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析

2015-12-01杨文新

创新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郑州黄河

杨文新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0)

郑州黄河湿地位于郑州市所辖巩义、荥阳、惠济、金水、中牟境内的黄河河道及滩区,地处黄河中下游交界处,气候适宜,土壤、水文等生态条件良好。有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滩涂生态系统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蕴藏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由西至东分跨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的15 个乡镇总面积38 00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 055公顷,农地7 352公顷,滩地19 000公顷,水域9 500公顷,其他土地(鱼塘、莲池)100公顷[1]。

1 湿地的概念及界定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特征水生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宗旨是让游客认识享受湿地同时,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湿地生态旅游的原则,是人类与湿地应该共存共荣协调发展。

2 河南沿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特征

河南沿黄湿地旅游资源除了具有一般旅游资源的属性外,还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演替等因素而具有其自身的特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有:

2.1 生物多样性与稀有性

黄河进入黄淮平原后,形成大面积的湿地,淤积、冲刷、改道等不断发生,形成了该区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的特点,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丰富,特别是珍稀水禽繁殖及越冬地。区域内有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浮游植物等743 种,其中低等植物藻类8 门l24 种;高等植物93 科302 属6l9种(舍4个变种)。区内植物有不少是省内乃至国内其他地域所罕见的种类,如苦马豆、刺果干草、黄河虫实、盐芥等,另外还有兰考桐树、荷花柳等属于黄河流域的特有种,还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有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野鸡尾、龙师草、浮莲等14 种。该区域内有各种动物867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黑鹳、丹顶鹤、金雕、大天鹅、大鲵、水獭等43种,其中水獭、大鲵尾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沿黄湿地为众多水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充足的食物来源,同时又是候鸟南北迁徙的主要通道和众多旅鸟的重要停歇地。有玉带海雕、大鸨、白鹳、丹顶鹤、大小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1 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1种[2]。

2.2 景观多样性

沿黄湿地地貌景观多样,有山地、峡谷、丘陵、平原、不稳定的黄河主河道及浅滩水域、黄河滩涂等,既具有河流湿地特征,同时具有库塘湿地和沼泽湿地的特征,此外还有著名的“地上悬河”景观和两座国家特大型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从而呈现出多种生态旅游资源景观。

2.3 文化丰富性

河南沿黄湿地是以黄河为主体,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十万年以前,河南黄河两岸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多分布在黄河两岸和伊洛河下游。夏、商以后,河南沿黄地区交通发达,是许多帝王建都的地方,黄河流域曾长期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在这里留下了函谷关、嘉应观、龙马浮图寺等众多灿烂的民族文化古迹。旅游者通过历史的回顾和艺术审美,得到精神和文化享受。

2.4 生态脆弱性

沿黄湿地处于内陆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开发区和人口密集区,周边经济发展对黄河的依赖性很强,其脆弱性突出表现在容易受到包括黄河水资源补给条件以及围垦开荒、污染、乱捕乱猎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出现功能失衡和系统破坏的现象,直接影响流域内湿地的赋存状态和变化,严重的会导致某一块湿地的消失,也就意味着该地几乎所有生存于其中的动、植物的消失或灭亡,那么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将不存在。

3 郑州黄河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3.1 黄河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郑州市宝贵的战略资源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是我国中部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是中国河流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中线的必经之地。郑州黄河段是典型游荡型河道,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并成为野生生物尤其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区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17种,其中鸟类169 种,兽类21 种,两栖类10 种,爬行类17种;鸟类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黑鹳等10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白琵鹭等31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明确保护的鸟类79 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明确保护的鸟类23 种;区内有维管束植物80 科284 属598种,约占全省植物总种数的14.6%。

3.2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郑州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普通铁路与高铁形成双十字,以此为原点,一个半小时覆盖中国2/3 的主要城市和3/5 的人口,作为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郑州黄河湿地的旅游开发具有较强的辐射力与吸引力。

3.3 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能有一个幽静地方释放心情,开始追求特殊的旅游,郑州黄河湿地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新奇性、刺激性、知识性,必将对大量的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进行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时,要注意开发项目的特色性,例如观鸟旅游活动。进行观鸟旅游活动的开发,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掌握鸟类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迁徙的季节,同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导游。除专业观鸟外,还可以举办鸟类鉴赏和知识讲座、观鸟夏令营、筑巢引鸟、观鸟比赛等生动活泼的参与性活动。

4 开发现状与问题

4.1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这里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博大、宏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已形成了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寻根祭祖、弘扬华夏文明为一体的大型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内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五龙峰、岳山寺、大禹山、炎黄二帝、星海湖等五大景区,分别分布着炎黄二帝巨塑、哺育像、大禹、黄河碑林、万里黄河第一桥、毛主席视察黄河处、浮天阁、极目阁、孔雀园等40 余处景点。其中炎黄二帝巨型塑像采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和中国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建造,高106米,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

4.2 郑州花园口黄河生态旅游区

位于郑州市北郊花园口黄河大桥东5公里的黄河南岸滩区。由黄河大堤、老滩、嫩滩四部分组成,总面积1 280公顷。现已形成黄河生态园、柳湖、黄河牧草园、黄河生态林、休闲娱乐园五大景区。

