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革命音乐的先驱
——吕骥

2015-12-01乔书田

音乐生活 2015年5期
关键词:冼星海音乐

乔书田

中国革命音乐的先驱
——吕骥

吕骥在审稿

在通辽,他参观了“麦新生平事迹展览”,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汪毓和教授主讲的“学术报告会”,聆听了来自北京的歌唱家叶佩英、张越男、杨洪基和内蒙古自治区音乐工作者联合演出的“麦新作品音乐会”、当地群众自己组织创作的“歌颂麦新音乐会”。他还与孟波、麦新的夫人程迈女士,一起赶赴麦新的牺牲地——科尔沁草原边缘的开鲁县,与当地两万多民众一起,参加了在麦新烈士陵园举行的吊唁活动。

自从1947年得知麦新牺牲以来,35年间,吕骥一直牵挂着要到麦新的墓前来看看。可由于工作繁忙,始终没有机会。这是他第一次来到长眠在异乡的老战友、老朋友的墓前,往事一起涌上心头。他站在墓前,含泪朗诵了自己撰写的悼诗:

白山黑水留浩歌,气贯长虹传千古。

烈士长眠西辽侧,蒙汉人民常相顾。

忆昔沪滨同战斗,《牺牲》⑹《保卫》⑺震黄浦。

《大刀》歌声传南北,亿万人民受鼓舞。

抗战辗转浙鄂粤,四○始返延安府。⑻

从此鲁艺共朝夕,六年生活共甘苦。⑼

研读《讲话》树新风,深入群众志甚笃。

南泥湾归写宏论,力反“两脱”⑽走新路。

桥(儿)沟挥手话别离,珍重声声期重睹。

我去东北留东满,闻君战斗在开鲁。

冰消雪化严冬去,热望重逢在首都。

噩耗传来如霹雳,不期永别泪簌簌。

三十五年一瞬间,十年浩劫寻无路;今年盛会吊英魂,九泉应感得慰抚。

孟波还把从麦新故乡上海黄浦江边带来的一包土,轻轻洒在了麦新的坟上。

1982年8月21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定稿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吕骥作为主编,主持了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他从编辑《集成》的提出,到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波折,直讲到今天所获得的成果。

最后,还对民歌的普查、收集、记谱、分类等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集成》是一部“音乐的地方志”,研究者可以从民歌《集成》中了解到一个地方的一方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历史、伦理、习俗、语言等都反映在了里面。他希望大家要本着“范围广,品种全,质量高”的三原则来进行选择、定稿,一定要把一部完整的、准确的《集成》志书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

截至座谈会召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收集到的民歌已有15.3万多首。估计到收集完成,将达到30多万首。包括台湾省卷在内,《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将出版三十卷,收入的民歌总数将超过3万首。

1982年10月9日,在庆祝建国33周年的系列活动结束不久,73岁的吕骥奔赴西安,出席西北五省、区举办的“音乐周”活动。这是我国建国以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联合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音乐盛会。西北地区15个民族约1600多名音乐工作者云集西安,演出了13台节目,总计440多部(首)作品。

在人口稀少的西北地区,观众竟达6.1万多人次。

在陕期间,吕骥还赴安康考察。在汉江边的沙洲上,聆听船工们慷慨激昂的船工号子,并与领唱号子的老船工王恩成亲切交谈,了解汉江船工号子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使一个令音乐界长期牵挂的事情,终于得到了解决。1983年1月25日,冼星海的骨灰在我国驻苏联大使馆一等秘书的护送下,回到了祖国。在首都机场的休息厅里,举行了庄重的迎灵仪式。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苏友好协会理事赵沨主持了仪式。首先,吕骥将一面中国共产党的党旗覆盖在了冼星海的骨灰盒上。然后,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献了花圈,并发表了讲话,对冼星海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还代表中国音协向冼星海的亲属表示了慰问,向苏联有关方面表示了感谢。参加迎灵仪式的还有冼星海的学生李焕之、时乐濛,以及文化部、总政文化部、中国对外友协、中苏友好协会和苏联驻华大使谢尔巴科夫等百余人。

仪式后,冼星海的骨灰被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临时安放。

2月2日,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在人民剧场举行“冼星海骨灰回国悼念会”。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及各协会的负责人,冼星海的亲属、好友、学生等1000多人出席了悼念会。吕骥在悼念会上讲了话。他说,星海离开我们已经38年了,“可我觉得他一天也不曾离开过我们”,因为“他的卓越的歌一直流传在人民生活中”。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说,她从父亲早年的家书中,感受到了父亲博大的胸怀和对祖国深沉的爱。父亲在异国思念祖国、思念亲人时,曾写下这样的话:“在这大时代里,我们要把自己的所能贡献给民族。”“我们的幸福是以解放民族、解放全人类为目的的。”

