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梨花意象探寻

2015-12-03韩惊鸣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断肠比作黄庭坚

◎韩惊鸣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梨花意象探寻

◎韩惊鸣

梨花,即梨树之花,一般为纯白色。历代诗人描写其洁白如玉,最常见的是与雪互比。把梨花比作雪的有“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萧子显《燕歌行》),“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韩愈《闻梨花发赠刘师命》),“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温庭筠《太子西池二首》),“压沙寺后千株雪,长乐坊前十里香”(黄庭坚《压沙寺梨花》)等等;还有诗人把雪比作梨花,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此外,还有与月光、鹭鸶互比,都突出所咏之物的洁白。

洁白梨花,受人推崇;雨中梨花,尤其妩媚动人,令人怜惜;梨花雨中飘落,更使人叹惋。自白居易“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之后,许多诗人用梨花象征美丽的容颜。于是,梨花又成为一种凄美动人的意象,常用来表现红颜憔悴和伤春寂寞的主题。宋代王洙《梨花》道:“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梨花带雨”意象深入人心。“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朱淑真《恨春》),雨中的梨花看起来极似佳人的悲泣;“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元好问《梨花》),更写出了暮春如静女的梨花的寂寞之美。

唐代殷璠《梨花》诗曰:“云满衣裳月满身,轻盈归步过流尘。五更无限留连意,常恐风花又一春。”夜色朦胧,星月当空,梨花在轻风中翩翩起舞,好似月光在闪烁,月色与梨花融为一体。诗人将梨花比作一体态轻盈的无邪少女,留连以至五更,担心风花一过不能再见,诗歌赋予了梨花冷艳孤洁的品性。

中唐诗人钱起有《梨花》诗:“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梨花素净淡雅如月,清香无意间随风飘散;而桃花娇红却是徒劳,妖艳而被人嘲笑。诗人借桃花对比,表达出对梨花素雅之美的喜爱。还有诗人黄庭坚、陆游用桃花衬托梨花之美。黄庭坚《次韵梨花》诗曰:“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陆游《梨花》诗曰:“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陆游联想到在抗金前线南郑清明时节梨花满枝的细节,让人觉得诗歌有很强的现实感。

苏轼却用柳色衬托梨花之美。他的《东栏梨花》诗曰:“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初春时节,柳色青青,柳絮飘飘,梨花满城,满目春光,却没有引起诗人的观赏兴致,反而产生人生短促之感。于是,诗歌就有了更强烈的抒情感染力。

(山西省太原市太原科技大学;030001)

猜你喜欢

断肠比作黄庭坚
咏玉米
月师
断肠明志 陈树湘
比作诗
思远
清平调之二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