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得当,分寸中彰显高效
2015-12-03万娴
万娴
摘 要:作者通过导当有目标、当有层次、当有方法、当有学法四个方面来体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当有目标 当有层次 当有方法 当有学法
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共识,也是当今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然而综观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笔者也有一些疑惑。
问题一:英语活动越繁越好吗?
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的催眠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些教师误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越好、课堂教学方法越多越好。有些英语课堂,一会儿师问生答、一会儿生问生答、一会儿学生模仿某种角色、一会儿让学生游戏、唱歌、做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动了,“主体性”的确“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但是由于忙于动而疏于思,只有肢体运动,而缺乏静静的思维活动,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推动的是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难有所得,鲜有所获。课堂表面是活,实质是乱,效果并不好。
问题二:学生思维越快越好吗?
现在有不少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带上一本词典,课堂中出现一段对话或语篇,教师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或听录音看卡通片,接着请学生自己划出生词,找出来后查阅音标,自己拼读。读对了,大家跟着齐读两遍,生词教学结束。“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固然不错,但是如果只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忽视了有效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自主无方,学习无法,“不教”的目标显然会落空。因此,导当有目标、当有层次、当有方法、当有学法。
一、“导”有目标
为了避免课堂中学生漫无边际地发问、乱撞乱闯的现象,教师应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没有了方向,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虽然看上去学生个个主动,但这种主动也只是一种无意义的精力消耗。回过头来想想,教学活动完成了什么目标,学生学到了什么?恐怕收效甚微。“Do a survey”这一类活动的布置就是一种以应用为动力,又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这类活动能很好地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运用中发散思维、创新提高。例如,在复习过去时态时,我让学生调查上周末所做的事。这样,学生们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调查任务,汇报交流调查结果的形式,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口笔头表达能力。
二、“导”有层次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时切不可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而一下子拔得太高,揠苗助长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难度,反而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在Sound time板块中,有的老师认为可以给出单词让学生自己创作绕口令,我认为不然。其一,语音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见词能读的语言能力;其二,任务设计要求过高,会适得其反。因此,我往往只是将两个新的单词放入两句绕口令中,让学生根据规则自己能读,并了解两词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感受到的是英语学习的方法,目的是“授之以渔”。
三、“导”有方法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生主体服务的。要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善导”,但不论哪种引导,教师都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小诗环节中,有的老师根据自己肢体语言丰富的特点采用了TPR方式,让学生在趣中学、玩中学、练中学,十分富有感染力。但也有老师则是采用了静态思考和动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小诗来进行改编。 原来的小诗是:It's one in the afternoon. Don't watch the cartoon. Don't play with your balloon. Now eat your rice with this spoon. 有位老师将学生分成了四人小组,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来自己改编小诗。于是,学生们将小诗改编成了:It's six in the afternoon. Don't watch TV. Don't play with your ball. Now eat your noodles with chopsticks.也有的学生这样改编:It's seven in the morning. Don't get up late. Don't read your newspaper. Now eat your bread with this fork学生通过思考将一首平凡的小诗进行了各种有趣的创新改编,在改编后更是用各种节奏再进行动态表演,打破了传统单调的小诗教学模式,并形成了积极情感态度。
四、“导”有学法
在全面贯彻课程新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误以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动”,而步入片面求“动”的误区。须知,活动利于自主,静读也可以自主;合作利于自主,独思也可以自主;争论利用自主,静写也可以自主,还学生一片动静相宜的时空,让我们的课堂张弛有致,动则激情四射,静则神思飞扬,如此,学生的主体性便会在动静中尽显无限魅力,尽展无限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