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黎遇袭后,奥朗德的穿梭外交

2015-12-04张星云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朗德伊斯兰土耳其

张星云

今年1月,当《查理周刊》枪击案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带领各国政要在巴黎街头参加游行。奥朗德左手挽着德国总理默克尔,右手挽着马里总统凯塔,像平日游行民众一样排成一个横向的人墙在街道最中央向前进,在这面人墙中还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图斯克,他们一同声援反对恐怖主义。但显然这没有奏效,11月13日“伊斯兰国”再次在巴黎街头制造连续恐怖袭击。这回奥朗德没有再组织什么游行,甚至因为担心再遭恐怖袭击而禁止民众游行纪念。“这是战争行为。”奥朗德在此次巴黎袭击后对公众表示,“法国将在合法范围内动用一切国内和国际途径,联合所有受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统一行动,组建独一无二的反恐大联盟。”相比游行,奥朗德这次的计划更实际,他的“长征”开始了。11月23日奥朗德会见英首相卡梅伦,努力说服他参与轰炸“伊斯兰国”的行动。奥朗德24日飞往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见面,25日返回巴黎再见德国总理默克尔,26日再去莫斯科见普京。怎奈就在这个关口,11月24日晨,一架俄罗斯苏-24战机在叙利亚边境被两架土耳其F-16战机击落。俄土冲突升级,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与俄罗斯联盟可能因此无法进一步合作,欧盟夹在其中无所适从,反恐大联盟的组建可能落空。正如奥朗德11月16日在凡尔赛宫的议会上所说的:“国际社会早已分崩离析。”

24日,华盛顿,白宫

就在奥朗德飞到华盛顿的同时,一架俄罗斯苏-24战机在叙利亚边境被两架土耳其F-16战斗机击落。俄土双方厉兵秣马,关系一落千丈。俄外长拉夫罗夫取消了25日访问土耳其的原定计划。本来当天召开的俄土合作高层会议应该讨论叙利亚政权、叙境内土库曼族,以及打击“伊斯兰国”等核心问题,如今却不了了之。而土耳其政府24日当天便向北约提出请求,希望召开28会员国特别会议商议此事。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仅呼吁各方冷静,避免问题扩大。

11月18日,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将由土伦海军基地启航,前往地中海东部海域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

普京得知土耳其向北约求助后很是气恼:“我们和美国签署过预防领空冲突的协议,土耳其也是美国的盟国。但这次俄军飞机被击落之后,土耳其政府没有直接和我们联系,而是去找北约。这反应就好像是我们把他们的飞机击落了。”

在此等情形下,奥朗德去见了奥巴马。两人会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奥巴马的态度很强硬:“如果俄罗斯能将轰炸集中对付‘伊斯兰国武装,而不是广义的全部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俄罗斯将会在反恐行动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奥巴马认为有美国参加的65国反恐联盟比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组成的两国联盟更加具有反恐意义,后者只是希望维持阿萨德的政权。在奥朗德的请求下,奥巴马同意美军针对“伊斯兰国”武装采取更加密集的轰炸,但同时要求欧盟在空中旅客信息数据库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如奥巴马所言,欧盟自身的根本原因都还没有解决。如今看来,欧洲各国正是因为申根边检毫无效果,才导致了此次巴黎恐怖袭击的发生。因此在11月20日的欧盟内政部长特别会议上,各国一致同意开始在申根国机场使用旅客订座记录系统(PNR)。这一系统将所有飞抵和飞离欧盟境内航班的旅客信息发送给欧洲警察和情报部门,以方便核对和检查是否存在恐怖分子。

旅客订座记录系统早在几年前便已提出,但屡屡以侵害私人信息为由遭到欧洲议会的否决。今年初《查理周刊》被袭击后,法国政府再次提出引入该系统,同样再次遭到欧盟否决。即便如今旅客订座记录系统即将开绿灯,但与法国政府期望的仍然相距甚远。法国希望欧盟范围内的航班同样使用该系统,并且将旅客数据保存一年,而不是现在欧洲议会提出的只保留一个月。

除了旅客订座记录系统以外,法国还提出对进入申根边境的欧盟居民进行双重检查,除了验证身份证件外,还要将旅客信息在欧洲刑警组织和国际刑警组织的数据库中进行检查。此前正是因为缺失了后一项,巴黎袭击主谋、比利时籍穆斯林阿巴乌德才可以在被法国和比利时情报部门通缉的情况下,近几年多次往返于叙利亚和比利时。法国的双重检查提议实际上改变了申根国基本原则,因此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还需要通过几个月的讨论和修改才有可能通过提议。

对于希腊来说,法国的提议更像是一厢情愿。自今年初以来已经有60万难民涌入希腊,其中也包括两名对巴黎发动袭击的恐怖分子,他们在10月初通过希腊前往法国。庞大的难民潮使得希腊政府机关根本无法用一台台连上国际刑警组织数据库的终端去验证每位难民是否被通缉。“法国的提议根本不可行,让成千上万名边境警察配备这样的数据终端,那要花很多钱的。”一名欧盟外交官如是说。

