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以燕山大学为例
2015-12-02高静
高静
(燕山大学 招生就业处,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以燕山大学为例
高静
(燕山大学 招生就业处,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招生选拔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文件为政策依据,以人才测评学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本着整体一致性、客观独立性、适度可行性等原则,采取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构建出相对全面、客观的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更好地开展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硕士研究生 复试 指标体系
前言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永恒主题,选拔优秀生源是整个研究生培养的起点,更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就我国当前硕士研究生选拔模式看,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能的重要环节。实现复试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和培养质量,还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及科技兴国战略,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复试的内容和形式千差万别,考察的指标和重点各不相同,普遍存在考核指标不完备、缺乏量化标准、主观性强等问题,距离国家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尚有一定的差距。譬如:大部分高校的复试形式为笔试与面试相结合,而有的“985”高校则以面试为主,在复试环节不再进行笔试;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复试中引入实验操作环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则将心理素质测评纳入复试环节等。以燕山大学为例,目前所实行的复试原则及录取办法为按各专业考生总成绩(初试成绩×1+复试成绩×0.75)进行排序,由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取名单。复试包括外语笔试、专业课笔试、面试(三项各占100分)和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面试环节从本科学习情况、实践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及能力、外语听说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判打分。分析其不足主要包括:重初试轻复试,无法凸显复试选拔功能;指标的选取未征求硕士导师的意见,内容不够全面,忽略考生实践动手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察;在权重设置上比较主观随意,造成重笔试轻面试、外语所占比重偏大等弊端。
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是对考生进行素质与能力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复试指标选取是否合理、指标权重分配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复试考生评价的质量和选拔的结果。因此,构建一个相对全面、客观的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是做好复试评价和择优选拔的基础,是克服现存不足必须首当其冲要做的工作,已成为摆在招生单位面前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
1.复试指标体系的设计依据
应该从哪些方面在硕士研究生复试中对考生进行考察,不同的专家学者会有不同的选择与标准,因此,为避免个人主观意志的干扰,设计复试指标体系应有所依据。
1.1 政策依据
政策依据主要包括“国家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规定”和“国家关于硕士研究生复试的指导意见”。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做出明确规定:一是德才并重,既要注重德育培养目标,又要注重学术培养目标;二是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并重,既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又要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1];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整体上对复试工作原则、复试组织管理、复试主要方式和内容、复试成绩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系统性和全局性,对全国招生单位的复试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2]。这两个文件分别回答“要培养成什么样的硕士研究生”和“如何通过复试选拔到符合培养要求的硕士研究生”的问题,反映国家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规格和选拔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
1.2 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为人才测评学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人才测评学的概念、意义、方法及其应用。人才测评是对社会各类人员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工作技能、能力倾向、发展潜力等方面实施测评的人事管理活动。人才测评学融管理学、统计学、测量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司招聘新员工、机关录用干部、公务员竞争上岗等场合。人才测评学要求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从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情绪稳定性、各方面的能力、过去成长的业绩等诸多方面,对人进行全面考查,使用较多的人才测评方法主要有档案审查、笔试、面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等。
2.复试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为提高复试考核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应遵循整体一致性、客观独立性、适度可行性等原则,将考核目标逐层分解并具体化,最后形成层次分明、主次得当的考核指标体系[3]。
2.1 整体一致性原则
复试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应保持自身的整体性,各项指标通过相互配合在它们的总和中实现目标。设计时必须遵从于考核的目标,不但指标体系应体现目标的整体,而且每个指标都应与考核目标保持一致。
2.2 客观独立性原则
复试指标体系应该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并对其作出客观的衡量。要求每个指标都如实反映客观的本质,并且相互独立,即复试考核测评要素互不相近、互不包含、互不叠加。
2.3 适度可行性原则
适度是指在确保复试评价质量的前提下,考核要素的数量应当适度,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可行是指考核要素应内涵定义明确、外延确定清晰,所要求提供的信息可以实地取得,并具有实际意义。
3.复试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设计复试指标体系整体上遵循如下思路:首先明确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然后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选取复试考核指标并确定参考权重;最终形成由两个指标层次构成的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见图1)。
图1 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
3.1 选取复试考核指标
硕士研究生导师不但是复试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还从事教学与指导工作,对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和培养有全面的认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是回答“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看重考生哪些方面素质和能力”这一问题的最佳人选[4]。笔者进行第一轮专家访谈,共约谈到来自燕山大学7个学院的46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6人,理工类27人、经管文史类19人。访谈中,受访者提及概率较高的要素有“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道德品质”、“个人素养”等,具体如下:
3.1.1 “我在复试中主要看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内容是复试选拔的关键”,“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诸如此类的回答不绝于耳,笔者可以将此统一概括为“专业知识水平”,有36位受访者指出这一要素,以78.3%的认可度排在首位。由此可见,考生对自己所报考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导师在招收硕士研究生时首先看重的一点。
3.1.2 “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居于第二位,有30位受访者提及这一要素:“研究生重在理论创新、重在研究问题的能力”、“硕士研究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复试阶段应更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核”等,认可度达到65.2%。但是,由于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客体,人们对创新能力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很难达到统一,因此受访者普遍认为如何对考生的创新能力作出合理评价是一道难题。
