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解器乐教学的特征,接受个性化教学的特征(中)

2015-12-01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材家长音乐

周海宏

了解器乐教学的特征,接受个性化教学的特征(中)

技术训练的目的,就会导致曲目选择的多样性

第一个原因,是技术训练的原因。为了掌握一个技术动作,通常需要多首适合这种技术练习的曲目。在同一本教材中曲目不够,不合适的时候,老师就不得不在很多曲集与教材当中,找适合现在孩子的作品。反之,也有这种可能性,同一本教材中,有多首作品训练同一个技术动作,而孩子刚练了一首作品,动作就掌握得非常好,其它作品自然就可以跳过去了。

在器乐演奏当中,无论是什么乐器,技术类型都是非常复杂的,没有任何一种教材,能够恰好满足每一个孩子技术训练的需要,也由于每个孩子技术特长不一样,教材的编者也不可能把曲目的技术难度编排得适合于每个孩子渐进的学习,这就难免老师这周选练后面的曲子,下周一又突然跳回来,让孩子练前面的曲子。以前我就遇到过一个家长,问我这个问题,他们家孩子,练习曲都已经练到第50条了,现在教师突然让他练第20条,孩子辛辛苦苦学了几个月,反而退步了,你说这教师是怎么教的?家长对教师很不满意!其实教学曲目安排的章法非常复杂,其中包含很多因素的分析、判断和考量,家长看不出来其中头绪很正常。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曲目的时候,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思考:对孩子存在问题的判断,问题原因的分析,解决问题手段的选择,哪一个曲目是最适合解决这个问题的,等等。

选择一首好的训练曲目,是对一个老师综合水平的检验,难怪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个著名教授就说过,“判断一个老师水平的高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他给学生留什么曲目,这里我反倒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你发现一个老师,只盯着一本教材去教,而且还从头到尾按照教材的印刷顺序,一首挨着一首地留给孩子学习,那我告诉你,这个老师基本上不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

因为,现在还没有,也永远不会出现一本教材,它的曲目编排是可以适应每个孩子的。

个体审美偏好引起的教材选用的差异

除了技术训练的需要,教师需要对曲目进行挑选之外,老师在给孩子布置作业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就是审美偏好的差异,孩子的音乐偏好差异非常大,有些孩子就喜欢活泼的,有些就喜欢安静的,有些喜欢激烈的,有些喜欢温柔的。

上次我在一个琴童夏令营给孩子们讲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我每给孩子放一首乐曲,都问孩子喜欢还是不喜欢,为什么。我给大家放一首安静的合唱后,我说,喜欢的请举手,几个小孩举手了,我叫起一个小朋友,问,为什么喜欢呢?他说,因为特别的安静,我听着都睡觉了,我特别喜欢安静的曲子。我说,不喜欢的请举手,也有几个孩子举手,我叫起一个问为什么?孩子说:没有意思,听了太乏味,我问他喜欢什么曲子,他说喜欢欢快的,我放了一首马刀舞曲,有的孩子说喜欢,因为带劲、过瘾、痛快,有的孩子说不喜欢,因为闹哄哄,很吵。孩子的音乐审美偏好个体差异非常大。有经验的老师,会在大致相同的教学目的框架下,让孩子自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作品,为了找到这首既适合教学目的,又让孩子喜欢的作品,教师就不得不在很多教材、曲集中去选。这也导致了教材使用与曲目选择的变化性。由于对曲子喜欢与不喜欢对孩子的学琴、练琴的动力影响特别大,所以我始终强调,教师布置练习曲目,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一定要选择孩子喜欢的曲目。尊重孩子的审美偏好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音乐理解与要求的个性化

在音乐教学上第二个差异特别大的地方,是对音乐理解的差异。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教师理解不同,要求就不同;同一首作品,孩子的感受不同,表现也不同。

如果孩子接触过不同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这样的现象,同一首作品,这个老师说应该这样处理,这个地方应该渐强,应该上去,另外一个老师说应该这样处理,这个地方应该渐弱,应该下去,家长就搞不清楚了,作品到底该怎样处理呢?我在大学的时候教钢琴特别害怕出现这样的现象。有时候,自己的学生练这首作品,某个地方,我要求他这样处理,结果有一天,学生找了另一个老师,去上一次课,而这个老师要求学生这个地方,应该那样处理,说法和你不一样!如果这个教师是一个地位比我高的教师,我就会觉得自己在学生面前特别没面子,觉得自己没能正确地理解音乐作品,教错了,非常惭愧。我想很多器乐老师都非常害怕出现这种情况,现在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当教授,在别人心中,我成了专家权威,现在再有别的教师的学生找我指导的时候,我就不再敢像原来那样,直截了当地去要求学生该怎么做了,因为我也非常担心,我的要求与学生教师的要求不一样,会让学生或家长产生困惑,到底我和他的老师谁是权威说法,让家长与学生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老师教错了。我现在会这样做:你给我讲讲,这个地方你准备怎么处理呀?你这样处理,是想做出什么感觉呀?是想表现、传达什么样的情绪呀?你的老师是怎么要求你的呀?如果学生自己有想法,或原来的教师有明确的要求,而我觉得这样的想法很好,那我就会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或教师的要求做出来,或者帮助学生把自己想法进一步理顺;如果我觉得学生的想法不好,我会问他,还有没有让这个音乐更精彩的可能性?当他想不出来的时候,我会给他我的方案,或是提醒他其他演奏家的方案让他比较、选择。当学生自己没有感觉,或原来的老师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的时候,那我才会毫无顾忌地谈我认为音乐应该如何处理,这时候大家能够想象我的这些做法和想法,都是在尊重个性化的音乐理解,不想用统一性、唯一性理解来对待音乐作品的阐释。这时,家长朋友们可能就会想,以你这样位置的教授,怎么还不敢直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要求,怎么还这么耍滑头呢?不是这样的!

(责任编辑 张晓燕)

猜你喜欢

教材家长音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音乐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