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霞骨坚来玉自愁端砚寻古

2015-12-02吴倩

环境与生活 2015年1期
关键词:端砚肇庆雕刻

◎吴倩

来自北京古玩行业的一行人,多次造访肇庆端砚产地,寻访端砚大师后人,并与砚雕老手工艺人详谈,试图展示肇庆高要县这方端砚宝地的过往今昔。

为寻端溪古砚,我们数次南下广东肇庆,最近的一次在2014年12月4日。

肇庆并不易达,飞抵广州后需乘火车或大巴车前往。可是肇庆依然吸引着我们。这里有温暖湿润的南国美景,有岭南第一奇观七星岩,有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鼎湖山,更吸引我们的是,这里有名震天下的端溪古砚。

端砚村里家家户户都在雕砚。砚雕艺人以男性为主,他们大多都在自家门口雕刻。

鹤立苍松 砚刻之始

端砚自唐初已开始生产,当时纯粹是因为石质好,易于发墨,而被当作文人的实用工具。那时端砚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显得比较粗陋。

据当地传说,唐中期时不知哪一年,一老砚工路经端溪,见两只仙鹤飞没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捕捞,却捞出了一块端石。这块石头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端石一分为二,化作两块砚台,砚台上各有一只仙鹤伫立于苍松之上。消息传开,砚工们各展其艺,开始在砚台上雕刻各种图案。

故事当然都好听,实际情况则是,唐代从长安南来广东的读书人很多,为了适应文人的雅好,艺人们才开始在砚台上雕刻图案。我非常尊敬的唐代诗人、农学家陆龟蒙在《酬友人赠端州紫石砚》一诗中写道:“霞骨坚来玉自愁,琢成物象古钗头”,这是说端砚上刻了古钗首饰的图案。诗人杨衡也说:“琵琶新样呈云紫,砚刻新图旧石蠲”,“蠲”是一种演奏技法,意指当时端砚上刻了琵琶乐器等纹饰。

端砚雕刻的出现,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工艺品之始。

北宋自开国以来的一百几十年间,端砚与花石纲均被列为贡品。北宋南渡时期,名公巨卿仓皇逃窜时,竟有人携砚石南下。把端砚当作珍珠宝玉席卷逃亡,可见端砚在当时何等贵重。

坑仔岩翡翠斑俏雕“长长久久”端砚

梅花坑带眼巧雕“老翁赏鱼”端砚

宋坑留皮彩带精雕“七星岩”端砚

卖房卖地 不卖老坑石

端砚产于端溪,端溪在广东高要县东南。如果驱车经过肇庆大桥,能看到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磅礴。

当地一位砚雕师傅指着矗立的远山对我们说,著名的端砚老坑就在那个山上。

老坑是端砚四大名坑之首,也称水岩,端石常年浸泡于水中,细腻润泽,无论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即有水气,且久久不干,古人评其“呵气可研墨”。

砚雕师傅姓陆,与我们相识已有数年。他16岁起就在端砚一厂工作,从背石料到学雕刻,于端砚一行已耕耘近40年,非常受人尊敬,在高要县有着很高的威望。50岁后他眼睛已花,无法再继续雕刻砚台,而他学设计专业的儿子毕业后将回来继承父业。

陆师傅夫妇热情好客,肇庆有小吃煎堆,是表面满是芝麻的油炸糯粉团,类似麻团,制作十分繁琐,是当地人逢年过年回娘家才制作的送礼佳品。每次我们去,陆大嫂就清晨6点起床,一直忙到9点,只为让我们吃上一顿美味的煎堆。

