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柔道发展对比研究

2015-12-01王学平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无锡214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柔术柔道日本

王学平(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 江苏无锡 214000)

中日柔道发展对比研究

王学平
(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无锡214000)

摘 要:柔道作为日本的国技已经在全世界风靡开展,它不仅具有健身和欣赏价值,还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同时它的内在精神也得到发扬和融合。它的发展对中国竞技体育也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该文通过了解柔道产生与发展、社会价值与影响,从而进行中日柔道发展对比分析,主要从柔道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中的发展进行对比,发现日本柔道在走世界性发展之路时,有其自身优势,也有困惑,而中国柔道正在上升发展期,正在赶追日本。

关键词:中日柔道发展对比研究

1 研究目的

柔道作为日本的国技经过演变与发展,通过沉淀自己的文化特征和吸收国际化元素,已经成功的走向了世界舞台。日本柔道现在已经成为了风靡全球的运动,拥有众多的柔道爱好者。对于正在向世界融合发展的中国来说,自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日本柔道,并融入了自身的元素进行了改变与发展。由于日本柔道在发展中吸收借鉴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两国渊源颇深。该文就是在深知这一情况的基础下,要进一步了解两国目前柔道的发展水平如何,存在哪些差距,能否缩短差距促进中国柔道的大发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该文以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的10名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柔道的产生与发展

柔道诞生于日本,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在日本开展得极广泛,是日本的国技。柔道盛行于日本战国时期,有柔术或柔、和、体术等不同的称谓。在江户时期发展很快,流派众多。而到了德川泰平时代,柔术逐渐由以往作为取胜的手段转变为锻炼身体、修炼心性、培养人格的技能。明治时代,柔术日渐衰落。直至1882年曾任东京高等师范学院校长的教育家嘉纳治五郎先生创立了新柔术—柔道,开设了柔道的场馆,目的是胜负、体育、修心。直到嘉纳治五郎的次子嘉纳履正先生担任讲道馆的第三任馆长后,柔道运动开始逐渐复苏。1948年日本再度恢复全国性的柔道锦标赛、全国警官柔道大赛,并成立了欧洲柔道联盟。1949年成立全日本柔道联盟,每年举办全日本锦标赛、全日本东西对抗赛。到了1950年,日本各级各类学校恢复了柔道课的体育教育课程,将柔道作为中、小学男生的必修课,大专以上学校男生的选修课。1964年柔道作为这个正式比赛项目第一次出现在东京第十八届奥运会上。从此以后,柔道便以其独具特色的魅力迅速风靡世界。

3.2柔道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柔道具有深厚的社会价值,它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门生活哲学。它以“精力善用、自他共荣”原理作为社会生活的理论基础,通过柔道让人们的身心之力获得最有效使用之道,不仅锻炼强壮的身体、培养品德,还要提高修养、实现自我人格完整化,同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谦让、融合协调去实现人类共同发展,并为社会做贡献。柔道的精神在于自律,“精力善用,自他共荣”是对武德的体会,也是柔道的基本涵养。

柔道对于个人和社会有重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衣服和柔道、食物和柔道、住宅和柔道以及冠婚葬祭和柔道等等。同时柔道更被广泛的应用于集体生活和企业经营中,即集体生活和柔道、企业经营和柔道,帮助人们建立相助相让自他共荣的精力善用的行为,同时利用移动、平衡和杠杆借力原则,使对手失去平衡并压制其最初优势,平衡与对手交战并躲开攻击,将对方打倒,从而以弱胜强。

3.3中日柔道发展对比分析

柔道的前身柔术脱胎于中国的武术,与中国的武术有很深的渊源。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的时期都是借鉴和学习中国的,它受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很大,根据《易经》中的以柔克刚学说,称为柔术,而道在中国哲学史上指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称为“柔道”。但两国柔道的发展却都有自己的历史,日本柔道发展的历史较久远,而中国柔道发展的历史较短。

