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体育文化认同与价值需求①

2015-12-01赵亮向斌西安科技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54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区域

赵亮 向斌(西安科技大学体育部 陕西西安 710054)

“丝绸之路经济带”体育文化认同与价值需求①

赵亮向斌
(西安科技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54)

摘 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经济和文化合作为纽带,以开创、共赢的精神实现不同国家、民族的共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构建和平稳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环境,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上合组织”为基础的区域多样性体育文化认同,在经历发展和致力于区域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会形成集体性的历史记忆和新的文化价值传统,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国家经贸发展、安全稳定、人文交流凝练新的文化与精神。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体育文化认同文化记忆

①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界2014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Z110)。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的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弘扬文化,重建现代丝绸之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新时期国际交往互惠的“创新合作模式”,把中国西部发展战略与大中亚地区紧密的联系起来,倡导的区域民心相通就是以丝绸之路精神为纽带,凝练丝绸之路精神文化内涵。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形成适应新世纪国际经贸文化合作的新的文化与精神。

古代丝绸之路作为联通欧亚大陆的桥梁,在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是以互惠互利为基础的国与国之间的行为准则,尽管在古丝绸之路时代并没有形成共识,成为后世可以借鉴的精神文化遗产,即对丝绸之路精神文化的认同与价值需求。体育作为社会系统中文化子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现代体育价值与体育精神文化的认同,必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发展的文化纽带,实现体育文化在民族振兴、民心相向、民族和谐和国际交流中的应有价值。

1 “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互通与人文交流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当代经贸合作升级版[5]。经贸合作的时代背景源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共同面临的国土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等一系列突出问题,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把中亚、环中亚和亚欧经济带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合作互通的经贸发展发通道。同时,也使中国打开西部陆地战略通道,扩大向西开放力度,带动西部发展,实现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促进区域国家和地区经济安全、地区稳定和区域发展为战略目标,其中多元的文化在不断地碰撞与交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古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在经贸交流中完成了文化交流、借鉴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经贸交流中为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合理的途径和良好的契机,以经贸发展战略为基础,实现区域安全与发展,区域文化发展意义重大,对文化的认同成为联系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精神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中国与中亚地区形成一个经济凹陷带,中国与中亚各国都希望借此发展彼此,促进经贸合作,实现该区域的稳定与安全。而中国与中亚各国对丝绸之路有着普遍的认同,表现在民族、宗教、文化上相互认同和支持。而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在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有相同、相近,彼此对历史、文化等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天然的亲和性。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将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产生重要的推动力。

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体育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个体或者群体对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古丝绸之路在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种体育文化形态随着古丝绸之路国家间商品贸易、人员往来、宗教传播和局部战争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交流和传播,形成了对这些体育文化形态的普遍的接受和认同。这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形态经过中国的发展和创新,又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域和和中亚更广泛的地区,同时,也经丝绸之路随着佛教、商贸、科技等与东亚的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全地区传播。从而形成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这些体育文化共有的认同感。

对文化的认同是古丝绸之路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证实了人类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可以和睦相处,不同区域的文明和文化冲突可以避免,变消极为积极。在文化的分层中,制度文化多以被动的或者强行的传播为主,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则需要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传播。体育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以和精神文化的内容,因此,体育文化是在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实现的。丝绸之路的体育文化传播就是伴随着物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上升到了精神文化的层次,进而对体育精神文化形成了认同。“丝绸之路经济带”正是基于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倡导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看作国际多边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机制,中国与中亚等国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可以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因此,“上合组织”完备的组织体系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体育文化在交流与互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组织保障。

3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上海精神”是体育文化认同的基础

“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它不仅是“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也是“上合组织”的灵魂。“古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都是不同国家、a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和平交往之路、商贸互通之路、文明交融之路、和谐相处之路。在“上海精神”的指导下,实现对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认同,以及对丝绸之路体育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上合组织”提出的“上海精神”为这些多样性的体育文化的自我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环境,尽管多元体育文化的冲突和相互影响不可避免,但基于互利、互信、尊重和共同发展发展基调,为多样性的体育文化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从体育文化交流与接触过程中的冲突分析,经济、地域和意识形态领域是造成

体育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上合组织”“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抛开了政治与意识形态,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正是这种对多样性体育文化认同与保护机制的有效举措,而“上合组织”则是不断夯实这一机制的基础。

4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多元体育文化的价值需求

文化创新与发展乃至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意义毋庸置疑,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那些曾经在丝绸之路沿线广泛传播和流行的体育文化,以及已经融入区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之中,或者被不断创新和发展了的体育文化形态。从古丝绸之路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形成的断层需要新的对体育文化的认同与价值需求。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体育文化价值的追寻是基于对多样性体育文化的思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上合组织”框架下构建深层次的认同。一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上合组织”为纽带的区域体育文化认同与归属意识。二是“和而不同”的理念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体育文化认同的原则。“丝绸之路经济带”多元体育文化的发展取向是满足区域的价值需求,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不断深入发展,具有“丝绸之路经济带”精神烙印的归属性体育文化认同将成为区域国家体育文化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动力。当这种对体育文化的认同随着经贸合作、区域安全合作和文化交流合作的加深会不断凝聚,形成更加稳定的认同感。从现实意义上讲,“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上合组织”在经历发展和致力于区域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会形成集体性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传统,这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体育文化认同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环境。提炼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体育文化精神,形成区域体育文化理念、文化传统记忆和文化认同,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体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佐书.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英)约翰•汤姆林森,著.全球化与文化[M].郭剑英,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张蕴玲.世界区域化的发展与模式[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4]李明伟.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历史回顾[J].西北民族研究,2005 (2):91-106.

[5]胡鞍钢“.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现实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35):1-10.

作者简介:赵亮(1973—),宁夏固原人,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西安科技大学体育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004-02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区域
分割区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区域发展篇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