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文明
2015-12-02
东亚地区陶器的起源
系统地整理和分析中国大陆、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所发现的距今10000年前的早期陶器可知,陶器的产生是更新世向全新世过渡时期全球性气候剧烈变化的产物,是人类为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探索和发明。中国华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早期陶器各自独立起源。华北地区的早期陶器与日本列岛虽有一些关联,但资料有限,目前还不是很清晰。
(王小庆,《四川文物》2015年第5期)
文化上“早期中国”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商代晚期以前文化上的早期中国根植于旧石器时代,萌芽于公元前 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中期,形成于公元前 4000 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经历了古国时代、王国时代等发展阶段。早期中国存在以农为本、稳定内敛、整体思维、祖先崇拜等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特质,具有有主体有中心的多元一体文化结构,经历了有起伏有分合的连续发展进程。
(韩建业,《江汉考古》2015年第3期)
公元前11~前7 世纪的草原金属之路
在以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代表的公元前11世纪末到公元前7世纪的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交往,一方面是继承了原有建立的联系,不断地加深与蒙古高原和外贝加尔地区的联系,两地在工具上都使用适合森林草原的空首斧,在武器和车马器方面偶有相近的铜盔和御马器,在动物装饰和装饰品方面的相似说明两地人群在文化认同与装束方面有相当的一致性,这是“中国北方—蒙古高原冶金区”发展的继续。另一方面,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在公元前9世纪末开始与西方的草原交往,与阿尔然王冢青铜器的相似性代表了与南西伯利亚地区的联系,甚至可以间接与西部草原的前斯基泰和早期斯基泰文化进行交往。整个草原地区第一次构成了一个大的整体。
(杨建华、邵会秋,《考古》2015年第10期)
辐与辏:史前中原文化优势的确立
从三代到唐宋,国家人口、政治与文化中心基本上没有远离从西安至开封、以中岳嵩山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一带。这种历史格局的形成,有一个发生发展的长期过程,其中庙底沟化和二里头化是史前时期最重要的两次奠基性文化整合和提升运动,它们使得中原地区在相对独立的几个早期区域性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中脱颖而出,并影响到中国早期文明的天道观、人文观以及国家与意识形态结构。
(曹兵武,《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第6期)
中国古代都城的门道
中国古代都城城门门道,以西汉都城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以一门一道为主,后段一门多道(主要是一门三道)占据绝对优势。城门中一门三道与宫殿台阶无关,三代并未形成严格的三阶制度,文献中关于三阶制度的记述,可能是汉代儒生对古文献进行条理化、系统化梳理的结果。一门多道城门形制的出现与“面三门”的城门设计,为古代都城中轴线布局及“建中立极”宫殿设计理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徐龙国,《考古学报》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