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15-12-01吴沁月
吴沁月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吴沁月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随着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文明时期,即工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在带给人类社会极为丰富的商品的同时也制造出许多全球性问题,引起全球关注。中国始终很重视生态环境环境。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是著名的漓江的发源地,具有重要的地理生态地位。本文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华江瑶族乡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和需要,以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剖析,以期为瑶族乡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借鉴,进而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华江瑶族乡;民族生态观;“十三五”规划
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文明时期后在加速消耗自然库中的原料。自20世纪30年代起,各种全球性问题不断出现。 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之后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兴安县华江瑶族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内,是著名的漓江发源地,生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华江瑶族乡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问题。本文便是在这一情况下,通过对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剖析,以期为瑶族乡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把华江瑶族乡作为一个研究样本,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借鉴,进而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
一、认真学习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认识到规律的客观性是第一性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从而达到发展的根本目的[1]。
1984年在《莫斯科大学学报·科学共产主义》第2期文章《在成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培养个人生态文明的途径》中,苏联学者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1987年,著名生态学家叶谦吉先生在中国学术界首次明确使用“生态文明”概念,并认为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2]。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生态文明建设被首次写入党的报告;2009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地位,将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欢迎宴会上致辞时表示,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2015年11月3号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必须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走进漓江之源——华江瑶族乡
作为著名的漓江的发源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生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瑶乡地处兴安县城西北部,位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南麓,距桂林市66公里,距县城42公里。总面积为442.28平方公里。这里地处越城岭山区,属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瑶乡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水利资源十分充沛,矿产资源蕴藏量大。这里耕地面积1.36万亩,林地面积54.5万亩,森林覆
盖率高达96.5%,是全国十大毛竹生产基地之一。华江瑶族乡成立于1985年,是兴安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总人口约1.7万人,居住着汉、瑶、壮、苗、土家等民族,其中瑶族约占26.6%,民族习俗以“过山瑶”为主[3]。依托着丰富的竹木资源,华江瑶族乡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毛竹深加工的路子。有一定规模的竹器加工企业72家,40多种产品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打造了“通贵”、“竹奇”、“铁炮串”等多个知名品牌。瑶族乡还开发了多个景区景点,如桂林超然派生态景区、猫儿山景区、瑶苑等。逐步形成了以毛竹生产加工、水电、旅游为支柱产业的经济模式,成为广西民族乡的第一富乡。
三、瑶族乡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1.促进毛竹加工业与毛竹林维护的良性循环。瑶族乡一方面依托着丰富的竹林资源,大力发展竹产品加工业富了起来,一方面对于林区的维护保护工作更加重视。2.认真落实“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自觉改善了生活环境。3.大力发展民族生态旅游。把民族生态旅游作为全乡经济发展最重要产业,着重弘扬瑶族文化,形成了集农家乐、红色旅游、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圈。4.科学保护漓江源。重视漓江源的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设施,不断加大节水、护水环保意识的宣传,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退耕还林工作。5.着力打造乡村生态景观道路。建设集绿化、美化、生态为一体的生态化、景观化的农村公路风景线。
虽然华江瑶族乡紧跟时代步伐,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实际问题需要重视。1.缺乏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意识。生态系统里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能一个细微的变动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不利于生态文明的发展。2.建设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还大量依靠高消耗、高污染企业,绿色产业如服务业发展还不够成熟。3.民众生态文明意识薄弱,参与度低。乡政府“家长式”的宣讲管理,忽略了民众在建设工作的主动权和参与权,无法调动其积极性。4.对本地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的能力不强,甚至出现山寨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启示及建议
瑶族乡始终把自然生态放在第一位,树立了人与自然协调永续发展的理念,在华江的发展思路和实践中,保护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始终与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紧密结合;其次,树立长远眼光,做到了社会经济发展反哺生态文明建设,人为实现生态资源的增长,延长产品加工产业链,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增值;再次,通过宣讲、立法、考核机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最后,把民族生态旅游业作为支柱型产业重点发展。丰富了瑶族乡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民族生态文化的丰富和永续。
瑶族乡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要更深入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绿色经济。瑶乡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地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逐步形成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强本乡本土服务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2.引进人才,提高生产管理的科技含量。用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管理和生产的科学性,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改变已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3.对少数民族优秀生态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弘扬。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生态文化遗产,对于搞好少数民族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4.贴近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要意识到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个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要立足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好能够建立奖励机制,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获利更多地回馈给人民群众。5.充分发挥政府的科学管理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应当认识到自身认知和能力的有限,更多地发挥服务管理的能力,比如可以组织民众成立讨论小组自主协商,最终由政府统一处理问题,省去了不必要的直接冲突,也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总之,少数民族乡在力争崛起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够实现民族乡的永续发展[4]。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理论阐释》[J].徐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62。
[3]华江概况[Z].华江瑶族乡人民政府网,http://hjx.xazf.gov.cn/ html/zjhj/hjgk/。
[4]《黔东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庆华,云南大学。
F205
:A
:1671-864X(2015)10-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