25日,巴黎,爱丽舍宫

见完奥巴马的奥朗德赶紧坐飞机返回巴黎,2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巴黎等着和他会谈。下午,法德两国的部长们在爱丽舍宫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提出各自国家对打击恐怖主义和控制移民潮的看法,看上去更像是自说自话。当晚,两国首脑奥朗德和默克尔的会面则以一次非正式晚餐的方式进行。显然,德国人并不想这么快地积极介入。

奥朗德在巴黎受到恐怖袭击之后即刻宣称这是一场“战争”,而与之相反,德国领导人在这段时间则非常小心地避开了“战争”这个词。除了德国总统高克曾经评价过巴黎恐怖袭击是“一种新形势战争的受害者”以外,其他德国领导人都仅仅声援法国,但不认为已经开战。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则更是绕圈子:“我们看到‘伊斯兰国正在向自由世界宣战,但如果我们开始称之为‘战争,那‘伊斯兰国的计划就得逞了,因为恐怖主义分子就是想让我们的社会产生严重的恐惧。”

德国政府避开“战争”概念也出于宪法考虑。因为在德国,如果出现军事冲突,军队指挥权的使用必须由国防部长向总理提出。而上一次德国政府大规模使用“战争”一词,还要追溯到1943年,当时希特勒政府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提出了“战争”。因此德国政府至今并未考虑参加轰炸“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而在联合国针对马里的军事行动中,德国政府也仅仅派出200名教官和9名真正意义上的士兵参加。

相比对“伊斯兰国”发动的战争,德国更关心的是移民潮问题。关于巴黎袭击的后续调查告诉人们,移民潮也会连带导致恐怖分子渗透进欧洲国家,并伺机进行恐怖袭击。因此德国实际上有求于土耳其。德国希望土耳其可以控制叙利亚难民,通过配额的方式让他们“更加合法”地进入欧洲。即使默克尔闭口不提具体数字,但德国希望可以减少本土难民的数量。埃尔多安的反应则很冷淡,10月份在一次G20会议上他更是间接指责此前因接收难民的包容政策而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默克尔,他说:“欧盟接收了30万难民,大家就开始把他们的领导人视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而我们接收了250万难民,却没有人关心。”

默克尔此次再给奥朗德泼了冷水。她会谈前后一再强调,叙利亚问题先政治解决,再寻求军事解决途径。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仅仅提出欧洲可以建立一个三年100亿欧元的专项基金以打击恐怖主义并帮助难民。

26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等奥朗德飞到莫斯科,几乎已经对反恐大联盟心灰意冷。而此时俄罗斯因飞机被击落而开始对土耳其进行反击,轰炸叙利亚境内的土耳其车队,对叙利亚土库曼族(被土耳其视作亲人)武装地区进行“斩首行动”。俄罗斯向位于叙利亚的赫米姆空军基地运送S-400防空导弹系统。俄罗斯的导弹巡洋舰“莫斯科号”已抵达叙利亚西部港口城市拉塔基亚。而土耳其也向靠近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的地区运送了20辆坦克。俄土两国剑拔弩张。

“我们可能比美国政府更有机会与普京谈判。”法国外交部此前的判断并没有错。法国和俄罗斯是欧洲唯一可能打击“伊斯兰国”的国家,其他国家因为没有直接受到恐怖主义攻击而多少或产生犹豫观望的态度。奥朗德11月23日就在爱丽舍宫会见了英国首相卡梅伦,卡梅伦也在随后向英国国会提出投票决定是否加入轰炸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但28日在马德里和伦敦街头,成千上万民众参加反对军事介入叙利亚的游行。

实际上法德领导的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并没有好到哪里去。近两年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顿涅茨克局势不稳,导致欧盟与俄罗斯不断出现制裁与反制裁,法国甚至取消交付俄罗斯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但在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上,俄罗斯投票同意一致打击“伊斯兰国”的请求,这一同意票给了全世界所有人信心。

俄罗斯与叙利亚的结盟很明确,即保护叙利亚现政权。因此俄罗斯既对“伊斯兰国”进行轰炸,也对其他叙利亚反政府武装进行打击。但显然什叶派的阿萨德政府在普遍逊尼派的叙利亚依然受到严峻挑战。显然这一俄叙结盟与北约有着很大分歧。法国同样也很清楚真正意义上的无间合作几乎没有可能。因此自巴黎遭恐怖袭击之后,奥朗德始终使用“联盟”一词,而避开了“配合”、“合作”等词。

11月24日,奥朗德到访美国华盛顿与奥巴马在白宫会晤11月26日,奥朗德到访莫斯科与普京会晤

在这种情况下,奥朗德想联合美国的同时联合俄罗斯,他在克里姆林宫回避了阿萨德必须下台的要求。26日的见面中,普京也同意奥朗德的提议:“打击‘伊斯兰国,不打击反抗‘伊斯兰国的武装;相互交换信息,将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所在地视为不可轰炸地区,及时沟通具体位置。”

