵松庭先生将昆曲音乐中“写意”的创作手法借用到民族器乐中来,无疑是大胆的创新,它验证了我国传统音乐互相之间的可借鉴性,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郑远景.从中国古代写意的审美原则看戏曲的写意性[J].戏剧文学,2006(8).

[2]韩勤.论昆曲写意性的唯美化特征[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朱清泉(1975-),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现任山东聊城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音乐理论及民族器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意昆曲
单雯 昆曲国家一级演员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补园和昆曲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