4.3 郑州黄河花园口旅游区

花园口虽小,却闻名天下,景区东西全长10余公里,面积600 余公顷,景区主要景观和游乐项目有:将军坝、镇河铁犀、扒口处遗址、黄河公路大桥、花园口水位站、花园口水利枢纽遗址、渔家乐、黄河漂流、沙滩泳场、骑马、狩猎、快艇等10大类50多种娱乐项目。

4.4 黄河富景生态园

位于郑州市东北部,跨越黄河南北两岸。有人工湖——日月湖、亲子游乐岛、马术娱乐营、休闲园林果园农场、牲畜饲养场、素质教育基地、野训活动营及野趣沙土文化等旅游景观和旅游项目,另外还有趣味沙雕城、日光健美沙浴场、奔沙山、跃沙坑、沙滩足球、沙滩排球、沙滩越野车等时尚运动。

4.5 雁鸣湖生态风景区

位于中牟县东漳乡境内,面积约3 200 公顷,原是黄河引水工程的沉沙池,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雁鸣湖水利灌溉和沉沙功能逐步衰退,因低地积沙逐渐形成湿地性湖泊。大面积芦苇的生长,吸引了大雁栖息,后命名为雁鸣湖,目前是郑州东部面积最大的水域和湿地。78 种水鸟在这里生存,是蒲苇的故乡、鸟类的天堂。雁鸣湖水清、草茂、林幽、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有“天然氧吧”之美称,田园风光十分秀美。湿地是价值较高的生态系统,同时又是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黄河湿地是我市宝贵的生态资源和重要的生态系统,目前湿地面积在不断缩小,质量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在开发利用湿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湿地环境产生矛盾,随着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对湿地的干扰和破坏会越发严重。

4.5.1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锐减。随着郑州市区的东移北扩,黄河水量的逐年减少,伴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植被退化情况日趋严重,大型的成片湿地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型的湿地,水源的丧失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使得湿地面积日益缩小,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正在逐渐退化,不足以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水禽等动物得不到足够的栖息地,数量也急剧减少。

4.5.2 人为活动干扰滩区湿地生物的正常生活。郑州黄河湿地临近城市近郊,人为活动频繁,黄河滩区的开发,没有经有关专家进行细致的生态论证,随意改变原有的植被,有的甚至从国外引进其他生物品种,很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在大堤内侧滩区,有很多农庄,大小不一,从几十亩到几百亩不等,以生态旅游、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莲藕、蔬菜等。还有人将滩地改成了林地、苗圃。无序开发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灌草植物破坏严重,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沼泽缺水,局部出现沙化,土壤盐渍化面积扩大,造成动植物种群和数量锐减,生态平衡失调。

4.5.3 黄河湿地保护工作严重滞后。保护力度小,重视程度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手段落后,长期以来投资很少,经费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平均每公顷投入不足5 元,多数地方及湿地保护区没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制约着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保护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重视宣传力度不够,湿地周边地区群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够;湿地保护缺乏统一的规划,使保护工作缺乏连续性和方向性。

5 开发建议

5.1 详细分区,提高科技保障水平

湿地旅游开发必须以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为前提,遵循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这样一个科学的开发程序。在开发过程中要兼顾生态旅游与河滨旅游的特点,对旅游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和发展规划。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应把湿地旅游区分成三个功能分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开发区,还要根据生态旅游的需求与市场特点,进行生态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规划,同时,做好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5.2 综合开发,适度利用

郑州黄河湿地是传统的农业开发区和人口密集区,周边经济发展对黄河的依赖性很强,郑州黄河湿地农民把湿地看作荒地,进行围垦造田、挖土取沙、挖塘养鱼等农业经济活动,由于传统农业对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性强,所以在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同时,要把旅游和当地原有的湿地农业结合起来,调整传统农业模式,开发出生态旅游与湿地农业相结合的旅游项目,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道路。

5.3 有序开发,构建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带

沿黄湿地生态旅游是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契机,沿黄河两岸拥有的大批古迹、遗址和发达的交通承运条件,十分有利于旅游的连线、连片开发,通过区域性的联合和合作,以点带线、以线促面,优先发展以富景生态园为中心的休闲度假生态游乐区、丰乐农庄为中心的有机食品生产和生态观光旅游园区、以雁鸣湖为中心的生态休闲旅游区等有一定旅游基础的区域,提高开发利度,构建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带。

5.4 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现实中旅游开发往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会起到促进作用,湿地旅游开发提高了地方政府与群众以及游客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改善环境条件,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毁损,使湿地达到可持续利用,实现与人类和谐共存。此外,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当地的知名度,经济的发展使得地方政府有财力投入资金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不科学的旅游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5.5 加强宣传与教育

可在全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湿地保护的意义,利用“世界湿地日”及“爱鸟周”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保护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相关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社会风气。

[1] 王淑华.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

[2] 孙淑英.基于层次熵的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1).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郑州黄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郑州麦飘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郑州外国语学校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