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县甘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5-12-02姜虹
姜虹
(云南省江城县植保植检站,江城665900)
1 地理背景
江城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地处东经101°13′~102°19′、北纬22°19′~22°56′之间。 东部与红河州绿春县为邻,东南部与越南接壤,南部与老挝交界,西部与西双版纳州毗邻,西北部与宁洱县相连,北部与墨江县隔江相望。国境线长183km,其中,中越段67km、中老段116km。江城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为全年的14.5%以下,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5%以上,年平均气温18.1℃,全年无霜期在300天以上。年降雨量在2260~2680mm之间,日照时数为1871~2137.2小时,相对湿度85%,是湿润的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为甘蔗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目前甘蔗生产是该县经济的支柱产业。
2 江城县甘蔗种植情况
甘蔗种植在江城县具有长久历史,1986年开始种植,面积40hm2,为当时和平寨红糖厂服务,1990年种植面积933hm2,当年建成可日处理甘蔗500t江城县厂,1998年技改后,目前白糖厂可日处理甘蔗1500t。同时甘蔗生产在持续发展,2012/2013榨季种植总面积2373.3hm2,农业产量11.04万t,累计有3.3万农业人口从中受益,对该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3 江城县常见甘蔗病虫害
该县的甘蔗种植,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地理环境条件限制、种植方法不当等原因,甘蔗病虫害发生频繁,为害较为普遍。现就常见病虫害及其发生原理作一简介。
3.1 螟虫
甘蔗螟虫在该县发生较普遍,主要通过幼虫取食甘蔗茎部以及幼苗为害,造成甘蔗枯心,降低甘蔗茎秆强度,使甘蔗易风折和感染赤腐病,其中尤以高糖与早熟品种感染严重,该虫害常年发生,2011/2012榨季发生150.7hm2、2012/2013榨季发生197hm2。
3.2 蓟马
甘蔗蓟马为蔗区普遍性害虫,最适宜发生温度在15~25℃之间,通过锉吸甘蔗叶片汁液,产生叶斑,从而影响蔗苗发育,虫害严重时引起幼苗大面积枯死,且由于其初期症状与施肥不足表现相似,容易因误判贻误捕杀时间。每年零星发生800hm2,一般达不到防治指标。
3.3 棉蚜虫
甘蔗棉蚜虫多发生在甘蔗生长中期及后期,一年可发生18~20世代,蚜虫吸食叶汁使叶片卷曲皱缩,排泄的蜜露可诱发甘蔗霉烟病,是甘蔗减产、蔗糖分降低的主要害虫。每年6~7月为发生高峰期,全县蔗区90﹪以上面积均有发生,是重点防治时期。
3.4 黏虫
除了取食甘蔗,黏虫对于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亦有危害,是一种跨地区迁飞性害虫,具有爆发集中和危害隐蔽的特点,常造成突发性重大灾害。2013年7月嘉禾乡联合村石头寨小组蔗区发生四、五龄黏虫危害,面积8.4hm2;2014年7月中旬,康平镇勐康村青水河、二关寨两个小组的连片蔗田上发生危害,发现虫源点5个,共发生危害面积48hm2。
3.5 病害
甘蔗病害主要有褐条病、褐斑病、赤腐病、梢腐病、煤烟病等。常年发生600~733.3hm2,无有效控制手段,目前主要通过控制虫害、施肥、除草通风,促进甘蔗生长,提高其抵抗力的方法来防御。
4 江城县甘蔗病虫害发生原因解析
4.1 种植方式不当
早期,甘蔗种植采用春种冬收的传统轮作制度,即两次种植间有休田、晒田期,这一举措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越冬害虫及病菌。目前,在人口增加和利益最大化的生产环境下,这种轮作制度被取消,代之为多年连作,给土壤病虫害提供了连续增长的机会,导致土壤肥力过度减少,使得植株营养缺乏,抗性减弱。而无机肥的过多施用引起土壤板结、营养单一,促进了杂草的多生快长,与甘蔗生长争夺更多养分,诱导了病虫害的快发速长。
4.2 农药过度使用
现代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是对农药的过度依赖,作物病虫害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这一手段见效快、效果明显,但由于害虫及病菌的演化速度相当快,容易产生抗药性,使得农户不断提高用药浓度或多种农药混合使用,进一步造成土地高残留,天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种植区附近其他生物,尤其是害虫天敌和病菌的竞争数减少或灭绝,使得作物生长环境进一步恶化。
4.3 种植品种单一
种植区的品种通常只有一个或几个,经过长期种植,宿根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抗性下降,造成病菌积累传代,从而影响世代甘蔗的生长。
4.4 种植技术不高
该县甘蔗种植区普遍配套设施不完善,蔗田条件不理想,多有山地、陡坡 (2012/2013榨季1461.9hm2,占61.6%),常常只能以降雨为水源,从而严重影响了甘蔗生长,此外,田地分布散乱造成田地疏于管理,同时农户的种植水平不高,良种不能采用科学方法合理种植,对病虫害苗头不能及时发现,发现后采取及时、有效防治措施的比例偏少,往往是病虫害发生危害、蔓延后才进行防治。
5 江城县甘蔗病虫害防治措施
5.1 合理轮作,严格清园
采取低斩收割,减少残留,收割结束后,尽快清理残枝败叶,集中堆积焚烧,防止病菌、虫源滞留土壤;实行一定程度的轮作休园,进行土壤翻晒,恢复肥力,杀灭越冬病虫害。
5.2 精选良种,科学管理,及时用药
目前,该县大面积种植的闽糖69/421、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20号已是多年种植,应该推广最近引进、试种的高糖选蔗3号、桂糖11号等高抗优良新品种。新植蔗下种之前,用石灰水或多菌灵溶液浸泡适当时间,防止发芽期间感染病菌;对于宿根蔗,要及时施用药、肥,促使幼苗早发快长,使其尽早获得抗性,减少病菌感染的可能。在甘蔗生长苗期,及时查苗、补苗,清除杂草、病害叶和老叶,防止病虫害的侵入、危害与传播。每年6~7月,全县遮区用敌敌畏、乐果800~1000倍液对棉蚜虫进行一次全面药杀,9月视棉蚜虫是否还发生再次用药。总之,在甘蔗生长的不同时期,应该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及时施用农药,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
5.3 选育脱毒种苗
对于长期宿根种植带来的病原积累,一个有效的控制措施就是重新种植健康的脱毒种苗,培育并向种植户推广一批脱毒良种,对病害规模起到控制效果。
5.4 建立虫害预警体系
甘蔗虫害,特别是甘蔗螟虫、黏虫,其发生具有爆发性,要建立相应的预警体系,及时做好防范措施。
[1]许焕明,王艳红.大新县甘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广西植保,2012,(01)
[2]郭承芸,张远福,幸新妹.江西甘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甘蔗糖业,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