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策略,让物理课堂生机勃勃
2015-12-03蔡黄严
蔡黄严
【摘 要】正所谓生活即教育,高中物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要想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需采取“生活化策略”。本文即对如何采取“生活化策略”,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希望对于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策略;情境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实际中学到物理知识,并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即物理一般来源于生活经验,最终在生活中得到检验。因而物理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物理知识从理论转变为实践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直观的理解。所以要想让物理课堂生机勃勃,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那么需实行“生活化策略”,以下是笔者对于实行该策略的一些思考。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达到问题情境化
对于物理教学过程来说,合适的、科学的生活化情境将会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积极的状态,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并使课堂达到最佳的学习气氛。课堂上教师将物理问题隐藏于具体生活化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最终问题情境化有效的为学生搭建起问题通向理论概念的桥梁,提高学生思考并且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除了讲授教材上的实验以外,我还为学生播放了剪辑视频“汽车事故现场”,并且观察车子被撞后乘客以及汽车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运动,在讨论中明白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在紧急采取刹车制动后为什么不能马上停下来,而是依然向前行进一段路程?”待学生自主看过教材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明确惯性是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并对学生适当的进行安全教育,注意交通安全。最后我对课堂进行总结,提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惯性也不例外,继续引导学生对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剖析,例如“拍打衣服的尘土”、“扬场机选种”等实例。这样结合实际,对于学生直观的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创设生活化情境,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情境化,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促进学生探索生活现象好奇心的高涨,真可谓是一举多得,效果显著。
二、探索生活化问题,达到生活问题化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对于物理教学体现尤其深刻,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无法离开物理。物理规律源于生活,当探索生活化的问题时,其原理实际上就是物理知识。因而将生活问题化,立足于学生所经历的生活经验,提高了情境教学的真实性以及探索问题的有效性。此外,着眼于生活化问题,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
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分解”一课时,首先以探索生活化问题来导入课程。开始授课前我向学生提出如下的问题“晾衣服的绳子只要是上面有衣服,那么它必然是弯曲的,这是为什么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晾衣绳拉平直呢?”引导学生思考得到结论发生形变一定与受力有关,并抛出生活化情境“没有拉直的绳”。顺势将“晾衣服绳”设为物理模型,引入课程的教学中。为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及学生的理解性,要求学生对晾衣服的绳进行实验模拟,但是最后实验的结果是不管学生怎样用力,都无法将绳拉为水平状态。带着实际的经验以及疑惑,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本节课程的学习。
因此,探索生活化问题,使具体的生活经验、生活实例转变为物理问题,将物理问题具象化,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凡事思考以物理为先。此外,这样的做法对于新课的导入以及习题的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生成教学及活化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加采用。
三、总结生活化经验,达到问题实践化
物理的学习过程侧重于理解性,是一门理解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仍然不可以脱离记忆。形象直观的实例一般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地扎下根来,因此理论学习过程与生活经验并不是对立相反的,而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理论学习联系实际经验,实际经验再反作用于理论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才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在教学中用形象直观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总结强化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要善于总结生活化经验,达到知识与经验完美融合,书本知识要服务于实际生活,这样才是物理这门学科的真正魅力之处。
综上所述,物理作为一门高度与生活联系的学科,在教学中就不可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更不能直接采取灌输的方法,而是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做到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化、生活问题化以及最终问题实践化。这样可以将生活、学生、物理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对于物理的亲切感,以及增强学生的观察以及思维能力,最终提高课堂效率,使物理课堂的氛围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张全福.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4(19)
[2]韩军民.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路及对策[J].新课程,2011(09)
(作者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