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中开设武术课程的重要意义
2015-12-01王涛刘永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河北廊坊101601
王涛 刘永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河北廊坊 101601)
论高职院校中开设武术课程的重要意义
王涛 刘永强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河北廊坊101601)
武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武术课程,可以强化学生民族精神的传承;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全面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实际操作的兴趣以及养成操作规范、标准化作业的习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武术课程 高职院校 重要意义
武术运动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高职教育是以“高教性”与“职业性”为其基本属性的一种重要高等教育类型。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要培养出具有大学理论知识,又掌握着专业技能和技术,能在生产第一线进行实际操作的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是我国“两个百年”目标以及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中,民族化、道德化、知识化、技术化、规范化、实操化等都有重要意义。而武术课程的教育,恰恰具备上述特点。
1 通过武德教育强化民族精神的传承
根据费孝通先生对中华民族为多元一体格局的论述[1],我们可以做出推论: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处于多元一体格局高层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2]。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提供了新的起点和正确指南。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武术在外形上体现为“招式、技法”等,在内涵上则包括“文化体系、哲学思想、武德”等。而“武德”一直是被习武者高度重视的一种修炼,所以一直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中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开始就有文献对武德内涵进行论述。从《国语·晋语九》《尉缭子·兵教》等文献可以看出,先秦以及秦汉时期的武德主要是指军队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也包含团结统一等民族精神。最早正式提出武德规范并且认为武德是习武者最重要素质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习武练剑,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矣”[3]。可见,武德从古以来一直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到今天,不断发展并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辩证统一。高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武术培养武德,进而强化民族精神。
2 通过武术学习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是涵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而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却普遍存在着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了解程度不高的现象。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古代经、史、子、集鲜少阅读,能完整背出一些著名古诗词并正确说出作者的学生更是越来越少。这个大背景下,在课程设置上更多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把优秀的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民族心理铸入自身,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民族文化集中体现。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风雨历程中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其自身也在中华文明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母体”—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滋养,也就自然地融会了儒、道、法、墨等百家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易学、中医学、气功等多种文化理念;博采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论、刚柔论等之长,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因此,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在高职院校中,只有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才能最终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武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知晓包涵在诸子百家思想中的深邃内涵;懂得中华文化发展中产生的哲学观点;了解中国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上的英雄故事,达到对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效果。
3 全面增强身体素质
当代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渐下降趋势,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同样不容乐观。运动量不大的情况下也经常发生学生关节扭伤、脱臼;耐力较差,运动中会出现呕吐、脸色发白甚至有晕倒等现象;在体育达标测试中,各项成绩均呈下降趋势;体育课上因伤、病见习或者请假的人数不断增多;学生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的人数在大幅度增加[6]。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最富有生命力的体育运动,对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有显著效果。武术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起动、快速踢打、快速翻转等能力,以表现出特有的快速勇猛、节奏鲜明的特点[7],因此武术课程的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下肢的静力性力量[8]。还有研究显示,一些特殊的拳种,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特殊的作用:如太极拳运动较一般散步或慢跑更能有效改善耐力、弹跳、力量、平衡等素质[9],大学生通过南拳练习后,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机能等指标均有良好改善[10]。武术课程不仅可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而且有操作简单,不受天气、场地、气候等因素干扰的优势,利于在高职院校开展。
4 提高实际操作的兴趣以及养成操作规范、标准化作业的习惯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特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来实现[11]。目前高职教育应当培养岗位群适应性强、适应于技术密集型岗位的人才,所以对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操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今高职院校学生以90后为主,其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从小生活条件较好,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或者“不愿意动手”的特点。武术的练习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运动,是一种动手性、操作性很强的体育活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克服学生的惰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对工程作业或行为进行定性的信息规定,但是因为无法对所有方面精确定量而形成标准,被称为规范。标准化作业,是指在对作业系统充分调查、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以科学的视角、制度的规定、实践的经验为依据将操作步骤和程序逐一进行分解,为了达到增效益、促质量和保安全的目标,对操作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最符合实际情况的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高效、准确、安全省力的作业效果。操作规范以及更进一步的标准化作业是技术工作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今的高职院校学生所接受信息量相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与之相应的想象力也更加丰富。这对于在学习、工作中创新帮助很大,但是对按照流程规范、标准化作业的习惯却形成了一定的挑战。武术训练在外形上体现为动作练习,是一个动作从不熟练到熟练掌握的过程,要求是动作在规范、标准基础上逐渐达到自动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对学生操作规范、标准化作业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影响。
5 结语
“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课程设置是大学阶段对学生教育的最关键环节。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针对对象以及培养目标上有均明显区别,其课程设置也就必然区别于普通高校。为了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工作,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合理设置课程也就是高职院校的首要工作。武术课程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运用中华传统文明熏陶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对将来工作有益的良好习惯。所以假如开设武术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1]费孝通文集:第14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2]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5-13.
[3]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9-30.
[4]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7-21.
[5]许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5,6.
[6]杜翊.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及体育教学改进措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50-52.
[7]王美丽,白鸿顺,刘芦萍.长拳、太极拳对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76-79.
[8]林峻峰.武术锻炼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9(1):158-160.
[9]曲喜峰.太极拳运动对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4):42.
[10]曹云嵩.南拳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指标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1]姚寿广.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理念支撑与实践构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G852.9
A
2095-2813(2015)12(b)-014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