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过程思想为引领 丰厚教学目标内容

2015-12-03张春方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0期

张春方

摘 要:切实以过程思想为引领,是丰厚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的不二选择。

关键词:着眼发展 考虑基础 关注整体

过程哲学认为,世界是由过程构成的,过程就是机体各个因子之间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活动。以此作观照,我们发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只是促使学生成长的一条途径,是学生整个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组成因子,以致在具体设定教学目标内容时,过分强调语文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较少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忽视整体系统的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终极使命 育人价值的实现。由此,切实以过程思想为引领,就成为丰厚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的不二选择。以下笔者谨以国标本苏教版六上《21鞋匠的儿子》的目标内容设定为例谈一谈相关的操作。

一、立足学科,更着眼发展。

任何学科教学活动,其首要的任务,都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就语文学科而言,当然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限于此,那从教师的本职 “教书育人”的角度看,实际只履行了前一半“教书”的职责,而未能完成后一半“育人”的任务。为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就不能仅只着眼于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还必须同时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才可算是真正履行了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责任。基于此,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内容确定的时候,就必须兼顾语文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两个方面。

《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单从语文学科素养的角度考虑,笔者罗列了一下,要达成的目标不外乎如下几条:学会本课两个生字“尴、尬”和两个两会字“辱、豫”,能解释“名门望族、卑微、羞辱、开怀不已、毫不犹豫、尴尬、傲慢、静默、赞叹”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要能富有激情地读好林肯说的几段话;能概括课文内容,并感悟到林肯是一个宽容、善于演讲、具有平等思想的人;学习怎么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把握文章通过典型场景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林肯语言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林肯演讲用语的精妙。就学习的内容而言,基本只需要提供课文原文即可,基本不需要再增加其他学习内容。

如果以过程思想观照,上述确定的目标内容明显有失偏窄,因为很显然,以上目标内容的设定仅只关注了语文的学科使命,根本未考虑语文学习过程目标达成的丰厚性,因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行意行也会得到相应的培养和熏陶。为此,我们在确定具体的目标时,就还必须相机考虑诸如课前能主动开展预习、能独立自主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学有疑难时能有效地与人讨论交流或请教师长、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能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能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善于及时反思总结、欣赏林肯的宽容智慧并努力学习等目标,在内容方面,如果着眼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就不能只单单提供课文,而需要补充提供适量有关林肯的资料、写法特色相近的文章等。只有这样既立足学科,又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才能使教学过程的实施更为丰满,教学效果的达成更为丰厚。学生通过这种目标引领下的语文学习活动,不仅能有效获得语文知识技能,更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育积极健康的情感。

当然,上面着眼长远设定的目标很多都是每次语文学习活动都需要的,因此用不着每次都写出来,但在具体设计的时候,不写出来可以,但每一次设计时有没有这些意识,并能在相应环节中进行有侧重的渗透安排却是极为重要的。

二、依据课标,更考虑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就教学目标的设定而言,课程标准无疑是依据,是准绳,但问题是,课程标准仅只是对学生完成相应学段的学业后,应达到何种程度的一般性、基础性陈述,只具有标杆意义。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面对的是一个个千差万别,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学生群体,作为老师,就不能简单地机械搬用,而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对课标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与细化,然后再藉此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语文学习活动,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契合学生的实际,更能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成长。

《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如果单从对应的第三学段课标来看,要达成的目标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识字写字方面的,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尴、尬”两个生字,达到四会,并能在自主学写的过程中,姿势正确,达到一定的速度,写得美观,另外,还能自主学习“辱、豫”两字并达到两会;一个是阅读方面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相对快速地默读课文;练习提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的能力;能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课外能寻找并阅读有关林肯的相关资料或文章。

上述为《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确定的目标,粗一看,条理清晰,描述得当,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如果我们将这些目标放到实际操作中,特别是联系学生的语文实际基础对照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目标在具体的实施层面实际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上述目标有识字的,有写字的,有朗读的,有理解的,有阅读的,有表达的,有积累的,还有拓展的,这么多的维度,现行的教学时空能完成得了吗?其次,上述目标中,对本班学生而言,哪些是新知,需着重学习,哪些是初步学过,需进一步学习,哪些已经基本掌握,只是需要巩固,哪些已完全掌握,可以基本不用考虑……一句话,上述需要通过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练才应达成的目标,是否在这一课都需要落实?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由此,在确定相应教学目标的时候,除了要依据课标,更要参照学生语文学习的现实基础。