1/端砚名家罗氏家族族谱

2/罗耀的代表性作品“百鸟归巢”,照片中老人为罗耀。

3/罗耀的儿子罗伟星在雕刻

4/本文采访者和罗伟星合影

品尝过煎堆,喝罢了茶,一行人到陆师傅的砚雕工坊参观。工坊里养着几条大狗,这是为了守护老坑石料,一有陌生人接近,几条狗就一起狂吠着发出警告。

陆师傅对我们说,老坑采石十分艰难。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从接缝处下凿。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有些地段仅容一人通过,大块的石料都是采石工人匍匐爬行着背出来的,过程非常苦,而背出来的石料也只有三四成能制成端砚,其余都是废料。因此古人曾有诗描述:“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后因资源稀少,老坑封矿。有人进去偷采,用水泵抽干老坑里的水进行采石,再偷运出来贩卖。结果发生了严重的透水事故,西江水不知从哪儿流了进来,因为抽干西江水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再采到一块老坑石。

这就是严峻的现实。年轻的砚雕师傅家里普遍都没有老坑料,他们只能买新坑料雕刻,而老师傅们家里屯下的老坑石料也越来越少,用不了几年就将面临“断顿儿“的危险。难怪齐白石当年造访肇庆后曾发出“房可卖地可卖唯老坑石不可卖”的感慨。

1/“众坑之首”——老坑

2/“玉铨斋”招牌

3/“百鸟归巢”局部

4/老坑端砚留皮精雕“如意仿生图”随身砚

砚雕技艺已无师可偷

我们走进端砚村,发现家家户户都在雕砚。砚雕艺人以男性为主,他们大多都是在自家门口雕刻,即便有人走近拍照,也毫不在乎。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过去不仅不能拍照,即便旁观也是不允许的。

陆师傅告诉我们,砚雕技艺都是家传,每家擅长风格都不同,以前如有别人走近,为防偷师,砚雕师傅就会放下手头的活,将砚面翻转放置,跟你聊家常,人离开后,才会继续雕砚,“如果你一天都不走,他就跟你聊上一天。”陆师傅笑着说,“现在好多砚雕工人都是雇来的,以赶活为主,没有家传技艺,自然也不怕被偷师。”

描述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开采老坑的碑文

《峡南诸坑图》标注了端砚诸坑的分布

最近一次去肇庆,是为考察砚石存储量和砚雕技艺的传承情况,我们在端砚村整整走了两天,每天都是从早走到晚,挨家挨户地看,挨家挨户地聊,毫不夸张地说,走坏了我一双鞋。

第三天再次拜访陆师傅家。闲谈中我们感慨,现在的砚雕技艺已经越来越缺乏文化底蕴,很多砚雕师傅甚至已经称不上是艺人,只能算是工人。

以前一个好的砚雕师傅拿到料子后,会先进行揣摩、构思,然后根据料子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将其好的方面加以突出,弱的部分进行弥补,以最大限度做到材美工巧,巧借天工。而现在想找一方好料子本身就很难,想看到好一点的雕工更不容易。

与以前大师们慢工出细活,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方料子不同,现在的砚雕工人已经不专注于雕刻本身,而是想着多少天出一个活,这个活可以赚多少钱。手艺不再重要,数量主导一切。手工成了奢侈品,因此就出现了机雕:用普通的砚石材料,打好版,利用机器批量雕出成品。在工业化时代,连端砚都失去了最原始的美。

偶识大师后人

本来已经定好行程,准备最后一个下午去鼎湖山游览,没想到无意中的一句话,竟让我们与大师结缘。

与陆师傅聊过一上午,中午一行人开车去就餐的路上,我们感慨当今砚雕行业太过浮躁,好多人买到一些所谓证书,也不过借此炒高砚石价格而已,那些真正传承砚雕技艺,大浪淘沙后被整个制砚行业公认的大师们,却不知现在何方。

没想到一句无意的感概竟引得陆师傅夫妇笑了。陆大嫂说,“你们还不知道你陆大哥的舅父是罗耀吗?”一句话犹如晴天惊雷,说得我们一行人都呆在车里。

原来陆师傅自小即拜师舅父罗耀,难怪与我们同行的专家在无数的砚雕艺人中只选中了陆师傅的端砚,只说是因为老工艺,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历史传承。

罗氏传奇“玉铨斋”

说到罗耀,不熟悉端砚历史的人可能比较陌生,但在端砚史上,他可称得上是一位宗师级人物。

在端砚雕刻历史上,做砚的主要有四大姓:罗、蔡、程,梁,被称为“四大家族”。他们每家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曾为皇家制过砚,其中罗姓一支技艺传承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明朝。

