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妄议”谈起
2015-12-01周小平
周小平
最近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同时网上禁止党员干部“妄议中央”话题也很热,对这两件貌似不相干的话题,我倒是想联系起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言论自由都有着不懈的追求,从“文死谏、武死战”就可以看出,即便是面临生死压力,为官者也要敢于说话,敢于说真话,敢于提出自己相反的意见。既然如此,为何中央又明确规定党员干部不得“妄议”呢?
答案就在于,“妄议”并非正常的议论,而是一种故意扭曲导向,破坏大政方针的非议。因此“妄议”和建议、谏言毫无关系,与言论自由毫无关系,但却与大政方针能否得以落实关系十分密切。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事儿,只要你去做都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有人得益有人受损。比如反腐,贪官就受损;比如中车崛起,波音就不高兴。因此在大政方针上中央不怕大家提建议,但却十分警惕被动摇既得利益的集团故意发布“妄议”之声,阻碍改革推行。
实际上很多大政方针都是从大局出发做出最优选择。而这种最优选择,往往只有掌握全部信息的中央可以做出正确的研判。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事,也没有绝对错误的事,有的只是根据现实的情况,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因此有些选择做出之后,由于对信息的不了解,就会导致不掌握全部信息的人,对决策了解不深,如果此时有人趁机煽风点火“妄议”一下,就很可能动摇这部分人的信心。因此“妄议”之祸,可能导致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比如在电视剧《琅琊榜》里,梅长苏掌握了靖王、皇帝的性格之后,决定不告诉靖王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而郡主和静妃则是十分有默契地主动替其保密,以确保最后的胜利。假如此事被另外一派的人知道,并借此大做文章,“妄议”梅长苏不肯告诉靖王自己真实的身份其实是信不过靖王的话,恐怕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都是由于信息不公开的原因造成的,假设能让大家都充分了解信息的话就不会存在“妄议”的操作空间了,但这种想法其实是很幼稚的。有些信息注定是需要保密的,不可能公之于众,这并非是有意要隐瞒信息,而是为了顾全大局。还是拿电视剧《琅琊榜》来举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要求梅长苏必须本着一切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把自己的身份和计划公之于众的话,那么恐怕他得到的不是谅解和支持,而是一早就会被当做叛军余孽给拉去凌迟处死了,根本没有机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细观这些年的舆论场,对中央大政方针的“妄议”之风时有发生。
有时候中央决定免去一些小国家的债务,就有人“妄议”说这是“宁舍友邦,不予家奴,”但他们并不知道这背后的全盘博弈是什么;有时候中央反复强调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有人“妄议”说只有西方普世价值观才是唯一正确;有时候中央决定产业转型,就有人“妄议”说中国经济马上就要进入衰退期了……
这些议论显然不是建议或谏言,而是故意曲解事实唱反调,试图把改革中所必然遭遇的阻力和问题放大,然后利用这种“放大”造成更大的阻力,迫使国家大政方针无法落地。因此,禁止党员干部“妄议中央”,绝对不是要堵住悠悠众口,也不是中央不接受建议和谏言,而是要杜绝有人借题发挥故意唱反调,杜绝心机叵测者刻意借机妄言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