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编辑需强化的能力

2015-12-02孙郡阳

人间 2015年26期
关键词:出版物特色精神

孙郡阳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3)

浅谈新时期编辑需强化的能力

孙郡阳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3)

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一道,编辑工作不断的进步演变。自商代的“典册”开始到东汉末年就有了“编辑”这个概念。经过时间不断的淘汰精简雕琢,编辑从编著合一中自然分离开来,从整理收集等零散工作到明确“立言、存史、育人、咨政、传承”的职责,直到形成了现今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职业。

新时期;编辑;能力

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一道,编辑工作不断的进步演变。自商代的“典册”开始到东汉末年就有了“编辑”这个概念。经过时间不断的淘汰精简雕琢,编辑从编著合一中自然分离开来,从整理收集等零散工作到明确“立言、存史、育人、咨政、传承”的职责,直到形成了现今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职业。

在“中国梦”的构建里,在“文化强国”的部属下,在高科技强势发展的时代中,面对艺术与金钱的运筹、思想与网络的对话、经济模式与文化创意的权衡,编辑被要求具有更宽泛的功能和更专业的能力。

笔者认为,面对海量的出版信息,编辑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上更需要不断提升,尤其在出版安全把控力、学习力、整体设计力以及特色的追求力等几个方面。下面,就结合笔者对行业的一些观察和思考,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出版安全的把控力

编辑不仅要有一种建立在对民族文化咀嚼吸纳基础上的文化积累和文化自信,更要有一种建立在强烈的文化传承责任感基础上的自觉的文化担当意识。在网络时代,编辑更加是开放性、多元化的选题的 “把关人”,面对碎片化、去中心化的海量出版资源,出版安全的把控力,更是担当与责任的具体体现。

在思想意识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编辑工作的主线,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职业追求,决不容许编辑出版内容中有违背国家出版管理条例的内容。

在具体工作中,笔者认为,第一要严格细致的学习中央的出版方面文件精神,以此作为工作操作的依据,并尽可能多的注意其他行业的中央精神,多方了解参照考虑;第二,力争将出版物的思想内容和出版方针结合,按照总的方向追求精神的特色,绝不背离。第三便是注意方式方法,很多倾向性的问题并不在表面,需要编辑在字里行间在文章构架之中把控调节。避免过多的煽动、鼓噪,多做启蒙、讨论和水到渠成的引导。

二、不断提升的学习力

正如美国资深编辑理查德.柯蒂斯(Richard Curtis)所说:今天的编辑“几乎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新时期出版产业状态下的编辑角色的转变,要求编辑必须不断学习,将学习力融入日常生活和思维中,形成常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自己的气魄、眼光、学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应该是编辑终生的任务。

首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的是我们的思想认识,应站在出版产业发展的高度,保持敏锐的政治嗅觉,了解、熟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其次提高综合业务能力的学习,勇于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经风雨、见世面、学知识、长本领,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较强的调研市场信息的能力、开发出版资源的能力、选题策划的创造力、书稿编写的组织能力、审稿工作的把关能力和市场营销的决策力。

当然,现代化工具的学习运用也必不可少。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编辑出版行业带来飞跃,同时也对编辑人员提出了很明确的技术要求。这方面需要学习的点很多,上网查阅和传输信息资料的技巧、基础的电脑排版知识、汽车及数码设备的操作,等等。

三、整体设计力

出版物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优秀的出版物设计,在于把握内容精神的准确传达,它是内容灵魂的外在体现。整体设计成功的出版物,能够在浩瀚的出版物市场中脱颖而出,能够给予读者阅读的乐趣和精神的享受。

提高出版物的整体设计能力,首先要求编辑时时了解市场,对业内外的相关产品保持高度的敏感,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同时,要求编辑保持雕琢精品的耐心,反复斟酌一再推敲,不仅注意外部装帧,也要关注内文版式。这里包括内容形式的编排、设计,从图书定位、篇章标题设定到封面版式、字体字距设计等,每个哪怕很小的部分都影响出版物的整体效果。

再有就是不断的沟通,与作者的沟通,与制作部门的沟通。充分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意愿,将其表现出来,并通过交流鼓励制作部门不仅将它作为生产任务,也要把它当做一项艺术任务来完成。

笔者认为,市场经济中的编辑,整体设计的能力也就是判断市场的能力,需要花心思来提升,力争使自己运作的出版项目能够兼顾设计理念、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和人文关怀。

四、特色的追求力

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可贵之处在于各具特色,出版工作并不例

外。出版工作的特色,在于外在和内容的特色。外在特色在于手段和表现形式,内容的特色最终在于文化的积累、发展、传承。精神层面的特色追求始终是出版工作的核心,就如鲁迅先生所说,“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中国,翁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编辑创造与其他精神文化创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既包含编辑人员独自的创新,又存在一定的依附性。这是因为编辑工作的各种文化创造,离不开作者的创作,出版物中所体现的编辑的特色,也可以说是作者的特色。正如列宁所说,“小心翼翼地保存作者的特色”。但保存作者特色并不容易,划清特色和败笔之间的界限,需要编辑大量的具体工作和甄别。同时,是否精编精校,也是表现编辑特色的重要场合,编校得好,编辑的特色可以贯穿整个出版物。

每个历史时期都会给编辑职业赋予一些新的内涵、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但编辑人员的社会承担和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不变的。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都是巨大的,编辑人员需要不断强化各方面的能力,提升素质。在市场洪流中,继续怀揣对事业的热爱,继续保存理想、超脱的内在,继续渴望为社会、为时代、为我们的读者多出精品力作。

[1]沈昌文.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2]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蔡克难:合格编辑是这样打造的.编辑学刊,2006

[4]刘杲:我们是中国编辑.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5]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G238

: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90-02

猜你喜欢

出版物特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特色种植促增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中医的特色
拿出精神
完美的特色党建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