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伴贫血、骨髓纤维化、淋巴管发育异常、肠道病变一例
2015-12-01朱典史飞刘大铭姬佳
朱典 史飞 刘大铭 姬佳
原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伴贫血、骨髓纤维化、淋巴管发育异常、肠道病变一例
朱典 史飞 刘大铭 姬佳
患者男,28岁,因贫血28年,手指、足趾末端增大12年,腹泻伴双下肢水肿10年,便血1周入院。患者出生5个月后发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70~80 g/L),口服铁剂、维生素C治疗有效。12年前发现杵状指(趾),间断膝关节疼痛,伴发面部丘疹、脓疱,双小腿、足踝红斑、水疱,中西药治疗好转后颜面部、双手指皮肤逐渐肿胀、增厚。10年前出现腹泻、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伴双小腿、足踝部凹陷性水肿;7年前因血红蛋白降至约30 g/L,骨髓穿刺示骨髓纤维化,予人血白蛋白、蔗糖铁注射液治疗有效。5年前转为慢性腹泻,每天3~5次,持续近5年。4个月前进食海鲜后出现腹痛、便血,查血红蛋白52 g/L,白蛋白21.4 g/L,对症治疗后好转,血红蛋白维持在70~85g/L。入院前1个月开始口服依托考昔30mg每日1次,入院前1周因口服激素后出现便血(10次/d),血色鲜红,遂停服依托考昔。入院时排便每天1次,呈褐色糊样便。既往史:幼年时曾有异食症,1岁时曾患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学龄期治愈,否认其他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无类似病史。
体检:营养较差,贫血面容,双小腿及踝部可凹性水肿,心肺肝肾体检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手指皮肤增厚肿胀,额纹加深,面部粗糙,广泛凹坑状萎缩性瘢痕,散在丘疹、脓头;双眼睑增厚肿胀;鼻唇沟加深,头皮增厚,呈大脑回状颅皮(图1);手足指(趾)末端增大、变圆呈杵状(图2);膝关节略肿胀,小腿呈圆柱状,踝关节肿大;小腿外侧皮肤散在红斑、色素沉着及萎缩性瘢痕,足底皮肤增厚肿胀,沟纹加深。
辅助检查:红细胞2.18×1012/L,血红蛋白51 g/L,C反应蛋白31 mg/L(参考值0~10 mg/L);大便潜血阳性(+)。生化检查:白蛋白18.2 g/L(参考值35~55 g/L),总蛋白34.8 g/L(60~80 g/L);肿瘤标志物:白细胞介素 6 22.55 μg/L(0~7 μg/L)。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等,部分形态不规则,可见泪滴样红细胞。骨髓活检示:骨髓组织中造血组织增多,脂肪组织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巨核细胞可见,纤维组织增多,符合骨髓纤维化。免疫组化:CD138(+),CD20(散在+),CD3(散在+),髓过氧化物酶(+)。特殊染色:网织纤维(+)。胃镜:胃内多发息肉,慢性浅表性胃炎;小肠造影:回肠多发狭窄,黏膜增粗破坏,可见溃疡;结肠镜:小肠黏膜水肿,全结肠黏膜水肿,散在多发小糜烂灶,局部黏膜下血管可见,接触易出血。回盲部结肠活检:中度慢性结肠炎,局部腺体增生,间质水肿,腺体数量减少;回肠末段病理:小肠黏膜显慢性炎,固有膜水肿,灶性淋巴管稍扩张。99mTc标记人血清白蛋白核素显像:肠蛋白丢失,漏出部位可能在末端回肠或以上小肠;腹部盆腔CT:小肠近全长肠壁增厚,肠腔不规则扩张狭窄,肝、脾体积增大,骶前不规则软组织占位。X线片示双侧尺桡骨内侧面毛糙,指骨骨皮质增厚,双踝关节骨皮质增厚及骨膜反应,右侧腕关节尺骨及指骨骨皮质增厚(图3),左侧胫腓骨骨皮质增厚及骨膜反应,足部各短状骨骨干增粗,第一跖骨骨皮质明显增厚(图4)。直接淋巴管造影:胸导管发育异常,双静脉角引流,伴出口狭窄,近端扩张。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贫血、骨髓纤维化、胃息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小肠多发狭窄、下消化道出血、淋巴管发育异常、蛋白丢失性肠病、低蛋白血症、骶前异常占位。
图1 患者回状颅皮 图2 手部肿胀及杵状指(趾) 图3 右侧尺骨、近节指骨、中节指骨骨皮质增厚 图4 双足第一跖骨骨皮质明显增厚
治疗:入院后予以抑酸、肠道益生菌、铁剂、叶酸、白蛋白、输血等治疗,2周后一般情况改善后出院。2014年4月于外院行胸导管探查,末段粘连松解术,术后腹泻症状好转,白蛋白上升至34 g/L,期间出现双跖趾关节红肿疼痛;患者8月复查:红细胞3.71×1012/L,血红蛋白10.4 g/L;白蛋白25.7 g/L,总蛋白55.3 g/L;大便潜血阳性。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双下肢仍有可凹性水肿,午后明显,关节疼痛好转,已恢复工作。
2014-07-14)
(本文编辑:尚淑贤)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06.021
100142北京,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朱典、史飞);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刘大铭);北京市小汤山医院(姬佳)
史飞,Email:chineseherb@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