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大战略”实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耦合关系分析
2015-12-01潘经强
作者简介:潘经强(1980.2-),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系统优化。
[摘要]“三大战略”的聚合效应已成为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优势和动力。针对河南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匹配的非均衡现状,深入分析“三大战略”实施的产业背景,从战略实施与就业结构间的控制与传输、就业结构在战略刺激下的自调整两个角度分析了“三大战略”实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耦合关系。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9-54-3
收稿日期:2015-8-18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项目“河南省‘三大战略’实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耦合性研究”(JYB2015255);许昌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Analysis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nan“Three Major National Strategy”and Colleges Graduates Employment
Pan Jingq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Henan 461000)
Abstract:The polymerization of three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has become the power and advantage for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mode transform in Henan Province. The paper deeply analy⁃ses the industrial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ree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imbalance match status between Hena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structure,explores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and collegegraduates employment from two perspectives of the control and transfer between the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self-adjustment when employment structure facing the strategic stimulus.
Keywords:The three major national strategy;collegegraduates;Employment;Coupling
2009年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纳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当前,河南统一服务全国大局与加快自身发展的战略思想,全力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实施,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对各类高素质人才供应链的需求也持续走高。囿于多种原因,近年来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结构性失业,未能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的非均衡状态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寻求“三大战略”具体实施与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的契合点,探索两者间的耦合关系对实现河南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外对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观点相对集中。萨缪尔森认为,只要经济持续不断发展,就业也将会自发的持续增长,两者呈正相关性 [1]。配第-克拉克定律表明,随着产业的演进,人口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随之发生改变,两者的变化方向和协调性将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经济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律也被实证证明 [3]。王崇锋、石龙认为我国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的匹配呈现出不平衡态势,并通过构建结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两者间的协调程度,得到仅制造业和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两类产业基本实现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协调发展,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属于就业滞后型,其余产业均为产业滞后型的结论 [4]。曾海宏等基于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和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出深圳市就业空间格局由“带状组团式”向“网状组团式”发展 [5]。靳卫东、周光锋考察了产业结构转化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决定作用及其就业效应 [6]。牟宇峰应用重心法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就业、产业重心的演变轨迹,从空间和结构两方面确立了两者间的耦合关系 [7]。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在以下几个问题上需要深入研究:首先,产业结构的转化及其重心的演变规律区域性特征不明显,数据较为陈旧,缺乏对因外部强刺激的结构突变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匹配研究。其次,研究角度多为结构、空间相关性,缺乏对时间维度的相关性研究。第三,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载体也发生着变化,与就业结构的耦合关系需要重新构建。河南高校毕业生生源以省内为主,2014年占到91.86%,省内就业比例达到81.98%,其中郑州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最强,可以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面对就业总量持续增高、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压力、毕业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三大战略”的实施可以视为外部强刺激,从时间、空间、结构等维度研究战略实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耦合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 河南省“三大战略”实施的产业背景及短期成效
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施近六年,充分发挥了河南农业大省的比较优势,实现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为保障河南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兑现了中原经济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科学发展的承诺。在新常态下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面临持续增产难度加大、土地规模递减、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种粮比较效益偏低、边际产量递减等困境,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培养面向未来的科技新型农户、发展食品精深加工将引领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新高潮。
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是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科学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全国示范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2014年,经济区GDP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主要依托郑州航空港区朝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发展。两年来,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苹果、微软、阿里巴巴、京东等先后与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签署合作协议,围绕航空设备制造维修、电子信息、精密机床、生物医药重大项目实施集群招商,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成为推动河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大战略”规划目标迥异,但具备交叉的产业背景和整体推进的先决条件,强化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以产业集聚区为科学发展载体,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壮大第二产业,完善产业转移承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成长性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第三产业后发制胜提供优势基础和平台。
3 河南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匹配的非均衡
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存在密不可分的天然关联,一来产业结构的变动会打破原有的就业格局,二来会给就业结构带来更多的挑战。1978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39.8:42.6:17.6,2009年为14.2:56.5:29.3,2014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并持续优化,比例为11.9:51.2: 36.9,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了“二、一、三”到“二、三、一”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但有着鲜明的河南特色,即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后劲发力不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工业产业结构呈现积极变化,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升,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产业集聚区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4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4%,集聚区载体优势明显。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9月1日,48.3万应届毕业生进入就业序列,其中,91.86%毕业生生源地为河南,郑州和周口名列省内生源总数前两名,省外就业比例仅为18.02%,且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省内就业中仅郑州就吸纳了超过50%的毕业生。研究生初次就业率相对较高的专业多与医学有关,本科生车辆工程、治安学、动物科学、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初次就业率领先。专科生就业集中于卫生和社会工作、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等行业,本科生就业集中于教育、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建筑业等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制造业、公共管理等行业受研究生的就业青睐度较高。同时,2014年核发了3 442份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电气信息类、艺术类和市场营销类等专业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热情相对较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所遵循“二、一、三”到“二、三、一”模式演变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河南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无论在结构、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非均衡性。
4 河南省“三大战略”实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耦合关系
4.1 耦合
“耦合”一词常用于通信、软件和机械工程领域,指两个或以上电路元件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是影响软件复杂程度和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耦合关系研究也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耦合性”也叫耦合度,是对模块间关联程度的度量。耦合度取决于模块接口的复杂性、模块调用的方式及传送数据量,按其强弱性可以分为内容耦合、公共耦合、外部耦合、控制耦合、标记耦合、数据耦合和非直接耦合等类型。
4.2河南省“三大战略”实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间的控制与传输
“三大战略”实施至今,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发生了突变,两者间的控制与传输现象明显。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联合申报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2011计划”,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省内“2011计划”立项建设,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就业层次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中原经济区涵盖河南全省及山东、河北、安徽、山西部分县市,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省内高校把握时代契机,主动转型发展,黄淮学院、许昌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安阳工学院等试点院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适应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学科调整、专业优化布局,在政产学研、行业学院建设进行了积极摸索,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学科结构、地域结构得到了极度改善。航空港建设日新月异,对临空经济、航空物流的人才需求极为迫切,传统的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无法承接航空港岗位需求,以航空港目前集聚态势较好的电子信息、航空运输等产业为基础,省内相关高校夯实物流学科基础知识,注重对产业集聚中产品供应链的前后双向延伸,对现有物流专业进行改造,横向拓宽专业口径,纵向拓展专业内涵 [8],根据航空港规划岗位预测及时更新专业(方向)设置,为临空经济、航空物流储备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4.3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在“三大战略”刺激下的自调整
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思维的行业渗透,人才需求和岗位划分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时代新呼唤 [9]。“三大战略”的实施将倒逼河南高校进行自调整,围绕市场需求、岗位划分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等领域进行改革,适度转型,为区域经济建设更好提供智力支撑。第一,保障粮食安全是根本,持续增长难度加大,要通过土地流转确保生产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农业类相关专业要围绕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社会化服务进行综合改革。第二,工业升级转型是关键,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将引领就业潮流,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网等载体的作用越发凸显,相关高校要整合资源,把握转型发展契机,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优化布局专业设置。第三,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服务,动态监控就业状况,测算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水平的一致效应,掌握差异度,为层次结构、学科结构、地域结构等调整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