3.1.3 位居第三的是“沟通表达能力”,这里所指的沟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表述自我观点的能力,有26位受访者指出,认可度占56.5%。“硕士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指导而不是教授,这需要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我们希望招收到的学生能理解老师的意思,要学会与老师进行沟通,而不是老师推一步学生才走一步”、“表达能力涉及学生将来的论文写作和答辩,应加强对这一要素的考核”。
3.1.4 “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这一项共有24位受访者提到,认可度占52.2%,“复试中应考察学生的科研意识与能力”,“我愿意招收专业素质强、具备科研能力的考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必须肯钻研、会研究”。只有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这是对专业知识的加强及延伸。
3.1.5 “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是对访谈对象提到的要素归纳后得出的,共有20位受访者提及,认可度占43.5%。多位受访者说,“我希望可以招收到勤奋刻苦、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学生头脑灵活固然重要,但更要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先做人后做事的态度”,“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在研究生中日趋严重,对考生思想品德的考核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均属于思想道德品质的范畴,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3.1.6 “身心素质”与上述要素的测评方式和标度有本质的不同,笔者就“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状况在复试中应占什么地位”进行了专门的访谈。“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学习和工作的前提条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缺陷的产品是无法再深加工的”,“对于心理不健康或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考生应一票否决”,90%以上的导师认为身心素质很重要,可以采取一票否决,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
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整理归纳,结合招生工作实践,得出:为全面客观地评价考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从专家认可度高的专业知识水平(A1)、政治修养与个人素质(A2)、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A3)、外语听说水平(A4)、身心素质(A5)等五个一级指标进行考察(前4个一级指标一般采用数量式标度,直接按百分制打分进行评判;身心素质则采用等级式标度,划分为“合格”与“不合格”),每个一级指标又可分解成若干二级指标(见图2)。
图2 硕士研究生复试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3.2 确定复试指标权重
虽然一个指标体系中同级的各指标是并列列举出来的,但是各指标的重要性往往并不相同。设置指标权重的目的就在于为重要性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数值,使同级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得以量化,为计算考核总成绩提供明确的依据,并且依靠各个指标间的科学组合还能够实现整体效应的最优化。
根据专家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实际决策问题作出判断,能够体现决策者对于指标的重视程度和指标对实施评价要达到的总目标的影响程度,笔者针对“各项复试指标应如何分配权重”展开新一轮问卷调查。选取的专家不同,得出的权重系数也不同,所以本次调查进一步扩大了样本数量,向燕山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全部14个学院发放问卷共计120份,收回有效问卷99份。有效问卷均来自于硕士研究生导师(含16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52人,涵盖了理、工、管、文、法、艺等多个不同学科。99位导师为数量式标度的10个二级指标(B1~B10)给出各自的分值,针对每个二级指标,逐一将其分值最低和最高的偏离样本进行剔除,最后保留样本70个。计算保留样本的均值,经近似和圆整后得出专家评价的主观权值:B1=0.2、B2=0.2、B3=0.05、B4=0.05、B5=0.05、B6=0.15、B7=0.1、B8=0.1、B9=0.05、B10=0.05,于是A1=0.4、A2=0.15、A3= 0.35、A4=0.1。
3.3 明确考察方式和考察重点
为了便于实际操作,笔者还明确各项复试指标的考察方式和考察重点。
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
3.3.1 专业知识水平下有两个要素,分别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综合知识。考察方式为笔试,通过阅卷评分,以此判断考生是否掌握报考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知识面宽、知识更新快,能否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3.3.2 政治修养与个人素质下有三个要素,分别是政治思想表现、本科学习情况和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方式为面试,根据考生提供的履历档案、各类证书等材料进行客观评分。政治思想表现考查考生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本科学习情况考查考生本科毕业学校和本科期间平均学习成绩;社会实践活动则通过考查考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社团等荣誉称号的获奖情况,了解考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3.3.3 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下有三个要素,分别是专业综合能力、本科毕业设计和科研创新能力。考察方式为面试,根据考生的面试表现,由复试小组进行主观评分。专业综合能力的考察一般采取设置专业知识问题库并要求考生从题库抽题回答的方式进行,对于社会科学类考生,除了专业知识考核外还侧重于语言表达、文化素养、责任感、协作性、人际关系等的考核,对于自然科学类考生,除了专业知识考核外还侧重研究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考核;本科毕业设计重点考察考生对本专业知识结构的把握和理解程度,要求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扎实,查阅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强,能够流利地回答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参考考生发表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论文、作品、专利等情况,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等获奖情况,参与科研项目实践并发表论文或获得科研实践学分,了解考生在报考专业及相关领域是否取得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研究成果。
3.3.4 外语听说水平下有两个要素,分别是外语听力水平和外语口语水平。考查方式为面试,评委就考生籍贯、本科学校、家庭成员、兴趣爱好、专业方向、就业领域等问题进行外语提问,根据考生用外语作答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以此判断考生能否听懂并理解会话的意思,是否具备一定的日常交流和专业交流的能力。
3.3.5 身心素质下有两个要素,分别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考察方式为体格检查和心理健康测试,身体素质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完成,对照教育部规定的测评标准和招生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若各项均符合要求则确认为合格;心理素质则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完成,若无明显心理缺陷则确认为合格。两项中若有任意一项不合格则一票否决。
综上,便形成了完整的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见表1)。
结语
笔者构建的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是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后,经整理、汇总和分析得到的,依据充分、原则合理、客观性强。选取的考核指标较为全面、确定的参考权重较为适当、制定的考察方式和要点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以用于对硕士研究生复试考生的综合评价,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更好地开展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复试指标体系确立后,还要持续做好指标体系的完善工作,经常开展实践研究与经验总结,不断筛选或修正部分指标,尽可能地用较少的指标满足硕士研究生复试的实际需要,使指标体系日趋优化。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Z].教学[2014]3号,2014-03-19.
[2]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Z].教学[2006]4号,2006-04-15.
[3]徐淼.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标准化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3):133-137.
[4]刘运丽.我国工科硕士研究生复试指标体系的构建[D].长春:东北大学,2009:11-20.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招生考试专项)
项目编号:KSZX201408
项目名称:基于多属性决策的硕士研究生复试选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