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文化价值的生成与开发*1

2015-12-01宋红莲赵卓然万益

体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运动价值

宋红莲 赵卓然 万益

(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育部,江苏 南京 210037)

略论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文化价值的生成与开发*1

宋红莲 赵卓然 万益

(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育部,江苏 南京 210037)

高校非竞技体育作为国家体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的研究与开发存在诸多问题,对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专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厘清高校非竞技体育的内涵与构成是前提,揭示其文化价值及其生成机制是基础,不断创新开发思路是关键,积极探索实践路径是保障。

非竞技体育;文化价值;生成;开发

体育的定义众说纷纭。从体育人文科学角度,可以把体育界定为人类特有、特殊的育化方式。这一定义也意在表明,我们必须站在文化的高度审视体育。非竞技体育运动的浪潮席卷全球,在我国高校也得到蓬勃发展。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形式多样,在高校体育运动系统中占主体地位,急需我们站在文化高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其进行系统深入探索。

1 高校非竞技体育概念厘清与界定

研究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的文化价值,必须以厘清体育运动形式、非竞技体育、高校非竞技体育等相关概念为前提。

从法律和实践上看,1995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明确体育由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三大部分组成。这是我们对体育结构的法律界定,也就是我国现行的体育三元结构。在习惯上,人们一般把“竞技体育”以外的内容概称之为“群众体育”[1]。但在体育实践和研究中,关于体育分类的现有相关概念较为混乱,特别是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界分更为混乱[2]。学校体育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如果简单套用现有分类,不能对现行高校体育进行较为科学而准确的界分与把握,不仅无法准确把握学校体育真实状况,势必影响体育教育成效,也会影响高校体育价值的实现和体育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从体育作为运动的意义上看,体育的基本指向是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最为简洁的分类就是竞技体育运动和非竞技体育运动。所谓非竞技体育,在我国也叫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或大众体育。以“非竞技体育”指称竞技体育以外的所有体育运动,反映体育本质,符合分类逻辑。

从高校体育的真实样态上看,一般而言,高校体育包括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的主渠道即体育课程及其教学体系中,已经涵盖了田径、女子体操、男子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游泳、滑冰等诸多体育运动形式和体育理论知识。如果划分形式多样的高校体育运动,非竞技体育更是呼之欲出。高校当然具有竞技体育,而且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竞技体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国家的奥运争光计划提供了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有力的科研保障。这类运动形式的组织形式大多为专项运动队或专项运动俱乐部。但活跃在高校的体育运动形式,大量的和经常的是竞技体育以外的其他体育运动形式,在一些体育发展较好的高校种类尤其多样。比如武术以及民间传统体育等民族传统体育;早操和课间操为代表的课外体育;赛艇、大众体操等一些简化的、大众类的竞技体育项目;很多高校还发展了一些特色体育项目;还有电子竞技运动等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把面向高校全体学生,不以竞技比赛成绩为追求,旨在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高校体育运动形式统称为高校非竞技体育。

2 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发展与研究现状透视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生活特别是涉及身心健康方面呈现出余暇时间增多、物质条件丰富和“现代文明病”大量出现等现象。这些主客观因素使得国内外非竞技体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就国内高校非竞技体育发展而言,诸多高校摆脱学科的自我封闭,与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校园文化相融合,非竞技体育运动得到重视,呈现类型多样化、教学正规化、参与大众化、效果显著化等特点;打破传统校园体育的封闭界限,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密切联系;非竞技体育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内容、方法、评价等取得长足进步。就国内高校非竞技体育的研究而言,学界和体育界对高校竞技体育文化价值的研究极为重视,也取得了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与快速蓬勃发展的非竞技体育运动而言,非竞技体育研究特别是其文化价值的研究没有获得应有重视,高校非竞技体育文化价值研究更为稀缺。这不仅制约了体育科研水平的提升,也成为高校非竞技体育发展中诸多问题的深层根源。伴随网络时代、社会转型,高校非竞技体育出现了诸多偏差甚至价值危机等问题,整体水平不高,综合价值难以发挥,不能不说与此有较大关联。

通过文献梳理,就现有关于高校非竞技体育研究而言,研究涉及到了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功能意义等基本理论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研究方法也较为多样。但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还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非竞技体育概念及理论体系,急需整合相关概念,构建相应理论体系;高校非竞技体育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以描述为主,重实证分析轻理论研究,特别是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文化理论指导不够,没有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非竞技体育发展模式;重视高校非竞技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但这些调查相对独立,而且重课程调查研究轻综合研究,难以形成整体性结论;高校非竞技体育研究视角多从体育学、教育学等角度审视和研究,而从文化价值视角研究十分滞后,系统研究尚未见到。

我们认为,文化和文化学的研究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从文化学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人类更加深刻而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客观世界本质规律,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开拓和创新。从历史上看,19世纪末,在顾拜旦等人的努力下,近代体育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体系,顾拜旦可以称得上是体育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包装大师。随着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文化日益丰富多彩,已经成为现代体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3]。在现实中,美国作为体育强国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具有高度发达的学校体育文化和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而我们却恰恰相反。我国的学校体育包括高校体育是全社会体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如果在学生体质都令人忧虑、校园体育文化还相当贫乏的情况下,简单委之以竞技体育的尖端任务,不仅体现了我们对高校体育功能定位的混乱和谬误,也体现了我们对体育发展规律认知和把握上的肤浅甚至错误。我们必须将高校非竞技体育置于文化的高度,遵循非竞技体育的文化基本特征和精神,以文化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哲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为支撑,从文化价值的视角研究高校非竞技体育,揭示其内蕴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路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高校非竞技体育研究。

