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体育如何构建“生态体育”教学模式①

2015-12-01刘冠楠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0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项目教育者

刘冠楠

(长春理工大学军体部 吉林长春 130022)

现代社会,人才的定义已经不仅局限于传统观念中“读书很厉害的人”,而是扩展到方方面面,也就是说,一切对有益事物的发展起推动力的人,均可视作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育健将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群人。再者,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分为了道德素质与身体素质两个方面。何所谓身体素质?归根结底就是身体健康状况。而如何来协调我们身体的健康呢?答案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正是如此,人们对体育的关注程度不断攀升,这也使得高校的体育科目的科学教学变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在体育这个科目上取得教学法与教学效益的成功呢?下文进行一番详尽的介绍。

1 “生态体育”的基本内涵以及价值取向

要了解如何去运用一个有效的教学法,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个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即是什么的问题。

1.1 什么是“生态体育”

想要了解什么是“生态体育”,我们必须深入解析“生态”这个词。何所谓生态呢?生态就是一种本原的追溯,不可以装饰的返璞归真。那么运用于体育教育上,可想而知,就是说在以最实在、最顺其自然的方式呈现体育。当然,这个“顺其自然”不等同于偏激者眼中的“碌碌无为”,而是指一种切实的本原性体育。

1.2 “生态体育”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

1.2.1 自然性

在我国精华的古典教学思维中,一直追求教育的自然性,即是教学的返璞归真状态。“生态体育”亦是如此。“生态体育”讲究的是在自然的运动规律中对人的运动技能予以激发,以求达到“修养”的体育境界。

比如有些学校花几万,几十万甚至于几百万的基金购买昂贵的运动器材,而却没有真正将这些器材运用于体育教学之中,或是一味地让学生对这些繁杂器材加以学习,而忽视了最原始的游戏活动与体育精神。这就是传统体育教学建设中对体育自然性的一种忽视,而“生态体育”的价值取向却刚好对这个现象做到了一个弥补。

1.2.2 地域性

文化是具有共性的,同时文化也是具有个性的。这种个性往往是源于地域的不同而导致的传统习惯、身体体质、饮食习惯等一系列的区别。而地域的不同导致教学也带有了一定的民族风格,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必须符合地域性的差异,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符合教育“生态”的。因地域性,也就成了“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对该模式的构建以及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1.2.3 传承性

文化的延续在于传承,体育的教学也是一样。一个地区具有一个地区特有的精神传承,以及运动形式的传承。这个传承,不仅仅是一些人文体育理念的传承,其中还包含了许许多多科学文化、民族情感的因素,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也正是这种“生态体育”的传承性,才保证了“生态体育”不至于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正是这样的“传承”,才实现了体育科目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生态体育”失去了这样的价值取向,“生态体育”也就成为了昙花一现,行将就木的教学模式,失去了运行的价值。

2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和目标

2.1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生态体育”讲究的是体育最为真实、最为朴素的教学形态,是一种教学自主符合发展潮流,顺应“文化自为”的形态。在有些高校中,“生态体育”正在被其他花哨的、华而不实的体育形式所侵蚀,甚至有些被完全取代。这就意味着一种体育精神的下降,体育的本真被忽视,而体育的表象被追捧,被重视。这就是去教育的纯粹性,失去了体育的干脆性。因此,“生态体育”构建原则是竭尽全力使得每一个体育项目的教学都回归体育最自然、最为本真的状态,拒绝满目追求“潮流化”“国际范”的体育表象。

2.2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目标

有目标才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才有不至于使得教育走偏的旗帜标杆。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带来了体育教学上的新要求,这一种新要求作用于内容、行为,甚至是设施等各个方面。一些体育新模式的提出也验证了这一点,“合作学习模式”“多元化评价模式”等都是对体育教学的构建改造,因此“生态体育”也提出了说教淡化、质量强化、形式简化、课程实化的构建目标。

3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3.1 渗透生态体育的文化精神

3.1.1 高校教育者必须要改变原有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

在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总是过分地注重教学计划的严格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使得教学完全掌控于教育者手中,具有一定的有益之处。而事实上,这种传统的刻板的安排,是对学生体育学习情感体验的一种不尊重,也是对体育精神的一种钳制。因此,我们教育者必须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使之符合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比如,在我们平常上体育课之前,可以将一部分时间首先提出来不做安排。例如90min的跑步教学课程,我们可以做出40min的安排空白区域来。实际上课时,跑步的标准姿势,跑步速度变化的把握,长跑与短跑的区别,50m速跑与800m,3000m跑的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基础性教学知识的讲解,然后中长休息15~20min。而最后剩下的时间呢?我们就可以用来进行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观念的调查与矫正,使得学生能够切实地将体育精神融入到我们的体育课堂之中,值得高校的体育课改成摆脱课程“装饰”的影子。

3.1.2 重视课内与课外的互补作用

体育教学是一门生活型的课程,不能够单纯以某个时间段来加以定义衡量,我们教育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法将头变成贯彻学生们整个学习生活的存在。

比如,在我们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就拿足球教学为例,我们注重的总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的脚法、步伐等,而忽视了足球运动的课后延伸,致使学生体育技能提高缓慢。事实上,我们在常规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们布置“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课外练习任务,比如自学足球花式脚法、自学武术操等,都是将课堂与课外加以衔接的有效方式,这些方式都是“生态体育”的重要保障。

3.2 开展“原生态”的体育项目,扩展体育形式

发展来源于对传统的取精去粕,同样我们的体育教学也需要不断从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吸取养分。比如我们可以在一般的体育课中插入“高脚马”“踢毽子”“打沙包”等传统的、通俗的体育项目,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继承,也是对体育课程的一个丰富,有益于增加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强身健体的广度。除上述的一些方式方法外,改进体育项目规则、运用多媒体进行体育展示等都是十分行之有效的开展“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方法。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班级体育课程的实际状况,科学地使用。

4 结语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是对体育教学的一种积极探索,但这并不代表它是完美的。因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教育者还需要自主地去把握教学法实施的度,并在教学操作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以使得“生态体育”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生力军。

[1] 罗永昌.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

[2] 龚正伟.生态与体育[N].北京:体育与健康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项目教育者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