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2015-12-01徐美敏东华大学上海200051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余高校学生课外

徐美敏(东华大学 上海 200051)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徐美敏
(东华大学上海200051)

摘 要: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发现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在内容、方式、方法、数量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和差距,论文从完善高校体育工作制度和课外体育活动创新机制入手,提出了搞好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建议。旨在建立多元化的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机制和形态。

关键词: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研究

1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依据

一是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际状况,根据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学校体育永恒的主题,也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

二是根据教育部多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统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年下降的情况,此现象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要求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天有1 h锻炼时间。2014年教育部又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其中明确要求“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保障,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样化可选择、有效的锻炼项目,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 h体育活动”。

将其作为评估、检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此,广大体育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在搞好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必须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好增强学生体质,较快扭转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局面。

2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存在问题与分析

2.1主要靠学校体育部管理,人员和精力有限

高校体育部的主要工作是体育教学、运动竞赛和群体活动,这些工作量大面广,体育部主抓教学和运动竞赛(参加全国和各省市的各项运动竞赛),群体活动主要是每年全校运动会和冬季长跑等几项标志性大活动,对量大面广的日常课外体育活动是由体育教师来考核的。根据调查上海市90%以上学校由教师依据学生参加晨跑或晨跑加晚跑的次数来评定该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2.2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达标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晨跑或晨跑加晚跑,每学期20~45次,学生对单调枯操的跑步有抵触情绪,出现了不少负面事件,有的学生晨跑变晨走等,即便按照规定次数完成跑步,对照《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每个学生进校后就要求晨跑,可实际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却连年下降,反映心肺功能的耐力素质尤其差。

2.3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缺少计划,内容单一或随意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缺少计划,有些学校下午开放运动场馆,让学生考勤进入锻炼,但没有人来指导,缺乏针对性,效果较差。

根据调查每个学校都有体育社团和单项体育协会,他们会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但各搞各的,没有统一的计划,系统性不够,学生参与的面不广。

2.4缺少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和实际组织措施

高校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评价很高,参加活动的动机也比较合理,但行动上不够积极,反复强调和督促仅靠体育教师,缺乏外部激励机制,缺少锻炼的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没有到位。

2.5课内外一体化没有得到体现

课内外没有有机的融合,体育教学俱乐部只管上课教学,很少组织课外俱乐部的活动。教师认为上课是本职工作,课外组织体育活动是额外的工作。

3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的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国家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已有明确的具体要求,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对量大面广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用考核晨跑次数代替,有时也有体育社团或协会组织的一些体育竞赛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他们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际参与程度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既有学生主观因素,也有外部条件的制约。主观因素有:个人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体育能力和运动技能。客观因素有: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内容、手段、方法、运动氛围、运动场地、运动设施等。此外,推行多年的体育教学俱乐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外活动的组织却很少。因此,目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国家的要求、学生的需求相差甚远。

3.2建议

3.2.1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和制定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和体育部的联席会议要定期商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共同制定学校层面的总计划,体育部、各学院、系的团委、学生会、体育协会、社团及体育教学俱乐部按照学校的要求制定分计划,最后帮助学生制定个体计划,让学生真正明确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明确锻炼目标,把计划落实到行动上,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主管,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或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负责检查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落实,及时跟踪管理。体育部和体育教师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直接指导责任人,协调全校性、各学院的、各体育社团及的体育教学俱乐部等活动组织实施及指导,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层层落实,发挥各自优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有序和全面开展。可将课外体育活动的考评作为评选优秀学生、学生干部、优秀班级、班主任和优秀辅导员的必备条件之一。

3.2.2创新发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

创新发展是保障课外体育活动持续有效开展的基础,把学生乐于参与、乐于锻炼为出发点,其创新与发展才能符合客观实际需求,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在内容上力争符合大学生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特点,集娱乐、休闲、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多样化的活

动内容,选择项目有一定的运动量,能达到发展学生体能的目的。在技术方面力求便于学生掌握,在形式上要开放,具有不断改变与发展的空间,在运动场地、设施上学校要增加投入,添置一些新颖具有时代感的器材,增加免费开放运动场馆的时间。

3.2.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与考核是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和发展,而不是鉴定和选拔,由单一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由单一评价方法向多样评价方法转变;由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转变,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既有外部激励也有内部激励,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得到真正的自我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感。把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作为体育课考核的一项内容,而不仅仅是晨跑或其他简单的出勤率。

3.2.4加大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人员和资金的投入

依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精神,在搞好体育教学和与运动竞赛的同时,要切实可行搞好课外体育活动,必须加大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动员各方力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思想。

4 结语

以上建议必须与各高校的资源条件和学生课外活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展开改善,并需要有进一步的细化研究和二度创作,以便达成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杜东照.浅析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6-87.

[2]陈红,罗唯.高职院校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Z1):92-94.

[3]杨尚剑,杨金善.上海高职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0):69-70,72.

[4]李杜娟.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3(30):176-177.

[5]严纲,王程.江苏省高年级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考试周刊,2007(50):84-85.

[6]牛长江.高职院校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J].河南教育:下旬,2010(9):60.

[7]王国祥.课余体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0):75.

[8]贺彬恢.对于开展高职院校课余体育活动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22):130-131.

[9]徐艳玲,姚兰发.高中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4):76-79.

[10]谭沃杰.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74-276.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137-02

猜你喜欢

课余高校学生课外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小满课外班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我的“课外老师”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
取经之路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