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女子防身术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①
——以首都医科大学个案为例

2015-12-01董彦玉董岩波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5期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医学院校选项

董彦玉 董岩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101300)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女子防身术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①
——以首都医科大学个案为例

董彦玉 董岩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101300)

该文以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女子防身术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为切入点,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运用实验教学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比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开展女子防身术选项课进行实验教学研究,以探析女子防身术选项课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我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高等医学院校 女子防身术 选项课 教学 可行性

处于深化改革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贫富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涉恐、医暴事件、女大学生失联等暴力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对女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来说,女子防身术更能凸显其本身的价值,通过对女大学生进行必要的自卫防身、安全教育来弥补女大学生先天身体与心理方面的弱势。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女子防身术选项课的实验教学研究,设置相应模拟情景教学,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旨在为满足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拓展女子防身术在高等医学院校的价值与功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了探析女子防身术选项课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的可行性,随机选用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本科二年级40名女大学生的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教学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本科二年级40名女大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20人,对照组20人,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女子防身术教学,对照组进行其他常规体育教学,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收集与整理关于女子防身术课开展现状、女子防身术课开设的影响因素、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等相关资料,按照预先设定的研究框架汲取有益于本研究的素材。

1.2.3 专家访谈法

针对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女子防身术选项课的可行性与影响因素,探讨开展女子防身术课程的相关问题,对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有关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访谈,拓展了本研究的相关内容。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逻辑学方法,并结合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对获取文献资料等内容进行逐层逐类的逻辑分析。

1.2.5 对比法

根据实验研究的需要,通过现场观察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考核方法及实验前后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与回访,对实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女子防身术选项课的可行性探析

女子防身术作为一项既传统而又新兴的体育项目来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女子防身术选项课,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打破传统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的模式,适应当前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2.1.1 高等医学院校校园安全教育需求

校园安全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内容。在首都医科大学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大背景,为顺利开展女子防身术选修课奠定稳固的安全生态环境。仅仅依靠安全教育基本知识讲解,或事故后进行补救性的安全教育难以从深层次上引起大学生警惕,都属于比较消极的回避危险举措。在学校安全教育层面,女子防身术课顺应时代的发展能充分满足校园安全教育的历史使命。

2.1.2 女大学生群体身心内在需求

女子防身术基于女大学生的兴趣与自身防卫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缺少女子防身术选项课的现状。通过女子防身术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强化了女大学生自卫防范意识的教育与引导,逐步掌握了自卫防身的处突技能,增强了女大学生的自信心,磨练了医学生意志品质,提高了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女大学生宣泄情绪,减轻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2.1.3 体育硬件教学设施的物质条件

硬件设施配备条件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高等医学院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全能满足女子防身术的开设,在室内场所的教学效果会更佳,但也对体育设施提出必要的硬件要求,如配备体操垫子、道具等体育设备。

2.1.4 潜在师资条件的支撑作用

高等医学院校虽未配备专门的女子防身术课程的师资力量,但开设太极拳、武术、散打等专项课的教师,具备相应的女子防身术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基于这个有利的条件,通过专门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能掌握女子防身术课所需的相关防卫技术的动作要领和教学方法,满足女子防身术课的教学需要。

2.1.5 女子防身术的技术特点与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女子防身术主要是依照女性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以人体的手、肘、肩、足、膝、骸和头等部位的功能,运用合理的防卫擒拿格斗术,以对抗性巧妙的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综合而成的一种女性使用简便、易于操作的、突出以小胜大、以弱克强、以巧制蛮等特点的防身自卫术[1]。高校女子防身术的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结合与纠错法相结合;设立场景与体验式教学法;理论与技术教学相结合的

教学法;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2]。

作为弱势群体的女大学生,应利用女子防身术的技术特点,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通过模拟情景等教学法,不仅让女大学生掌握实用性的运动技能,而且要教授女大学生有关女子防身术实用性的知识与能力,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积极探索女子防身术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推广应用的新路径。

2.2 首都医科大学女子防身术的教学实验

2.2.1 教学内容

鉴于首都医科大学女子防身术是一种实验性的教学尝试,实验教学周数仅为16周,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具备自卫防身术的特点,简单实用、合理有效,在强调隐蔽而突然进攻,做到“稳”“准”“狠”“快”的基础上,突出条件性反射的功能,实现“一招制敌”。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结合实际,精选女子防身术理论部分包含擒拿格斗理论、案例解析、人体解剖知识等内容;女子防身术实践部分包括擒拿格斗技术、情景模拟解脱、心理学知识等内容,通过这16周的女子防身术学习,强化教学内容的指向性,突出女子防身术的“快、巧、准”。实验教学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的学生均能熟练掌握所学的自卫防身技能与防卫知识,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2.2.2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是教学改革的基础。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并决定体育的教学方向。以女大学生对女子防身术课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为期16周的有计划、系统性的实验教学,实验组学生不仅提高了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满足了不同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女大学生克服了胆怯的心理,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精神,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女大学生防范暴力侵害的能力,培养了女大学生遇到突发危险情况的应变能力。

2.2.3 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一般的体育教学方法如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纠正错误法等外,还创新性地运用适合女子防身教学的“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体育教学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满足了当代女大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有助于激发与培养女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强调女子防身术课的教学是以实用性为目的,突出了师生的互动性,强化了教学效果的时效性,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2.2.4 师资条件与硬件条件

首都医科大学教师队伍中,现有两名格斗类任课教师,均是武术专项教师,一名从事武术散打教学的男教师,一名从事武术套路教学的女教师,都属于中青年阶段的年龄结构,教师都具备研究生学历、中级职称,通过一定外出进修学习或自学女子防身术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完全能胜任女子防身术课程的教学工作。首都医科大学具备多处室内与室外开展女子防身术课的练习场地,另外,我校配备了拳击手套、脚靶、垫子等训练器械能满足课程正常教学和训练,实验教学的顺利完成也能充分证明了以上所述。

2.2.5 课程评价

在实验教学的评价中,实验组教学评价打破了过去应试教育的传统评价方法与标准,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呈现出评价内容多样化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例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并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方案,达到了充分调动女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等教学目的,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女子防身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强,内容丰富,并集强身、健体、自卫为一体的新兴课程,是一项非常适合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的体育项目。当前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女大学生防身能力普遍较差的问题,已然成为全社会的问题,在普通高等医学院开展女子防身术课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首都医科大学女子防身术实验教学的实践证明,首都医科大学已经具备开展女子防身术的各种课程条件,具有开设女子防身术选项课的可行性。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在内的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还应借鉴其他运动项目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依托雄厚的人力物力优势,优化课程设置,完善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使女子防身术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中得到推广与发展。

[1]王东升.山东省普通高校女子防身术选项课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2]张琳.普通高校女子防身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81-83.

G807

:A

:2095-2813(2015)09(a)-010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105

董彦玉(1985—),男,汉,山东临沂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院校选项
睡前一杯奶,到底好不好?睡眠专家告诉你真相
同时服用多种药,不良反应如何避免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