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买手店”调查发现

2015-12-03谭丹林妹妹倪倩文吴丹宁

上海商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手店设计师顾客

文/谭丹林妹妹 倪倩文 吴丹宁

(作者:上海商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团队,指导教师:上海商学院池丽华副教授)

买手店源于消费者对专卖店与百货店的不满。专卖店品类不全,百货店品类太杂,都难以满足特定消费群的个性化需求。于是,欧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现了一种叫“买手店”的商业模式,它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以个性化品牌与商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时尚需求,所以,一般都与设计师关联在一起,如1971年在香港文华酒店开设的全港第一家设计师服装精品店Joyce Boutique,就属于买手店。二是将消费关联商品,如时装、饰品、珠宝、皮包、鞋子以及化妆品等融合在一个店面中。三是买手们谙熟消费行情与流行趋势,实际上是代顾客采购,所以,俗称“买手店”。这种店铺在欧美以街铺形式为主,在港台则以“店中店”形式为主,通常位于商场内,即所谓的“Shopin-Shop”。在我国大陆,早在1996年上海就开办了第一家买手店,但由于市场需求还不够成熟,不久就夭折了。近年来,随着个性化、时尚化需求潮流的兴起,也为买手店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机遇。这对于千店一面的百货行业来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此,我们对上海的买手店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有如下发现。

走访上海买手店

我们走访了上海三家买手店,分别是:The Villa、Le Lutin和岩意。

The Villa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桃江路上。从区位来看,这是一个集上海风韵、小资情调与海派浪漫的好地方,老洋房、老上海、老酒吧,再加上点滴洋味,衬托着这家300多平方米精品女装店。此店汇聚了多个全球设计师品牌,但以经营美国设计师品牌服饰为主。铺面装修精良,十分精致的洗手间与吧台,以及充满少女情怀的粉红色沙发,都在为顾客营造一种张扬个性的感觉。店主叫SARA,是一名纽约女孩,她发现上海除了一线大品牌就是零零散散的外贸小店,缺少如今在时尚圈较为流行的设计师品牌。于是,她就开了这家小店,服饰大部分来自纽约,但价格与纽约当地购买差不多。

位于上海金鹰国际购物广场2楼的Le Lutin,可以说是上海买手店的先锋。它成立于2009年,主要售卖来自伦敦本土设计的品牌产品,店主秉持着“经典中不失创意,优雅中不失叛逆”的独特理念,给顾客呈现出质感与风尚,是一家具有独特感性的设计师品牌店。店铺装修偏向复古英伦风,带满钻的铆钉手环,哥特式风格的吊灯,看似不经意放置在桌上的鸟笼、墙壁上吊着的各种画作等等,让顾客仿佛置身于伦敦的街头小店,诠释着潮流又不违背经典,看似简单,实则清新可人。

岩意是一家韩国买手店,位于上海奉贤南桥新都汇1楼,店面虽然不大,但装修风格独树一帜,使它在众多品牌店中脱颖而出。岩意并不是一家品牌集成店,而是根据店里售卖的服饰风格,通过店主及买手在韩国各处精品服装店中“淘”,挑选出物美价廉,符合其服饰风格的衣服,定期从韩国寄回上海,因此,店中售卖的衣服通常只有一到两件,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有,每一件衣服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更不要说那些小饰品了。这家店还会向顾客提供韩国的时潮资讯,包括旅游、美食、时尚、明星,帮助顾客了解韩国的最新动态。

我们还注意到其他很有特色的买手店。一家是上海市南京西路1717号会德丰国际广场北院内的“10 CorsoComo”,囊括了艺术、时尚、音乐、设计及美食等元素,并被设计为多个区域。该品牌上海店分为时装设计店和画廊两大板块,店里设有意大利餐厅和酒吧,周末两天还设有咖啡厅,让顾客“放慢脚步”去享受购物过程。

另一家是位于兴业路123弄新天地南里1号楼的“Maria Luisa”。Maria Luisa是一家创立于1988年的巴黎高级时装精品店,开在新天地的Maria Luisa店铺由法国设计师与中国建筑师李大欣联手打造,其运作模式是每一季都会推出紧扣当季流行趋势的主题特色活动,品牌定位更加细小、稀有和有格调。

再一家是位于马当路245 号新天地时尚购物中心的“ONEBYONE STUDIO”,这是国内第一家独立设计师品牌集合店,创立于2003年9月。设计师邱昊和王楚翘在上海长乐路开设第一家门店,由此引发以国内独立设计师自创品牌为特色的长乐路商业业态。旗下已经有了两个品牌并且在全国各地有了连锁店。

买手店的类型与经营手法

买手店主要分为四大类别,百货式、代理合作式、寄卖式和专品买手店。

1.百货式买手店。这是最传统的经营模式,即“纯买手制”,依靠专业个体或团队“买手”到世界各地搜罗符合本地消费者审美习惯和时尚倾向的品牌,独家买断并打造独一无二的商品组合。前文提到的“岩意”属于此类买手店,买手们亲自从韩国购进商品,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

2.代理合作式买手店。不少买手店除了买断品牌商品外,还拥有部分品牌的代理权,通过售卖提成、股权参与、开设合资公司等方式,与签订合同的品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种买手店不用派买手外出采购,一旦与品牌商签订了合约,就可以在网上下单,由品牌商送货到店。前文提到的“The Villa”就是一家典型的代理合作式买手店。

3.寄卖式买手店。店主与尚未成名的设计师合作,替对方售卖当季最新作品,买手店在商品销售后获得一定分成,季末滞销的货品会退还给设计师。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商品的原创性和唯一性,又能降低库存风险,同时也受到了小设计师们的青睐。

4.专品买手店。这类店铺面积通常不大,主力产品价格比较亲民,品类也比较少,售卖范围比较小,是最常见的一种买手店,容易快速发展,所以也比较容易快速复制。

买手店的生意手法与百货店有很大差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买手店最常用生意手法有两种:一是推送;二是混搭。推送是借助网络的力量开展营销,到买手店选购的顾客其实都是移动互联网消费群体,店家以实体店为主阵地,向顾客发送设计师品牌独有的二维码,并利用微信平台的公众账号,获得消费者关注后,便可以每天向消费者推送信息,包括设计师信息、新品上市信息、店家推荐的搭配方案等,顾客也会将相关信息在朋友圈中分享,从而也扩大了买手店的知名度。买手店以推送的方式实现了“高频交流”,稳定和扩大了顾客群。

混搭既是买手店商品组合的特色,也是其处理存货的最常用手法。经营服饰最大风险就是库存,尤其是对买断商品的买手店来说就更是如此。减或处理库存一般都是采取降价促销的方法,但调查研究显示,对买手店而言,这种营销方法并不是很奏效,最有效的方法是“混搭”,即提供“搭配和套餐”,以成套的方式卖服装,引导消费者追求服装与耳环、饰品、鞋子、包袋等的有效搭配。

过去的买手店以售卖外国设计师的产品为主,但如今中国本土设计所塑造的品牌与产品也逐渐被本国消费者接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薄荷糯米葱”、“SEVEN DAYS”、“栋梁”等,他们被称为“有当代中国意识的原创设计店”。

猜你喜欢

手店设计师顾客
小小设计师
AUDREY买手店
“一站式”服务满足顾客
J1M5买手店
设计师访谈
Conemoting Market买手店
CANAL ST.坚尼街买手店
推荐一个设计师
让顾客自己做菜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