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2WO6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2015-12-02茆慧玲孙浩楠

关键词:纳米管纺丝催化活性

茆慧玲,孙浩楠

(哈尔滨师范大学)

0 引言

在当前工业飞速进步的大环境下,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问题,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危及人类生存.当前高校所推出的更加环保的光催化技术,已演变为当前环境治理的焦点问题.在最近数年当中,伴随人们对于太阳光谱的认知逐渐完善,各种类型的铋系化合物,例如:Bi2MoO6,Bi2WO6,BiVO4等,充当着最新类型的催化材料,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类别的化合物在进行杂化之后所存在的价带特性,使得其能够高效的进行光能吸收.同时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导致空穴只需要度过极为短暂的空间就能够抵达表面,从而提升光生载流子的传输效率,在效率提升的同时使得其重新负率的概率明显降低,带动整体光催化效应的提升.

因为该类型化合物自身在结构方面的特性,其中的多种物质例如钒酸铋、卤氧化铋等,这几种物质在可见光催化活性方面,都具备着优秀的表现.而在这里面,Bi2WO6(钨酸铋)拥有着环保无毒的特性,同时成本低廉,光吸收方面表现良好,属于近期光催化领域最受关注的一种材料.而在Bi2WO6研究的初期,有关研究者所制作的Bi2WO6光催化剂,主要为纳米粉体以及薄膜两方面,分别代表零维以及二维.对于零维的粉体材料而言,其自身的体积小,同时光照表面积相对而言更大,因此有不错的光催化表现,但这一类型的材料难以在溶液当中产生分离,使得其无法有效的再利用,还很可能带来二次污染;另外一种二维的薄膜,尽管循环使用方面更加优秀,但是该材料的表面积以及实际的光催化效果都有所不足,导致实践当中少有应用.综上所述,怎样才能够制备出合理且高活性的Bi2WO6依旧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分析过后,最终决定采用静电纺丝的方式来进行管状结构的Bi2WO6制备.这一类型的材料从整体上看优势较为突出,具体而言有下列几项:其一,中空管状这一结构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能够使得光催化效率明显提升;其二,可以让光在管道的结构当中持续反射,从而高效利用光;其三,一维的纤维网毡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催化剂出现团聚现象,避免其出现失活.经过有关光催化实验后,显示该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之下,相对于旧式的Bi2WO6其催化水平有明显的改良.

1 实验部分

1.1 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

所谓静电纺丝,指的是将对应的聚合物溶液,放置于高压静电环境当中,对其施加丝状喷射.而在有关电场的影响之下,针头之上的液滴或从原本的球状转变为圆锥状,同时还会从圆锥的最尖端部分进行延展,从而获得对应的纤维细丝.利用该工序能够加工出纳米级别的细丝[2],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的标识.在最开始的时候,于室温环境当中,将1.5 g PAN的粉末,和容量为10 mL的DMF(二甲基甲酰胺)进行混同,随后对其进行连续12 h的搅拌操作,直到该材料得以溶解.随后将所得到的PAN溶液,开展静电纺丝程序.在该流程当中电压需要维持在12 kV,同时输出的针头需要和接收板保持120 mm的间距,以便得到符合要求的PAN纤维材料.

图1 静电纺丝装置图

1.2 Bi2WO6纳米管的制备

将 0.4 mmol Bi(NO3)3·5H2O 和 0.2 mmol Na2WO4·2H2O各自溶解在容量为5mL的EG(乙二醇)当中.随后对于溶解得到的液体进行混合操作,并在其中混入容量为30mL的乙醇,随后进行搅拌操作使其进入均匀状态.经过操作后可以得到澄清溶液,将其和15 mg PAN纤维置入到反应釜里面,使其处于160℃之下,持续24 h的反应之后,进行冷却使其等同于室温.随后利用去离子水以及乙醇,来消除其上所余留的离子,最终得到该样品,将其名设定为 PAN/BWO.将其放置于500℃的温度下持续2 h煅烧,从而得到Bi2WO6的微管,将其命名为BMO-NT.为后续的性质等角度的对比,利用SSR(也就是固态反应)来得到块形态的Bi2WO6,并将其记录为SSR-BWO.

1.3 样品表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XL-30 ESEM FEG,Micro FEI Philips,转靶X射线衍射仪——D/max 2500,Rigaku,Cu Ka线.

1.4 光催化测试

实验所采用的光催化设备为自制的(如图2所示).在该设备的内层,属于提供可见光的高压氙灯,功率为150 W,通过滤光片来消除其中的紫外光 (420 nm).在这次实验里面,将总量为0.05 g的Bi2WO6微管置于总量为100 mL、浓度10 ppm的RB水溶液里面.在开启氙灯之前,需要保持着黑暗状态进行30 min搅拌,从而使得其中的物质实现吸附脱附平衡.保持溶液在中性状态,同时该容器和空气互通.在固定间隔实间进行3 mL量的溶液采取,并利用Cary 500紫外——可见——近红外的方式来检查其中的553 nm吸收峰.