3.3.1柔道在竞技体育中的发展对比

研究发现,在竞技体育中,日本柔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中国柔道处于上升阶段,在世界性的比赛中,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与日本柔道的差距较小。特别是随着柔道运动的加速普及和发展,已见中国、日本、欧洲“三足鼎立”的态势。因此不论是日本还是中国,要让柔道得到创新与发展,就要不断培养新人。对于日本柔道来说尽管成功的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世界化历程,且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学校教育,柔道的后备力量雄厚,但也有着自己的困惑,即日本柔道和世界柔道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和冲突。日本文明具有很强的暧昧性,也带进了柔道运动中,而竞技体育排斥暧昧模糊,这为日本柔道提出新的课题。而中国柔道冲出“纯日本柔道”的束缚,结合我国传统的中国式摔跤精华和国际式摔跤、国内各民族摔跤的精湛技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柔道”的发展之路。

3.3.2柔道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对比

研究发现,在学校体育中,日本柔道被赋予教育的价值,具备了德育、智育、体育的教育作用,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教育内容,有自己独立的教材,作为独立单元授课,学习目的是促进学生体格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增强肌肉力量和忍耐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性,加强内脏器官的功能,让身体获得协调发展,达到身体强壮、反映灵敏、动作敏捷,可以自如完成自己所希望的身体活动。1887年柔道开始成为学校课外活动之一。1911年柔道属学校选修科目,1930年正式成为日本学校必修科目,同时也成为培养警员及警官必修的科目。柔道从1993年至1994年分别在中学和高等学校作为“武道”的一个项目开展,沿袭至今。而中国柔道也被富赋予了教育价值,但由于引入我国较晚、未达到全面的普及使其在学校中的发展缓慢,并没有作为学校的必修或选修内容,只有一些体育院校设有柔道专业,主要目的是培养柔道后背人才。

3.3.3柔道在群众体育中的发展对比

研究发现,在群众体育中,日本柔道发展的较好,中国柔道难

以大众化。在日本,不仅练习柔道的人数众多、柔道场馆众多、有专业的教练和裁判,甚至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一种生活文化,不仅用来强身健体,最主要是用来形成社会生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理,人们在生活中要“精力善用”,也要“自他共荣”,互相谦让、互相协作、通信协力、携手并进。而在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尽管人们有着不同的体育需求,但由于柔道比较适合于年轻且充满活力以及对武术有很高要求的有追求的选手练习,且在我国发展时间短,人们的认识水平低等原因,导致其在群众体育中的发展难以大众化,练习的人数较少。主要影响因素有宣传力度不够、柔道场馆缺乏、专项资金缺乏、专业教练缺乏以及中国的国情等,都制约和影响着柔道在中国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随着柔道在世界上的快速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柔道运动且参与其中。但在发展的过程都会融入其他的一些元素,甚至出现一些变化。从中日柔道发展的对比中我们就看出日本柔道由于是国技,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一些自己的困惑;而中国柔道作为后引进项目,在不断上升发展,以中国自身独特的元素形成了中国式的柔道。因此建议更新思路,中日两国多进行体育交流,缩短两国柔道技术的差距,促进中日两国柔道的发展;多进行宣传,在中国以及世界进行普及,让人们对柔道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日本柔道能成为奥运会项目,对我国传统武术有一定的启示,中国武术也可以进行世界性发展,发扬中国传统体育,并最终走向奥运会。

参考文献

[1]段利国.柔道运动的文化内涵[J].人文论坛,2013(5):11.

[2]覃永贞.近现代日本柔道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胡锦武.中国柔道已进入黄金期[J].新华每日电讯,2008(8):68.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017-02

猜你喜欢

柔术柔道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黄金时代》日本版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服了!烧脑的巴西柔术
柔道教学策略研究①
重庆的巴西柔术迷 格斗也可以玩得“很温柔”
巴西柔术研究
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