对这一课的教学,我曾面对过两届基础明显不同的学生群体。第一届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因此,我经过分析思考,最终确定了三大块目标:学会基本的字词朗读、品读理解内容体会表达特色和拓展阅读深化理解,在教学时,字词朗读教学部分略教,仅简单检查一下就过了,重点则放在了品读理解内容体会表达特色和拓展深化两目标的落实上,其中的拓展深化,我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了林肯的另两篇演讲稿,使学生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品读语言的能力,更深层次地认识了林肯高超的演讲技巧,感受了林肯的魅力;对于第二届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一般,我设定的目标就相对较低,主要就是着力完成字词、朗读、阅读三方面的目标,拓展目标就定位为了解本课的背景,至于表达目标,由于本课不特别典型,所以,我最后就没涉及,学习内容方面也没补充别的材料,就集中研读了课文。最后的结果,虽然定的目标不一样,但无论是第一届还是第二届学生,教学效果都非常理想,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充分注重了学生的现实基础。

三、重视局部,更关注整体。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语文老师常常会这样开展语文教学工作,上第一课时了,便着手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要上第二课时了,再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这样的操作不能说不对,但如果从过程哲学的角度分析,明显有三个缺陷,首先是割裂。明明教的是同一个内容,但由于没有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整体系统的设计,常常就使得同一内容教学的各个环节严重脱节,甚至互不相干;其次是常有重复。很多时候,明明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第一课已完成了,学生也已较好地掌握了,但由于两课时没有统筹考虑,在第二课时教学时又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进行着力突破;第三是常常造成必学内容和必达目标的遗漏。即有些仅着眼于局部根本设计不出的目标,会由于缺乏整体考虑,最终造成漏教。很显然,如果长期这样操作,就会使学生的学科素养产生结构性缺失。

由此,在教学目标内容确定的过程中,注重以过程思想为引领,实现目标内容确定的系统性、整体性,不仅关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部分甚至是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内容设计,更关注设计系统整体的目标内容就非常必要。

就《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来说,我们可以首先根据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先从系统角度设计总体的教学目标:学会本课两个生字“尴、尬”和两个两会字“辱、豫”,能解释“名门望族、卑微、羞辱、开怀不已、毫不犹豫、尴尬、傲慢、静默、赞叹”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要能富有激情地读好林肯说的几段话;能概括课文内容,感悟到林肯是一个宽容、善于演讲、具有平等思想的人;学习怎么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把握文章通过典型场景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林肯语言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林肯演讲用语的精妙;欣赏林肯的宽容智慧并以他为学习榜样;能寻找并阅读有关林肯的相关资料或文章;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能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设计提供相关的学习内容,不仅提供课文,更提供林肯另外的演讲稿和同类的演讲稿、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等。

然后再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各分环节的教学目标内容,具体可将整体设计的教学目标内容,结合各分环节的特点,有机合理地分配到各分环节中。譬如对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要能富有激情地读好林肯说的几段话”这一目标,单靠一个环节根本完不成任务,必须靠课前自主练读、第一课时老师指导下的练读、第二课时深入理解后的悟读三个环节的连续递进实施才会最终达成预期目标。为此,在制订分环节目标内容的时候,就必须首先考虑对这一总体目标进行合理的层级分配,如预习达到初步的正确流利,第一课时做到完全的正确流利,第二课时做到有感情,特别是能富有激情地读好林肯说的几段话。其次考虑提供适合的内容。如课前自练只要提供课文即可,在第一课时,除了提供课文之外,还需选择提供一些相关指导朗读技巧的资料,第二课时,还需选择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林肯演讲中关键词句的背景性资料。这样,在目标内容的设计上,整体与局部有机结合,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我们在确定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的时候,只有注重以过程思想为引领,充分关注目标内容设计的过程性,努力体现立足基础、着眼系统、关注全面的过程思想要素,才能使语文教学基于学科,又高于学科,达到圆满、丰厚的境界。

(本文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