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的流变与转型对荆楚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2015-12-04何波周富贵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荆楚层面农村

何波,周富贵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荆楚文化体系是以楚文化为源头,在楚文化的基础上融合湖北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而形成的。湖北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荆楚文化体系就是以楚文化为基础,以湖北地方特色文化为依托而形成的独具地域特色的一个文化体系[1,2]。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离不开荆楚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社会的流变与转型带来了荆楚农村体育文化的机遇与困境,使得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民族传统习惯等发生了改变,改变的同时也迷失了人们的民族精神家园。

依据体育文化学说观点,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层来自精神层面,精神层面的核心又源于价值观,而体育文化建设的目的正是丰富精神层面及所谓的价值观。如果说精神层面是目的,那么制度层面就是行使的手段,通过体育政策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制定进一步完善与深化体育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外在表现源于行为的规范。物质层面是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外在的条件保障,服务于精神层与制度层,离开物质层面一切都是空谈。下面,笔者就社会的流变与转型对荆楚农村体育文化各层面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

1 社会的流变与转型对荆楚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

社会的流变与转型对荆楚农村体育文化物质、精神和制度层面的影响如图1所示。

1.1 精神层面的影响

社会流变与转型农村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影响在主流意识、精神追求上,确实改变了以往注重古老的祭祖、驱灾、祈年仪式和崇拜的神灵仪式过程,淡化了其“交游”性质,而把经济发展、娱乐健身实现民族团结、民族认同的目标等置于活动的首位[3]。在“三农”问题受到密切关注的当今社会,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使得农村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发展,对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积极的影响,人们的追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广场健身舞、巴山舞、龙舟赛、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等健身活动,促进了农民健身意识的形成,使人们认为自觉积极的参加该类活动是一种时尚。但随着空巢家庭以及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动的与日俱增,农村的部分年轻人脱离农村,使得农村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得农村体育的精神层面缺乏一定的生机与活力。

1.2 制度层面的影响

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开展、推广情况的好坏,与政府的重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包括与体育文化相关的一些制度的制定与落实等。与此同时体育文化活动在农村的开展,也促进了国家体育文化相关制度的产生与完善。所以,国家各个地方管理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出台了相关的系列政策。如国家颁布的关于《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体育下乡”、“农民的健身工程”等活动,相关政策的出台极大的鼓舞了农民群众,让他们感受到了政府对农民健康的关心。然而人们的习惯、意识形态,对于正式制度来说也能起到弥补、替代和辅助的作用,它可以弥补正式制度在安排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思想观念、宗教、道德及风俗习惯等为中心观念层次的文化是对制度的解释、补充[4]。

传统与现实碰撞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农村传统性的生活方式与“城乡二元结构”现实性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在城乡之间也呈现差异性,差异性不仅体现于思想、政治方面,而且体现于经济、文化方面,更体现于农村城市之间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平等方面。体育文化在农村制度方面的建构,需要赖以生存的土壤及其环境,而文化制度实施的好坏恰好是影响生存的土壤与环境的重要因素。农村在遭遇城乡一体化及现代化浪潮冲击后,伴随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使得农村体育文化并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相反由于受到种种社会制度的影响,使得农村体育文化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与危机。

1.3 物质层面的影响

物质层面的影响首先反映出来的是为了实用,要能够解决运动中的实际问题,政府对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农民们平等的参与和分享现代化的进程和成果。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对农村经济的扶持使得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的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处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农村地区,体育基础实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一些现代化体育设施开始在城市周边的富裕乡镇建立起来。例如在老、少、边、穷地区,希望工程使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得到改善;雪炭工程使老、少、边、穷地区县级体育场地得到改善;文体设施进乡村使村落体育文化设施逐渐好转[5]。

图1 社会的流变与转型对农村体育文化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影响

2 荆楚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策略

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在以“国家支持”为关键、以“社会资源”为基础、以“个人参与”为保证、以“学校教育”为动力等4个方面构建了荆楚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策略。

2.1 促进荆楚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关键——国家支持

1)法律是以国家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关键,离不开政府的重视程度与相关体育文化政策、法规的支持,农村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国家体育文化相关政策、法规的产生与完善。

2)影响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障碍无外乎经费和场地问题,因而要以社会变迁和新农村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为契机,加大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政策、法规上的支持力度和经费、场地上的投入力度。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政策、方法的落实离不开农村基层的体育工作者,所以要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基层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统一。

