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刺治疗颈椎病的即时疗效*

2015-12-02杜广中朱伟良尹建伟吴淑梅吕玉玲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腧穴颈椎病针刺

梁 琪,杜广中,朱伟良,尹建伟,吴淑梅,吕玉玲

目前,临床针刺治疗各系统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普通针刺、穴位埋线、皮内针、腕踝针、揿针等,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上述治疗方法的针刺深度各不相同,临床上对于腧穴结构的认识和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多穴位深刺与皮部浅刺的比较研究[1]。本研究以颈椎病为例,对2013年4月—2014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针灸科门诊的70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针刺和透皮浅刺的针刺治疗方法,比较两种针刺深度对颈椎病患者VAS值及CASC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积分的影响,观察两者对颈椎病的即时疗效,旨在寻求针刺治疗颈椎病的合理针刺深度。

1 对象与方法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确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及康复指南》(2010年)确定的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能准确理解量表内容并配合治疗。③年龄18~74岁(包括18岁和74岁),性别不限。④无任何不良嗜好及药物滥用史。

1.2.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或颈椎先天畸形者。③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④孕妇或有血症、发热、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同时服用镇痛药或激素类药物,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者。

1.2.4 中止与剔除标准 ①依从性差。②有出血倾向者。③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④研究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疾病,不能继续治疗或影响疗效者。⑤症状加重或恶化,或出现晕针、出血不止等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者。

1.3 随机方法 预设两组共收纳7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设定从01~70的就诊序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就诊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每个研究对象所接受的治疗方案按照分组执行,并被放入按顺序、密封、不透光的信封中。合格的受试对象同意进入试验时,信封才能被打开,受试对象才能接受相应的处理措施。

1.4 盲法 评价者与统计员不参与病例的筛选、纳入及患者接受治疗的全过程,以降低测量偏倚的可能性。

(2)调结构,促进水运转型升级。坚持将运输服务作为水运发展的根本追求。加快发展专业化船舶运力,培育壮大骨干港口和航运企业,积极发展航运服务业。建立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实施集装箱运输组织优化工程,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多式联运等新型运输组织方式。积极发展“水运+旅游”,打造一批水上旅游精品航线和品牌。整合全省港口资源,构建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协同的现代物流供应链,推动形成港、产、城良性发展互动机制,实现“港尽其用、货畅其运”。

1.5 治疗方法

1.5.1 针具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使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制造的托尼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30 号,1.5 寸。

1.5.2 取穴 天柱(双侧)、肩井(患侧)、至阳(患侧)、后溪(患侧)、束骨(患侧)。

1.5.3 定位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

1.5.4 操作方法 ①观察组:视病情选择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暴露穴区及附近皮肤,使用75%酒精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上述五穴均透皮浅刺,直刺进针 0.1~0.2 寸。 留针 20 min。②对照组:视病情选择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暴露穴区及附近皮肤,使用75%酒精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毫针常规刺:后溪穴直刺 0.5~0.8 寸,肩井穴直刺 0.3~0.5 寸,至阳穴斜刺 0.5~1 寸,束骨穴直刺 0.2~0.5 寸,天柱穴直刺或斜刺 0.5~0.8 寸。 留针 20 min。

1.6 观察指标

1.6.1 评价指标 VAS值与CASCS积分。

1.6.2 评价时点 治疗前、治疗后30 min及治疗后24 h三个时点。

1.7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的颈椎病疗效评价标准。

1.8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治疗前基线资料的比较: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组间和组内的整体比较应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同一时点组间比较应用独立t检验,等级分类资料比较应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共有70例患者纳入试验,其中61例完成整个研究过程,9例未完成 (观察组4例,对照组5例),均为脱落病例,符合方案集61例,安全集61例。本研究采用符合方案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 基线资料比较 ①观察组:31例,男10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5.10岁,最大74岁,最小19岁;颈椎病分型:颈型14例,神经根型7例,其他分型10例(椎动脉型2例,交感型2例,脊髓型1例,混合型5例)。②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4.87岁,最大71岁,最小19岁;颈椎病分型:颈型17例,神经根型7例,其他分型6例(椎动脉型1例,交感型1例,脊髓型1例,混合型3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分型、VAS值、症状及体征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3.1 浅刺和常规针刺对颈椎病患者VAS值的影响 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浅刺与常规针刺对颈椎病患者VAS值的时间效应十分明显 (P<0.01),而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值整体比较

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组患者VAS值组内比较,均为 P=0.000<0.01,即两组治疗前后的三个时点VAS值有非常显著差异。经成组资料设计的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值组间比较,三个时点均为P>0.05,即在同一时点,观察组患者的VAS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值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VAS值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30 min治疗后24 h F P观察组 31 4.75±2.65 3.45±2.32 3.52±2.51 14.027 0.000对照组 30 5.15±2.22 3.51±2.30 3.67±2.34 10.620 0.000 t -0.635 -0.104 -0.243 P 0.528 0.917 0.809