“实际上双方都清楚,一旦‘伊斯兰国被反恐大联盟击垮,叙利亚政权的去留依然将会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巴黎政治大学地缘政治系教师西里尔·布雷特(Cyrille Bret)如是分析。在他看来,欧盟认为叙利亚局势不稳是“阿拉伯之春”产生的后果,唯有更换政权方可解决。而俄罗斯认为,叙利亚内战是逊尼派通过“圣战”而引发的暴乱,只有维持什叶派且亲俄的阿萨德政权才可保证叙利亚稳定。

“除了针对打击‘伊斯兰国的策略,法俄两国对其他问题的讨论也并不存在多少实际意义。”西里尔·布雷特认为在中东地缘政治中,俄罗斯和欧盟存在着巨大分歧。俄罗斯希望巩固伊朗的地位并扩张什叶派势力,而欧盟则联合了一众逊尼派国家对抗伊朗。面对乌克兰问题,俄罗斯希望维持当前的不稳定局势,以防止北约再次东扩吸纳乌克兰,而欧盟则希望联合波兰和巴尔干国家一同支持当前的乌克兰政府。另外,即便顿涅茨克地区再出变故,法俄两国商议的口头协定也不会比法、德、波组成的“魏玛三角”话语权更大。

但法国确实为拉拢俄罗斯进入反恐大联盟做了努力。27日,除了奥朗德和普京的会面,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和俄外长拉夫罗夫也进行了会谈。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法比尤斯似乎松口:“除了轰炸,地面进攻没法使用我们自己的部队,但可以让叙利亚自由军、逊尼派武装去进攻‘伊斯兰国,甚至如果有可能借助叙利亚政府军和库尔德武装。”

虽然会后法比尤斯通过公告重申叙利亚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但其对叙利亚政府军和库尔德武装的认可将会引起土耳其的强烈反感,而此前美国为了使用土耳其的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也对叙利亚的库尔德武装进行武器禁运。

29日,布鲁塞尔,欧盟总部

俄罗斯与土耳其的关系还在继续恶化。11月28日,普京签署经济制裁土耳其的总统令,其中包括终止从俄罗斯前往土耳其的旅游手续,并停止对普通土耳其公民发放俄罗斯签证。而埃尔多安则没有参加原计划29日欧盟与土耳其共同召开的特别高峰会议,只派了总理达乌特奥卢前去参加。埃尔多安邀请普京可以在30日巴黎国际气候大会期间单独见面,被普京一口回绝:“我们已经看到了,土耳其政府拒绝就飞机被击落事件进行道歉。”

曾经被多个欧盟成员国回绝入盟申请的土耳其现在成了欧盟所倚靠的重点。在欧盟的意识形态中,土耳其并不是一个健全的民主国家。在欧盟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中依然写着:“近两年政治产生严重退步,三权分立受到阻碍,政治压力严重影响立法和司法系统。”

而如今无论在打击“伊斯兰国”的计划中,还是帮助控制难民潮的行动中,土耳其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土耳其与叙利亚有着900公里的交界国境线,它已经接收了250万叙利亚难民,同时还使大量“伊斯兰国”的“圣战者”从土耳其进入欧洲,甚至“伊斯兰国”的石油出口也需要通过土耳其边境。

自2011年春开始,土耳其和叙利亚关系恶化,土耳其领导人埃尔多安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这对旧友交恶,阿萨德转向与伊朗合作,而埃尔多安则认为逊尼派将会很快推翻当前的叙利亚什叶派政府。怎奈阿萨德成功保住政权,为了报复土耳其,在叙利亚国内扶植起了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PKK)的分支民主联盟党(PYD)。也因此,埃尔多安曾经希望利用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反政府武装对叙利亚政府造成撼动。

如今“伊斯兰国”武装对叙利亚政府造成了极大冲击,而土耳其却成了对抗“伊斯兰国”的关键国家。土耳其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以反恐和控制难民为由向欧盟提出了两年3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希望反恐联盟可以保证遏制该地区库尔德势力的增长并结束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提出增加一倍土耳其公民申根签证的发放量,甚至重新启动进入欧盟的程序。

奥朗德的“长征”结束了,但他却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收获。各国考虑自己本方利益,使得奥朗德心中的国际反恐大联盟很难最终实现。11月29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巴黎召开,150个国家的领导人将在这里参加各类会议,讨论环保、大气变化等问题,直到12月11日大会结束。巴黎市中心部分公共交通关闭,街道处处禁行,恐怖袭击的余波还没有离开巴黎。

猜你喜欢

朗德伊斯兰土耳其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我也叫“土耳其”
土耳其政变为何以失败告终
土耳其医改后来居上
论中世纪伊斯兰海商法的形成
吉朗德露天煤矿高耗水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