图2

图3 不同样品的XRD衍射谱

2 结果与讨论

从XRD图谱(图3)可以看出,纯PAN只存在单独的宽峰.在17°附近结晶峰和20-30°周边的非结晶峰均属于高分子相,这代表着其结晶性上略有不足.从样品PAN/BMO XRD图谱中可以看出,在 2θ=23.3°,28.1°,32.3°,34.6°,35.8°,46.7°,55.3°和 58.2°存在的衍射峰分别对应于 Bi2WO6正交晶相的(111),(131),(200),(060),(151),(062),(331)和 (191)晶面,该检测结论和标准卡片是相同的.和图片的显示那样,在Bi2WO6的衍射谱线之外并不存在杂质,说明最终制备完成的属于Bi2WO6.图4a的扫描电镜照片中为以静电纺技术制备的PAN纤维.从图中可以看到PAN纤维表面无任何次级结构且比较平滑,纤维直径约为500 nm.当PAN纤维放入Bi2WO6前驱体溶液中并经过溶剂热反应后,PAN纤维颜色变得粗糙,说明Bi2WO6已经在PAN纤维表面形成.从图4b中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到PAN/BWO展现出了典型的核壳机构,其中PAN微纤维被Bi2WO6包裹着.在空气中经过500℃煅烧后,只保留Bi2WO6壳层从而形成了管道结构.从图4c和图4d中可以看出,钨酸铋纳米管外直径约为700 nm,壁厚约100 nm,中空孔道平均直径为500 nm左右.

图4

出于更深入的探讨Bi2WO6的光催化水平,在这一轮检测当中探索对于RB降解的具体液相反应.其浓度的变动,利用UV–vis吸收光谱里面的553 nm位置的具体巅峰吸收值来进行评判,具体内容详见图5所示的标示.同时用SSR-BWO以及Degussa-P25来进行对应的比较,明确BWO-NTs的光催化活性状况.结果显示,RB在保持0.5 h的黑暗后完成吸附平衡.在存在催化剂的状况下,持续2 h并未产生降解.图5属于Degussa-P25,SSR-BWO以及BWO-NTs的具体降解变化.从图5能够发现,Degussa-P25在可见光环境当中,光催化效应明显偏弱,其原因在于表面积以及光敏化的影响.显而易见的,SSR-BWO的活性偏低,在持续3 h之后比率也仅有62%.而另一种BWO-NTs的降解率多达98%.

图5 不同催化条件下对罗丹明的降解速率

在图5当中能够发现,BWO-NTs的光催化明显好于其他几种.BWO-NT在这方面的良好表现,具体原因可能有下列几点:其一,高比表面积,使得其可以接触更多的光,同时拥有更多的活性位点;其二,中空管状所带来的多重反射,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光源[3].

最后采用一种猜想来对于Bi2WO6的优质光催化活性进行阐述.处于λ>420 nm的可见光环境当中,其中的电子在Bi2WO6价带跨越到导带的位置,并在其价带位置余留下对应的光生空穴,从而完成电子以及空穴的分割.在正常情形当中,空气与水属于整体光催化的核心要件,而其中的空穴以及表面存在的H2O或者是OH-混合之后产生·OH(也就是羟基),其属于高活性离子,可以氧化众多物质,作为公认的核心强氧化剂.电子也会和表面所存在的O2产生对应的反映,从而组成·O2(也就是超氧离子)等[4].而·OH等类型的自由基,在氧化方面的性能较为突出,可以把多种类型的有机物在氧化反应下转变为CO2、H2O等各种无机分子,并进一步的矿化.出于简便阐述其光催化效果的目的,以下面的公式对于该反应流程进行简要的归纳[6]:

3 结束语

该文首先通过溶剂热方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PAN/Bi2WO6复合纳米纤维,然后通过煅烧去除PAN为模板进而合成了的有高结晶度的Bi2WO6纳米管.光催化性质研究发现该纳米管展现出了优于通过固态反应制备的Bi2WO6颗粒和商用P 25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增强的光催化活性主要来自于Bi2WO6纳米管独特的一维中空结构所导致的高表面积和高的太阳光利用率.

[1] Yin W,Wang W,Sun S.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henol over cage-like Bi2MoO6hollow spheres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J].Catalysis Communications,2010,11(7):647-650.

[2] Li D,Xia Y.Electrospinning of nanofibers:reinventing the wheel[J].Adv Mater,2004,16(14):1151-1170.

[3] Chen X,Burda C.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nitrogen-doped titania nanoparticles[J].J Phys Chem B,2004,108(40):15446-15449.

[4] Zhang J,Shi F,Lin J,et al.Self-assembled 3-D architectures of BiOBr as a visible light-driven photocatalyst[J].Chemistry of Materials,2008,20(9):2937-2941.

[5] Anpo M,Shima T,Kodama S,et al.Photo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CH3COOH with H2O on small-particle TiO2:size quantization effects and reaction intermediates[J].J Phys Chem,1987,91(16):4305-4310.

[6] Long M,Cai W,Kisch H.Photo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Aurivillius phase Bi2MoO6film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J].Chemical Physics Letters,2008,461(1-3):102-105.

猜你喜欢

纳米管纺丝催化活性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核-壳复合纳米纤维
Nd掺杂氧化锌/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天然锰矿低温NH3-SCR烟气脱硝催化活性研究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钛pH电极制备与表征
聚丙烯/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力学及阻燃性能
聚氯乙烯/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静电纺丝制备PVA/PAA/GO三元复合纤维材料
静电纺丝素蛋白与无机物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环化聚丙烯腈/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活性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