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抗战老兵的口述看国家记忆的构建

2015-12-02李镇

人间 2015年26期
关键词:老兵抗战集体

李镇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 郴州 423000)

从抗战老兵的口述看国家记忆的构建

李镇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 郴州 423000)

抗战老兵的口述史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是构成国家集体记忆的重要素材。但由于个体记忆的错漏、夸张和选择性叙述,集体记忆在形成过程中受外部信息源污染,报刊等媒体甄别不够或添油加醋等诸多因素导致部分抗战老兵的失真。因此,对于抗战老兵的口述史既要有甄别和考证,又要对当事人有同情之理解。要从口述史中的细节中去构建当时的历史整体图像,体会抗战的时代精神;要把关心抗战老兵的日常生活和构建抗战集体记忆的工作做得更扎实。

抗战老兵;历史记忆;集体记忆

每每临近与抗战相关的重大节庆,都会有一批抗战事迹被媒体挖出来。老兵的抗战事迹,在政治正确、吸引眼球和体现专业精神方面无疑都是绝好的素材。然而对于报刊上抗战老兵的事迹,有一些人觉得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抗战老兵的记忆”呢?

一、抗战老兵的记忆并不完全靠谱

2007年3月号的《解放军画报》封面人物是身挂41枚奖章的池炳文,有人认为其中起码有17枚证、章所颁发的对象和时间明显与池炳文的经历不符合。从2002年到2007年,媒体对于池炳文的报道也存在不断拔高的问题。后来池炳文回应网友说,胸前41枚徽章并非都是他个人所获得,有部分是别人送的或者交换来的;他自己也不是特级战斗英雄,只是一个喜欢收集奖章的老兵。

此后,不少“抗战老兵的故事”遭到较真网友们的质疑。胡亦南的《虚实之间的“93岁抗战老兵”》一文,对媒体所宣传的“昆明老人陈世麟”、“原国军第30军27师师长仵德厚”、“四行仓库保卫者杨根奎”、“抗战老兵马兆麟”所涉及的基本史实进行了考证。韩福东结合自己从事从新闻采写和口述史的实操经验,指出一些媒体对老兵报道有陷入煽情叙事的危险。[1]

《为何抗战老兵记性不靠谱》是最近发表在《大象公会》上的一篇文章,作者黄章晋指出:确实需要抗战老兵讲述亲身经历唤起社会关注,但令人尴尬的事实是,他们的回忆大都非常不靠谱。黄章晋把“不靠谱”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老兵们为引起听者的注意和重视,往往会有意无意强化其数量和程度;中国基层老兵大多缺少文化,很难区分事实、传闻和想象;战场上士兵的观察和记忆必定是破碎而失真的;集体记忆未必可靠。

二、记忆是生理过程,更是文化的构建

记忆是人的基本机能,但要克服遗忘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由于经常有机会跟人诉说抗战时期的事迹,共产党一方的抗战老兵,极少出现不记得自己所属部队各级番号的;而国民党一方的抗战老兵由于缺少交流,不少人有人只记得师级和基层单位番号和军官,大量中间层级的番号被遗忘。在8月23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开讲啦》的抗战特别节目中,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晓棠详细描述了自己三岁半时候亲历战争的许多细节。从遗忘的规律来看,80多岁的老人要清楚记得儿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但她的工作经历助于克服遗忘。

个体记忆是集体记忆的组成部分,但个体记忆又容易受外部信息污染。珠三角地区广泛流行祖先“从南雄珠玑巷而来”的说法,从而形成移民故事的集体记忆。除了珠玑巷外,山西大槐树、江西瓦屑坝、湖北麻城孝感乡等都被认为是祖先迁出地。有学者指出,不少同姓族谱往往把祖先追溯到少数几个古代名人,族谱中也存在父亲比儿子大一、二百岁的荒唐记录,因此族谱中的祖先移民故事往往有相互“借鉴”的痕迹。在抗战老兵的记忆中,也存在事迹张冠李戴或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叙述高度一致的情况,他们的记忆显然受到了外部的影响。

媒体的不当出处理,让抗战老兵的记忆更加不靠谱。一些新闻采编人员过于迷信第一手材料和缺乏勘误的专业知识,都导致“口述”的真伪被忽略。一些新闻采编人员往往通过突出历史上“功勋卓绝”和现实生活不尽人意的来达到戏剧效果,写下类似《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乞讨志愿军照片曝光》的文章。还有一些新闻采编人员为了体现自己“无冕之王”气派,故意做翻案文章。

三、对待历史要有同情之理解

除了要实事求是之外,对口述历史也要有同情之理解。就个体而言,任何人的记忆都不可能完全可靠,抗战老兵也不例外。在面对“抗战老兵的记忆”时,我们既不能要求百分之百的精准,又要有辨析的能力。这种辨析能力的关键是对抗战历史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老兵本人现实状况的尽可能多的了解。对抗战历史的整体,可以帮助我们对回忆材料的取舍;充分了解老兵们的现实需求,也就更容易知道他们的记忆中错漏了什么,夸张了什么。

同情之理解要求从口述史中去体会抗战的时代精神。有人指出司马迁不可能亲历楚汉之争,因此《史记》中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不是信史。但司马迁记载楚汉之争最大的贡献不在于描写细节,而在于道出了刘邦看似偶然战胜项羽背后的时代精神——得到民众支持必然取得成功。对于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我们不仅要考证细节,更要深刻体会那个时代民族救亡图存激励下抗日军民的伟大力量。

此外,抗战老兵记忆不准也说明当前构建国家记忆的工作还做得不够。《为何抗战老兵记性不靠谱》指出日本战败后,通过各式各样的战友会,组建修订了不同层级部队的战史。这种集体战史,不但完成了上下级单位战史的对接,还可让不同个体的记忆汇集勘验,以拼接方式还原可信的战场态势,一旦确定,便集结出版,形成固化的集体记忆。因此,日军老兵回忆比中国老兵更准确可信。而在大陆的原国民党一方的抗战老兵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战老兵相比,相互之间交流更少,更难建立集体记忆。因此,抗战老兵记忆的不靠谱,说明我们之前对抗战老兵的物质和精神的诉求还关注得不够,也说明通过全国性的纪念日、老兵组织和老兵回忆的整理来建立集体记忆的工作任重道远。

[1]胡亦南:《虚实之间的“93岁抗战老兵”》,《四月网》,2013.7.09.

[2]黄章晋:《为何抗战老兵记性不靠谱》,《大象公会》,2015.8.18.

李镇,(1985--),汉族,历史学博士,湖南华容人,研究方向:社会经济史、区域经济。

[C911]

: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20-01

猜你喜欢

老兵抗战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乡村老兵
老兵
扶贫路上的“老兵团队”
老兵笑了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