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对高校聋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研究
2015-12-04胡楠
胡楠
(中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国家已将努力扩大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与改革的发展重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强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康复、求学和就业,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等任务。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特殊教育教育质量、满足残疾人接受教育的需求、帮助残疾人学生学会适应社会活动的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这面临的任务。在残疾人中,聋人约占34%对聋人的教育是对残疾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聋人”是指听觉损失程度在70分贝或70分贝以上,即使用助听手段,也不能理解言语的人。聋人的听觉障碍直接影响了言语的形成和发展,言语的障碍又影响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发展和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聋人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和缺少言语的交流更易产生自卑、孤僻、畏缩、偏执和自我中心等等心理行为;由于聋人的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如果在教育教学中缺少正确、有效的引导和干预,那么在他们走上社会后将在适应社会环境方面遇到极大的困难,继而遭遇更多地艰辛和失败,同时也将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关于聋人的体育教学研究很少,没有专门针对聋人武术教学进行研究的。在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领域中,有关武术教学和聋生身心素质培养的研究尚少,高等院校的聋生生理、心理培养尚缺乏可供借鉴的操作方法,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如何提高聋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聋人的生理发育,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重要课题。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同时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练习武术可以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反应速度、提高力量、耐力和灵活性;最主要的还可以锻炼聋人学生的的意志力、自信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随着聋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院校有必要根据聋人生理、心理特点,根据体育教育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武术教学对聋生进行干预教育,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本研究根据武术以及体育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采用适宜聋生学习的武术项目及课程,通过武德教育和武术动作练习,有目标、分阶段地对聋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以期获得培养聋人大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体魄的有效方法。
聋生在聋哑学校学习期间,聋哑学校为了聋生的安全起见,多采用封闭式管理,聋生交往范围很小,往往只局限于聋生之间,这样容易使聋生的交往能力得不到发展,缺乏社会经验。长此以往,造成聋生交往心理障碍,失去与人交往能力,对社会有好奇心而无热情。为了让聋生适应社会,同归主流。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我们采用了聋生与普通生同班教学的方式,扩大聋生的生活圈子,增加他们的交往机会,让聋生走出孤独、走出自卑,增强生活的信心,改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聋生与普通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说明身体主要形态特征与普通大学生相同;简单反应时、判断移动反应时两项指标测试结果显示聋生与普通大学生也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在简单视觉反应能力和对光信号的判断、快速移动反应能力方面与普通大学生没有差距,这与聋生的生理特点基本相符。与此同时,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参与意识强烈,对体育运动兴趣浓厚,聋生这种精神面貌和对体育活动的喜爱、参与可能是使他们保持较好速度、跳跃素质的原因。
武德作为习武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美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指导人们共同的武术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并渗透在习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武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武术精神,聋生在学习武术的前应该先学习武德精神,通过学习武德精神培养聋生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小处来说有利于他们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从大处讲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强国之林。
高校对聋生的培养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聋生生内在素质的培养,包括聋生的智力、品质和意志等;二就是对聋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即要使其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三是对其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
练习武术能提高身体素质,武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的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和健体强身十分有益。练武术对青壮年而言,不止是健身功能,还是一种极好的休息方式,须知道劳动工作之余,周身疲乏,可以耍下武术,不仅可以舒筋活络,通和血脉,解乏去困,更可以从精神上降压解虑。武术始终让个体的心身处于不断的协调配合当中,并适当加以外在的压力进行艰苦的训练,达到与常人不一般的体质特征。如有力、强健、有毅力等。练习武术的核心就是强身健体,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讲武德。武术在各种非常时期,对自保和他保有着很强的威力。聋生由于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有过一些身心受到威胁的事件发生,通过练习武术以智慧和力量的组合,可以完成特殊的情况下的防身任务,不仅可以有效治服坏人坏事的发生发展,还可以保全自己不受侵害。
[1]唐 艳.聋生体育教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09).
[2]张枝梅,李庆功.高校聋生体育意识及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3]柯 斌.构建聋校体育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07(05).
[4]朱世海. 体育活动在培养聋生良好心理素质中的作用[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6(05).
[5]马宏霞. 体育教育促进高校聋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培养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2).
[6]谭思洁,孔令琴,于学礼,徐彩桐,周学方.聋哑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及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7]焦玉柱,吉卫田.聋校试验教材《体育》教学用书的几点不足[J].现代特殊教育,2002(05).
[8]邹秋仕.聋校体育教学浅见[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9]彭旭光,崔志义.谈错觉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