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设计及其合理运用
2015-12-03马朝阳
马朝阳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高速的背景下,国家对于文化教育方面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实践。以前的“满堂灌”式的应试教育已经不在适应社会对于个性、全面人才的要求,因而转向能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在现阶段的中学体育教育下,要如何面对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提出探讨,寻找体育教学的体育游戏设计与使用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体育游戏;设计及运用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也是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部分,但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看来,全国各个地方的体育教学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对于体育游戏的设计与运用没有合理的开展,让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不高。文章对于体育游戏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了体育游戏的设计方法,最后提出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方式。
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设计
要设计体育游戏,那么就必须掌握其特点,只有这样,方能设计出更合理、更高效的游戏。所以,体育游戏的能够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体育游戏能为学生打造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更好的面对繁重的学业与升学的压力。通过合适的体育游戏项目让学生能够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创新思考,学习体育竞技与合作精神,为文化教学提供更好的环境。中学教学的学科中,体育教学在德智教学方面的特点是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那么应如何开展游戏设计呢?
首先,体育游戏设计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中学中推广,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育游戏的运用也越来越频繁,有利于学生的锻炼身体,同时也创新了中学体育教学的形式。中学可以根据本地区特色的风俗习惯,设计一些与时俱进且易于学生接受的游戏,发展更多和研究创新体育游戏项目。比如,选择和创新一些能够促进同学合作与交流的体育游戏,包括画画传递猜词、眼神游戏等,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同学之间的团队意识与团结精神,将现代一些优秀精神灌注到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助于体育游戏促进中学生之间的合作。
其次,体育游戏设计要重视学生发展与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的水平进行游戏创新和设计时,考虑学生的年龄较低、理解与认知能力较差,要根据体育锻炼的原则,创新和设计一些简单且能够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增加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仔细地将体育游戏的内容、游戏方法以及规则介绍给学生,同时对学生说明游戏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其与课本知识之间的关联等,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体育游戏的目标得以实现。另外,体育游戏设计需要根据中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情况与协调性,设计出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游戏,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学生身体各方面的变化,适当调整游戏的时间安排,让体育游戏起到更好的作用。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注意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身心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文化课程的繁重与青春期的心理压力使得学生们疏忽体育教学,甚至在体育课上去复习其他的文化课,让体育教学的开展受到了困难。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项目也是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将体育游戏应用于学生的体育教学中,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对于体育游戏的热情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也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部分,体育精神被体育游戏所贯彻,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要多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保证体育游戏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最大的特点,也是学生们喜欢体育游戏的关键所在,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也满足了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第一,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要注意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在游戏中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第二,游戏设计需要进行多种方式,防止学生出现厌烦心理。比如,跳绳教学中,可以采取两名学生摇绳,其他同学依次进入且要集体跳10下比单独的跳绳运动更加有趣。第三,可运用一些锻炼反应能力的游戏,例如,“眼神游戏”、“哼歌猜歌名”等游戏,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反应力。除此之外,可以选择一些既能够活动身体又能锻炼能力的体育游戏,让学生的能力与身体同时得到发展。如此,就能够摆脱传统体育教学的枯燥无味,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通过开展各种的体育游戏活动,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中,能够锻炼中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心理素质。文章通过讲述了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特点、分析了体育游戏设计需要与时俱进、重视学生发展与教学规律、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差异,在运用方面要注意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体育游戏要有公正的评判。
【参考文献】
[1]唐立锋,张玉萍.浅谈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15(1):12-13
[2]丁曙,张同宽,王定妮.体育游戏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社会化发展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6(2):35-36
[3]杨丽,张庆红,宋美亮.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措施——以中学生体质为具体依据[J].中国体育科技,2014.4(10):63-64
(作者单位:甘肃省玛曲县曼日玛乡寄宿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