1984年7月28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浙江、江苏、上海四卷的审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民族音乐集成编辑办公室主持。全国编审组成员、各省、市、自治区的主编、副主编、部分编委,以及出版部门的代表,共20多人出席了会议。吕骥在会上再一次强调了集成工作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性。他热切期望大家努力工作,争取各卷早日出版,早日与读者见面。时光很快进入到了1985年的2月初,乙丑(牛)年的春节就要到来了。在我国民谚中有“牛马年,好种田”的说法,在人们喜气洋洋地迎接这大好年份的时候,文化部发布了《为马思聪平反的通知》,身背近20年冤案的马思聪,名誉得到了恢复。一时间,国内外报刊热闹起来,上海的《文汇报》、香港的《文汇报》、纽约的《华侨日报》、广州的《羊城晚报》、美国的《世界日报》,以及台湾的一些媒体,都在显著位置争相报道这一消息。

3月27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吕骥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大会主席团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吕骥与音协的9位副主席商量,联名给远在美国费城的马思聪发去了《贺信》:“马思聪先生:我们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祝贺您18年的冤案获得平反,恢复名誉。为此,海内外的音乐家无不为之欢欣。您离开祖国18年了,在这期间,您仍然坚持演奏,潜心创作,继续为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几年,祖国各方面变化很大,音乐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许多青年音乐家在重要的国际比赛中获得令人兴奋的成绩和荣誉,这与我们过去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希望您在方便的时候和您的家人回来,与大家畅叙,更希望听到您的优美琴声和新作品。”在《贺信》上签名的有:吕骥、贺绿汀、周巍峙、李焕之、丁善德、赵沨、李凌、时乐濛、才旦卓玛、孙慎、周小燕。同年5月11日,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会员代表673人参加了会议。在11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宋任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中国文联副主席林默涵、中国音协副主席李焕之、李凌、赵沨、丁善德、孙慎、时乐濛、周小燕、才旦卓玛,以及来自香港的歌唱家费明仪小姐等,在主席台上就座。吕骥主持了开幕式。他说,“我们这次大会是在党中央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他说,“建设具有高水平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音乐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我们的大会将要结合五年来的音协工作,讨论今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的问题。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会章做必要的修改,并按会章的规定,改选协会的领导机构。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很好地完成这次大会的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宋任穷同志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大会致了贺词。大会选出了新一届音协的领导班子。李焕之当选为第四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丁善德、才旦卓玛、孙慎、李凌、李德伦、时乐濛、沈亚威、严良堃、吴祖强、周小燕、赵沨、施光南、瞿维、瞿希贤,14位同志当选为副主席。大会推举吕骥、贺绿汀为名誉主席。周巍峙、喻宜萱为顾问。

17日,大会胜利闭幕,李焕之在闭幕式上致闭幕词。他说,“我们正处在第二次革命的改革时代,新的时代不仅赋予我们光荣的使命,同时也为音乐艺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他指出,“音乐工作需要改革的方面很多,突出表现在音乐艺术是否与时代前进的步伐合拍,是否真正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他号召广大音乐工作者,“努力钻研业务,全面提高音乐艺术技能,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至此,为中国革命音乐事业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走过了半个世纪、年近耄耋的吕骥,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位子上退了下来。正在病中的周扬从医院打来电话,表示亲切的慰问。文联副主席夏衍发来贺信。中国作协、中国剧协、中国曲协等各协会纷纷送来贺信、贺词。

从此,中国音乐家协会开始了它新的、任重而道远的历史航程。

(6)《牺牲》:即麦新作词、孟波作曲的救亡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7)《保卫》:即麦新作词、吕骥作曲的战歌《保卫马德里》。

(8)“四〇始返延安府”,指麦新1940年到延安。“返”字用得不当,1940年是麦新第一次到延安。

(9)麦新是1940年10月到延安,1945年8月30日离开延安,在“鲁艺”与吕骥共事近五年,不是“六年”。

(10)“两脱”:即脱离实际、脱离生活。

(责任编辑 张晓燕)

猜你喜欢

冼星海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最好的学生——音乐大师李焕之素描
坐标式的“艺术高峰”——冼星海《我学习音乐的经过》读后
音乐从哪里来?
硬币事件成就冼星海
冼星海等人应该是“国立音专”的优秀学生
音乐
音乐
冼星海的傲骨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