2.3.2 浅刺和常规针刺对颈椎病患者CASCS积分的影响 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浅刺与常规针刺对颈椎病患者CASCS积分的时间效应十分明显(P<0.01),而时间与组别有交互作用(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ASCS积分整体比较

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组患者CASCS积分组内比较,均为 P=0.000<0.01,即两组三个时点CASCS积分有非常显著差异。经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SCS积分组间比较,三个时点均为 P>0.05,即在同一时点,观察组患者的CASCS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CASCS积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CASCS积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30 min治疗后24 h F P观察组 31 9.97±5.12 8.26±4.81 8.61±5.09 23.108 0.000对照组 30 9.93±4.71 8.27±4.35 7.53±4.32 28.026 0.000 t 0.027 -0.007 0.892 P 0.978 0.994 0.376

2.3.3 即时疗效比较 在治疗后30 min,观察组的有效率为25.8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0%,经秩和检验,P=0.000<0.01, 有非常显著差异; 在治疗后24 h,观察组的有效率为16.1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36.67%,经秩和检验,P=0.000<0.01,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3 讨 论

颈椎病在祖国医学中属“眩晕”、“痹证”范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至气滞血瘀络脉不畅。颈椎病的病位非常清楚,既不在脏,亦不在腑;既不在志和液,也不在窍;而在于体,主要与骨、筋、肌肉有关[2]。临床上多采用针刺法治疗该病,本文选穴即以古代经典穴[3]为主,按循经取穴法取膀胱经之天柱、束骨,小肠经之后溪,胆经之肩井,督脉之至阳,五穴相合,颇有良效。

《灵枢》中记载了20余种针刺方法,其中属于浅刺针法的就有9种,包括络刺、毛刺、扬刺、直针刺、浮刺、豹纹刺、缪刺、赞刺及半刺[4]。由此可见,皮部自古以来即被发现了其重要作用。皮部是依据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范围而划定的体表分区,亦是机体的卫外屏障。《素问·皮部论篇》:“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于皮毛”,外邪袭人,由表及里,先犯皮毛、腠理,由此可见,皮部在干涉疾病传变过程中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例如现代针法揿针[5]、腕踝针[6]、浮针[7]等,都是针对皮部的浅刺法,对于临床某种疾病疗效确切。

有关针刺皮部的镇痛机制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提高患者痛阈[8]。刺激皮部,可以引起所过络脉功能活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机能代谢旺盛,瘀血消散,致痛物质减少或抑痛物质增加,从而使局部疼痛减轻或消失。二是神经卡压理论[9]。皮神经广泛分布于人体周身的皮肤及筋膜中,由浅部进入深部必须穿过筋膜。当肌肉等软组织劳损或损伤时,容易造成局部水肿、炎症渗出,使局部压力增高,筋膜的表面张力必然随之增高,通过其间的感觉神经末梢也要承受相应的张力。对皮部进行针刺刺激,可以消除神经水肿,减轻神经刺激引起的疼痛。三是经络在体表有其物质基础,浅刺可取得有效的刺激作用,使浅部组织的经络特异性能充分显示出来[10]。另外,穴位刺激可特异性地诱发同经穴位的肌电反射性传出活动[11],是故浅刺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腧穴的作用与腧穴的解剖构成密切相关,笔者引入金属学中“亚结构”的概念,用以诠释腧穴的立体结构,即腧穴不是由一种组织结构独立组成,而是由多种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立体结构,这些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腧穴的功能[12]。在此基础上,对浅层组织行针刺刺激亦可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实验表明浅刺对颈椎病的即时疗效确切,且在治疗后30 min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提示针刺深度与针刺疗效有关,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利于中医学的推广与发展。

[1]郝婷婷,付 于.皮部浅刺法研究现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5):1048-1050.

[2]卜彦青,杜广中.颈椎病现代针灸的腧穴谱[J].医学与哲学,2007,28(3):74-76.

[3]刘立公,顾 杰.古代针灸治疗项强痛的特点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1):45-46.

[4] 郭 峰,王洪白.略论《内经》浅刺法[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14-1124.

[5]卢佩斯.揿针围刺配合悬灸与麦粒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对比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9):829-831.

[6] Chiara Marra,Ilaria Pozzi,Lorenzo Ceppi,et al.Wrist-ankle acupuncture as perineal pain relief after mediolateral episiotomy:A pilot study[J].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2011,17(3):239-241.

[7]肖安菊,夏有兵,符仲华,等.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3,33(12):1143-1146.

[8]罗庆道.扬皮部理论,倡浅刺疗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173-175.

[9]董福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6-37.

[10]范郁山,罗 燕.浅刺水沟、内关穴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Cascape-3蛋白表达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7(2):45-48.

[11]朱新龙,白万柱,吴富东,等.大鼠“承山”穴的神经解剖学特征:霍乱毒素亚单位B结合荧光素488法[J].针刺研究,2010,35(6):433-436.

[12]李学智,梁繁荣.人体腧穴组织形态特异性研究的进展与现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3):6535-6538.

猜你喜欢

腧穴颈椎病针刺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