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行(之五):傣族传统乐器合奏

2015-12-01

音乐生活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鼓水桶傣族

董 宸 张 晨

边疆行(之五):傣族传统乐器合奏

傣族历史悠久,作为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2000多年前就迁徙定居在彩云之南的西双版纳、德宏、临沧、金平等地,其先人滇越是百越族群的一支。这里是孔雀的故乡,是北回归线上最后的绿洲。傣族临水而居,在这片丰沛的绿洲上繁衍生息,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傣族居住的地方插根筷子就可以结出果实。”傣族是跨界而居的民族,同缅甸的掸族、泰国的泰族、老挝的佬族等,为同源民族。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丰富的民族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其中民间歌曲又可以分为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山歌通常用来传达爱意、歌唱生活、赞美家乡等,叙事歌则内容多样,悲歌通常用于丧事和哭嫁,宗教歌则与傣族基本全民信仰南传佛教密切相关。傣族的歌舞音乐,除了家喻户晓的孔雀舞,民间使用最为丰富的当属乐器舞蹈和模拟道具舞蹈,例如临沧耿马地区的白象舞、马鹿舞,与南传佛教信仰息息相关,通常具有喜庆祈福的作用,通过借助道具模拟具有吉祥、与宗教相关的动物,两种舞蹈通常同场演出,由男子表演,象脚鼓、排铓、钵等伴奏,已入选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唱音乐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在逢年过节、建新房、婚礼生子、祭寨神、祭寨心等节庆仪式时,各村各寨、家家户户都喜欢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即兴的说唱方式傣语称为“赞哈”,流传着丰富的“赞哈”调。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一直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

与傣族民族音乐相伴的最重要的元素是其丰富的民族传统乐器,吹奏乐器如筚、葫芦丝、竖笛等;弹拨乐器如玎、口弦等;弓弦乐器如西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大鼓、铓锣、排铓、镲等。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是以鼓为核心的器乐合奏形式,由象脚鼓、铓锣、钹三大件组合而成,有时会搭配大鼓进行演奏。这种乐队形式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系统中,可以看做是具有典型民族特征,并且是区别于其他民族音乐形式的独特器乐组合类型。

大鼓,傣语称作“光”,有绳绦鼓和铆钉鼓两种形式,大鼓通常放置于村寨佛寺,有很强的神圣性,只有仪式节庆才能取出敲奏。在实地考察中笔者发现,大鼓的演奏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于合奏时的伴奏,敲击固定节奏;另一种是大鼓舞,即以大鼓为主奏乐器,其他乐器伴奏,在宗教节庆时通常由老人表演,用多样的敲击方式奏出丰富的变化鼓点,同时配合敲鼓的动作和节奏舞动身体,十分孔武有力。

象脚鼓虽然为云南的众多少数民族使用,但却作为典型的傣族文化标志一直与傣族歌舞联系在一起。象脚鼓主要有短象脚鼓和长象脚鼓两类,多为绳绦鼓形式,通过调节固定鼓皮的绳绦的松紧可以调适鼓音。象脚鼓表演与铓锣、钹配合,并且在合奏中都以象脚鼓为核心构成。象脚鼓的敲奏手法丰富,仅作为伴奏时,通常将鼓斜放,靠在地上敲击,用固定的节奏引导铓锣和钹默契配合。而在跳起象脚鼓舞作为主奏乐器继续表演时,则具有完整的表演套路,以特定的敲击套路和方式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敲击方式有指尖、掌根、手掌、握拳测击等,象脚鼓舞的舞蹈语汇更是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题材有多种多样的发挥,主要舞蹈步伐有屈膝、下蹲、前后跨步俯仰、挪移、跳步、旋转等。在节庆场合表演到气氛热烈时,还会有两人甚至三人聚在一起对舞或者比赛,不仅比赛谁的鼓敲得更好,也比谁的跳舞技巧更高。

用于伴奏的铓锣,分为单铓和排铓,单铓也有大、中、小形制上的差别,也会在宗教仪式中敲奏,但是主要是作为群众舞蹈时的伴奏和配合鼓的演奏。排铓则是将多个大小不一的铓锣悬挂在一个木架上,用联动杆连起的鼓槌敲击铓锣,一人摇动控制好技巧和力度,可以令所有铓锣同时发声,产生丰富、协和的音响效果。钹类似于汉族的锣、镲,很少单独使用,通常都配合鼓和铓锣一起演奏。尤其在跳象脚鼓舞时,一鼓必配一钹,这种即兴配合很重要,加花演奏的技术好,会使得节奏活泼、灵巧而欢快,非常烘托气氛。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以鼓、铓锣、钹这三大件为核心的乐器组合形式是傣族音乐文化传统的延续,用于主奏的鼓,除了典型的大鼓和象脚鼓,有的地区也会使用水桶鼓和锋桶鼓等不同形制的鼓替代。水桶鼓主要用于德宏地区,除了傣族有部分使用,它主要是德昂族的标志性乐器,是两面鼓,水桶鼓也具有很强的神圣性,与宗教信仰活动有密切的关联。锋桶鼓也被称为直桶鼓,由于使用的民族较多,因此有不同的称谓,形制与水桶鼓相似,被称为“小双面鼓”,在宗教、民俗活动中常常出现,并且通常都以鼓、舞相伴的形式表演。作为象征性的文化标志,主奏乐器——鼓,通常被人们用来辨认不同的体裁形式,如大鼓舞、象脚鼓舞、水桶鼓舞、锋桶鼓舞等。

或许是由于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的浸润,傣家人维持着闲适安然的生活态度,又或许是由于山水灵气的滋养,傣家人个个都能歌善舞。在田野里,有傣族的姑娘告诉我说,听到鼓一响起来,脚底板就痒痒(想跳舞)哩。对于傣家人,这种器乐的合奏形式,不仅是为了节庆仪式的娱乐,更是为了以歌舞供养佛祖。因此鼓、铓锣、钹的这种器乐合奏,之所以让人们觉得是傣族文化的标志,之所以觉得它丰满,是因为它远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而且还承载了传统节庆仪式的丰富内涵,也承载了民众虔诚的信仰和希望。

(责任编辑 张晓燕)

猜你喜欢

大鼓水桶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跟踪导练(五)(3)
彤彤和水桶
大鼓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我是水桶魔法师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