明代端砚多山水画的制作,其中最著名的是罗赞、罗宝两兄弟,当时人称“白石二罗”。在现存的《纪晓岚砚谱》中,二罗的云龙拓本与凤穿牡丹拓本神采奕奕,姿态优美。现藏故宫博物馆的清代端砚,有不少是二罗兄弟的作品。

到了清代,罗氏后人开设了著名的“玉铨斋”。创办者罗松彪,传承罗宝、罗赞兄弟的砚雕技艺,以雕刻梅雀花卉及仿古见长,刻工细腻,线条流畅。由于他砚艺精湛,加上为人正直,精明能干,在砚界颇有口碑,后被推选为“惠日端砚行”值事,管理行会事务。

由于玉铨斋端砚料美工精,货真价实,深受官宦仕林的青睐。宣统六年(1914年),高要道台蒋式芬为罗松彪题写了“玉铨斋”店名匾额,使玉铨斋闻名遐尔,产品远销广州、日本等地,一些东南亚商人亦慕名前来购买。

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开采老坑,得砚石一批。其中罗松彪获石料一块,开为两件,制成平板对砚,背刻云龙纹饰,中间刻铭:“光绪庚寅张香帅督粤,奉旨开端州老坑,得此大西洞三层宝蓝地石作砚,其万年永保用。端州玉铨斋主人监造敬志”,是老坑开采的历史佐证。后该砚为日本龟埠斋所藏,著录于《龟埠斋藏砚录》一书中。2007年7月21日,杭州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推出国内首个历代名砚专场拍卖会,日本龟埠斋藏的这对浅刻双龙纹老坑端砚,起拍价几万元人民币,最后以39.6万元成交,成为目前仅见的有端州砚铺镌款的端砚拍卖作品。

1958年12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因建筑需要,在各地选调能工巧匠赴京。罗氏后人罗沛佳、罗耀、罗星培和罗均培4人,被选派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及华表柱等建筑的雕刻。在京期间,他们多次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视察慰问并受到毛主席的检阅。

后肇庆市工艺厂开办,邀请4人担任老师带徒授艺,培养了一批端砚技术人才,为端砚业的复兴、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罗耀本人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一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直到去世。

端砚业年轻人更愿从商

托陆师傅夫妇的福,我们来到罗耀之子罗伟星家中,有幸得见罗耀的代表性作品《百鸟归巢》,并于老照片中得窥大师风采,最终收得大师作品,不胜欣喜。收得罗伟星仿古太平有象端砚,均为老坑石材。其中罗耀一方作品带石眼,双面雕刻,非常珍贵。

除罗伟星外,我们还遍访罗氏后人罗仲、罗伟雄父子。罗伟雄家中目前仍存有古砚谱、“玉铨斋大宝号”图章和一张玉铨斋单张广告,客厅还陈设着一块“玉铨斋”招牌。

罗伟星从小学习砚雕技艺,雕工不输父辈,但近年来由于身体原因已很少雕刻。提到他的儿子,他摇着头说孩子的兴趣不在端砚,无心学习端砚雕刻。听得我们不由得唏嘘。

砚雕技艺在如今年轻人群体中,愿意去学习和钻研的寥寥无几。手艺讲究的是童子功,要经历刻苦而单调的磨炼,更要经历岁月的洗礼,才能感受其中的奥妙和精髓。手艺人内心是要以手艺为美为崇高的。因此,他们值得人尊敬。

罗氏的砚雕技艺依然在薪火传承着,这也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传承。

【环境百科】

中国四大名砚

老坑冒上来的水形成水洼

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和山西绛县的澄泥砚,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端砚石质坚实、润滑、细腻,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无论严寒酷暑,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汽久久不干,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歙砚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

洮砚石色碧绿、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

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

猜你喜欢

端砚肇庆雕刻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肇庆学院封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荷叶形端砚赏析
On art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端砚收藏的来源
端砚的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的策略研究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