3)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还要建立相关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建设发展规划,将体育文化的发展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规划中来,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要制定当前规划和长远规划的策略,要明确农村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在当前规划阶段应达到的水平,并且对当前规划和长远规划中的阶段性目标进行检查、评定和考核,切实有效地促进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开放,把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中,在场地、经费等方面加大对农村体育设施的投入,才能逐步使体育真正成为亿万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使农村体育成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6]。

2.2 促进荆楚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资源

1)农村群众体育文化民间组织、协会、体育活动社会资源的推广利用是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要社会化,首先要抓好基层乡镇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能,要以它为龙头,以农民体育协会为纽带,乡镇文体站为依托和体育文化组织、民间协会为依靠的体育网络组织建设。根据社会的流变与转型,真正建立农村体育文化网络组织的由点到面、由纵向到横向的发展,使农村群众组织工作确保深入到基层的农民当中。

2)仅依靠政府单方面的投入是不够的,要多方面多渠道的筹集资金。可以通过各种社团、民间协会和社会活动资源对农村体育文化进行公益性或商业性的投入,吸引各方面多渠道的优势资源从而为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积极鼓励社会团体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事业,通过授权和分权,明确社会参与的权责,将农民体育协会、农民体育俱乐部、农民体育指导站、农民体育健身点以及其他各个非正式体育团体引入到公共体育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之中,作为政府公共体育文化供给职能的必要补充[7]。

2.3 促进荆楚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保证——个人参与

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加强资金投入,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二要培养特色文化传人,确保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艺术后继有人[8]。在激发农村体育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时,可以利用当地的体育旅游、文化节、节庆日组织开展农民们可以广泛参与、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特色项目的体育活动。可以以体育文化组织、民间协会为依靠成立农村体育文化活动体系,开展如舞龙、舞狮、武术、龙舟、风筝、秧歌等传统体育项目,另外也可以在农村体育文化活动中开展广场舞、交谊舞、健身操、羽毛球、篮球等现代体育项目,让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相互交融、共生。

2.4 促进荆楚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学校教育

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平台,学校在体育文化平台的搭建方面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针对农村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场地器材设施的匮乏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情况,恰好学校可以弥补。公开招聘和招考以及支教的老师可以在课外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从而培养农村体育文化方面的骨干,为农村的体育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以及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普及,首先必须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因此,转变广大农民的体育观念,首先必须要从教育入手,对农民进行体育文化知识技能的教育。这其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农村学校体育的建设,提高农村体育教学的质量,从长远和根本上提高农民的体育文化水平[9]。因此,促进荆楚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学生,要分别以他们为阵地和火种,以其为发展的动力,在培育人才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相信势必会为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燃起熊熊之火。

3 结语

社会的流变与转型渗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使得荆楚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农民的生活环境、物质条件的改善,使得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共生,新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涌现,分别渗透影响到物质、精神、制度等不同层面。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随时接受历史的选择,当它内含的意蕴及外在的形式逐渐缺乏社会所需的活力时,必然要受到社会的舍弃,当它内在的精髓与外显的形式充分展现社会倡导的意义,必然就能蓬勃发展[3]。笔者从社会变迁的视野角度,提出了以“国家支持”为关键、以“社会资源”为基础、以“个人参与”为保证、以“学校教育”为动力,构建了荆楚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为荆楚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走向科学、健康的轨道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1]何波,周福贵 .社会变迁视域下的农村体育文化透视 [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4):93~96.

[2]周雪松,费晓萍 .荆楚文化的历史价值研究 [J].前沿,2010(24):154~156.

[3]汤立许,蔡仲林 .文化变迁视域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流变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67~72.

[4]张丰 .文化与制度变迁理论与农村体育改革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6(2):46~48.

[5]谢光辉,黎晓勇 .关于农村体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出路的思考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5):31~34.

[6]杨驰,陈刚,章仪 .加快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39(2):294~299.

[7]余静 .十二五规划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探析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1):41~43.

[8]马元斌,李平贵,李宝芬 .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困境与路径 [J].中央党校学报,2011,15(2):110~112.

[9]王建伟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落体育文化的功能、变迁及定位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1):31~34.

[10]田雨普,王欢 .文化当先的农民体育发展观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1~3.

猜你喜欢

荆楚层面农村
李汉超新著《荆楚诗韵》出版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荆楚老乡敲钟忙
改革开放40年 荆楚弄潮40人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