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2015-12-02崔佳嵩石传江
王 森,崔佳嵩,石传江,刘 滨,刘 帅
高血压脑出血是患者在原有高血压导致的脑动脉异常的基础上,由于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血管破裂的疾病,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也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1]。选择恰当时机实施手术,清除血肿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术后再出血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进行的相关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6例患者均是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患者。其中观察组42例,男23例,女 19 例;年龄 49~76 岁,平均(68.3±4.2)岁;出血量为 31~105 ml,平均(61.3±7.9) ml。 对照组 264 例,男 141 例,女 123例;年龄 47~74 岁,平均(69.1±4.6)岁;出血量为 33~109 ml,平均(62.4±8.1) ml。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参考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中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既往均存在高血压病史;均经过颅脑CT或MR确诊;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APTT、PT、TT及INR。
1.4 排除标准 动脉瘤患者;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患者;颅脑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心功能衰竭患者。
1.5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诊断 患者术后意识未见好转或好转后突发加重,或血压突然升高,情绪烦躁明显,重新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复查CT显示手术区域再次出血。
1.6 方法
1.6.1 手术方法 306例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者 241例,钻孔引流术者6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首先通过颅脑CT确定出血部位,先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然后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彻底止血,放置引流管;钻孔引流术:运用CT定位相应的脑室,放置引流管,以5 ml注射器抽取部分积血,动作要轻柔,遇到阻力时应当停止,避免造成新的出血点,手术结束后常规向出血的腔室注射尿激酶。
1.6.2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实施t检验及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血压控制不稳定,凝血功能异常及手术时机选择欠恰当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密切相关,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压及手术时机情况对比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原发于脑实质的出血性急危重症,临床上最多见的病例是由于粟样状微动脉瘤破裂引发的基底节区出血所致,其病理诱因淀粉样血管、动脉壁的脂质透明样变及微动脉瘤等慢性脑小血管病变。本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良好效果,但是众多患者出现了术后再出血的情况。
3.1 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再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再出血的重要因素[3]。部分患者长期应用抗凝、抗聚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致使机体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引起弥散性渗血,控制困难。②血压控制欠佳。患者长期高血压,导致颅内小动脉的玻璃样改变及纤维性病变,弹性减退,进而形成局造性或缺血性的坏死灶,甚至是动脉瘤,易于形成出血点。若患者手术后血压波动较大,特别是在术后6 h内,若血压突然增高将会导致手术创面的大面积渗血,造成出血;也有可能由于血压的突然增高引起已经止血的动脉再次出血。目前医学观点认为,术后血压波动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呈正相关[4]。③手术时机。目前,部分观点认为超早期手术,特别是在脑出血6 h内实施手术,可迅速的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进而降低血肿对于脑组织的损伤,促进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5],但是由于在脑出血6 h内,患者病情不稳定,情绪激动,血压波动较大,一旦实施手术容易出现术后再出血的情况。本研究中也发现,在6 h内实施手术的患者发生再出血的概率较6 h后明显偏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④操作不规范。在手术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未实现彻底凝血或对于小的出血点未充分重视而仅仅进行简单处理,极容易在患者血压出现波动时导致再次出血。目前,也有研究认为,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初次脑出血的出血量、血肿形态及手术方式有关[6]。
3.2 防治措施 ①监测患者凝血情况,注意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疾病史,及时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若存在问题应当及时给予处理。②控制血压: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情况,在开始手术时就应用微量泵控制患者血压,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③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由于超早期手术出现再出血的概率明显增加,但是在脑出血6 h后,出血已经相对静止,而血肿与周围组织的边界相对清晰,故而应当在6 h后尽早地进行手术,这样既能够减轻血肿对于周围脑组织的损伤,又能够降低再次出血的可能性。④规范手术流程:手术过程中要谨慎,动作细微,尽可能少的吸引血肿壁,暴露其完整;止血应当彻底,但不能过度,避免造成血管壁的人为损伤。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危险性较大。临床应当控制患者血压的稳定,密切监测其凝血功能,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规范手术操作,尽可能的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1] 秦本炅,王 英,邓玉冉.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的临床治疗[J].临床合理用药,2014,7(5):145-146.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8.
[3]王宝普.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153-154.
[4]唐文国,冯 凌,李 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20-21.
[5]张 俊,宣宏飞,谢仁龙.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治疗与术后发生再出血及近期疗效的关系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51-552.
[6]苏亿年,赵丁丁,吴秋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当代医学,2013,19(1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