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文明

2015-12-02

大众考古 2015年9期
关键词:二里头贝加尔湖陶器

捕猎海豹或为贝加尔湖一带古代居民最优生计方式

俄罗斯和加拿大的科研团队最近对贝加尔湖附近萨甘—萨巴二号遗址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在贝加尔湖畔捕猎海豹的历史至少有9000 年。该地区人们以野生动物、尤其是海豹为主要食物来源的谋生方式直到3500 年前才被游牧经济所替代。研究者分析,在游牧和农耕等生产方式兴起之前,人类可能更倾向于猎取最容易获得的资源来满足基本需求。海豹等水生生物可能比陆上生物更易于捕捉,而且其本身能够满足人们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因此猎取海豹是当时贝加尔湖畔居民的最优选择。

(闫勇编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年6月10 日)

二里头牙璋在南中国的波及

二里头时代牙璋是国家政治制度一种物质的象征。综合东亚地区出土牙璋分析显示,二里头VM3 ∶4 牙璋在南中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成都金沙遗址所见影响是直接的,在东南地区大湾、虎林山则是间接的波及。二里头牙璋在南中国地区的复制,可被视为原生国家向次生国家波及的一种表现。通过二里头牙璋等实物,足以论证夏王朝政治理念的实践,也是东亚广域国家起源的关键。

(邓聪、王方,《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 年第5 期)

从出土汉至唐文物看欧亚文化交流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境内出土的中古时期外来文物不断涌现,为我们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新材料与新视角,也揭示了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文明沟通的历史轨迹。令人瞩目的是,从希腊罗马的双翼羽人、人头马身到丰收女神;从少年枝形烛台到大量的东罗马金币;从三燕鸭嘴玻璃蔷薇水瓶到希腊的酒器“来通”;从景教十字架到希腊英雄牵神兽护卫皇后线刻画,这些自古希腊、罗马到拜占庭时代的西方文物,不仅填补了中古时代欧洲与中国文化互动的空白,对拓展和深化世界文明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葛承雍,《故宫博物院院刊》2015 年第3 期)

伊兹尼克釉陶器的中国因素

9 世纪后半叶,中国制瓷工艺技术传播到波斯、埃及、土耳其等国家,这些国家在输入中国瓷器的同时,对器形和装饰也不断加以模仿,而中国为了满足穆斯林国家的需求,也不断在瓷器上模仿阿拉伯传统纹样(Arabesque)生产瓷器。15 世纪中叶至16 世纪末盛烧的伊兹尼克釉陶器,显示出与中国同时期瓷器的相互影响甚至是同步发展,具体表现在束花纹、缠枝纹等纹饰的模仿以及釉下青花陶器、多彩陶器、鲜红彩料的同期出现等。对于中国而言,金元代以来的彩瓷,经过明初、中期的发展,产品的种类和装饰都呈现出繁荣的局面,而这种繁荣与明代制瓷业与伊兹尼克釉陶器生产之间的交流有关。

(梁寿子,《四川文物》2015 年第3 期)

猜你喜欢

二里头贝加尔湖陶器
前史时期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陶器制作技术
二里头遗址为何定位为夏都
二里头: 寻找最早的中国
贝加尔湖里有海豹吗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二里头遗址:“最早的中国”诞生在这里
世界最美仙境:贝加尔湖到底有多美
二里头遗址出土玉礼器纹饰特征探析
融醉贝加尔湖那片圣洁蓝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