3 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文化价值的界定与生成

《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作为体育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提出要深入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夯实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基,提升中国体育的软实力。作为文化的体育或体育文化只能蕴含或存在于体育运动形式中,揭示非竞技体育运动的文化意蕴,只能深入到非竞技体育运动形式中,而且,运动形式越丰富,文化意蕴也越丰富,也越能体现和满足人的文化需求。在这个意义上,高校非竞技体育因其形式更丰富、关涉人群更多,文化意蕴也更丰富。概言之,我们认为,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的文化价值就是对人们关于发展高校非竞技体育的立场、态度、观点和方法,是内在于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形式之中、作为它们之所以存在的思想依据、信念支持、目标理想、价值期许等的综合。

如果说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体育从一开始便与文化密切相连,对于人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谓互动共生。从历史经验来看,体育运动往往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在现实中,体育更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文化现象。体育的主体是身心统一的人,体育的目标是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重视体育文化建设标志着我们的进步,但不能简单地把体育的文化价值与竞技体育、非竞技体育一样重视,因为,体育的文化价值既是引领,也是基础和支撑。我们探寻和开发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的文化价值,应当从文化史和体育史的互动交融以及非竞技体育的独特属性与使命这两个密切关联的维度进行审视。

从文化史和体育史交融的角度,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文化价值的生成体现在:一是高校非竞技体育通过丰富文化形式、充实文化内容、拓展文化功能等推动文化,文化进入非竞技体育进而非竞技体育升华为文化。从人类文明史上看,体育特别是非竞技体育是和其他文化形态相伴而生、同步而行的一种文化形态。体育文化总是与人的现实生活特别是体育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将产生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体育运动判断为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加以肯定,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体育因此由自然活动升华为文化活动。二是非竞技体育的文化价值集中体现在体育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我们认为文化价值是体育包括高校非竞技体育的本真意蕴和深层内涵,不仅在于高校非竞技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更在于高校非竞技体育蕴含健康、向上、积极、丰富的文化价值理念。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这一判断,成为非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从高校非竞技体育的独特属性和使命的角度,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文化价值的生成主要体现在:一是非竞技体育的基本属性契合体育本质,文化价值是其基本内核。群众体育,代表了体育的基本属性,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本质内涵,代表了体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代表了体育运动未来的趋势。抓住了群众体育,就抓住了体育工作的要害[4];二是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基本职能,而高校的非竞技体育承载文化价值不仅合乎逻辑,也是其重要使命,同时还具有独特优势。

4 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文化价值的开发思路

高校非竞技体育的文化价值是内在的,是深藏于运动形式之中的,不仅不会自动生成,更不会自动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认识其功能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确立。

一是站在文化高度确立标杆。长期以来,无论是整个国家、社会还是高校,无论是体育界还是学术界,都高度重视竞技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把竞技体育的文化价值作为体育文化价值的高端,但这种文化价值承载在少数体育明星身上,虽然他们的精神状态、境界和风貌也的确对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和社会接受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但一方面出现了“不能承受之重”的现象,一方面也导致了体育文化价值的“异化”现象。其实,深入研究不难发现,高校非竞技体育中不仅蕴藏着丰富而厚重的体育文化价值的标杆,而且对于纠偏、矫正以及传承和弘扬体育文化价值具有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优势,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二是塑造文化表达确立标准。文化是无形的,但表达是实在的,衡量体育文化价值是有标准的,对于高校非竞技体育而言,确立标准是其文化价值开发的关键和中介。与竞技体育不同,这一标准的个性之处至少可以从以人为本、快乐第一、合作共赢等方面进行凝练和表达。衡量是否达到这一标准的指标体系十分广泛而众多,有待在实践中进行挖掘、凝练。

三是展示文化魅力确立标识。体育的文化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在感染中实现,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也不例外,如何塑造象征高校非竞技体育价值的文化标识就成为其文化价值开发的重要方面。比如如何通过积淀体育建筑场馆的文化张力、展示体育口号的文化魅力、赋予会旗会徽等的文化意蕴等提升非竞技体育运动的熏陶力、感染力,从而在这些有形、无形的标识中潜移默化的传递丰富多彩的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形式的文化价值。

5 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文化价值开发的实践路径

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文化价值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路径上,我们认为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一总三分”:即以维护和坚持体育权的普遍实现为根本,以有利于民族精神传承、时代精神弘扬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追求。

体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与竞技体育不同,非竞技体育的独特优势表现为强身健体、度假休闲、辅助医疗、素质拓展等方面,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通过加强物质条件建设、保证人们的业余时间、开展体育知识普及、培育体育参与、体育欣赏的兴趣和水准等途径,以维护和坚持体育权作为最高原则。

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必须以民族精神的传承为基本追求。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爱国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精神、爱好和平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等当是其基本方面,高校非竞技体育具有独特的文化气质,传承民族精神既为体育文化价值开发提供了源泉,也提供了动力。

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还必须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基本追求。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发展与时代进步轨迹同步,其文化价值的开发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维度,反过来,只有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为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和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空间,比如,高校非竞技体育文化价值一方面展示了时代风范,特别是诸如排舞这类诸多新生的非竞技体育运动形式就是开放融通、博采众长的结果,另一方面,诸多非竞技体育运动的文化价值如果缺失了时代元素,也就失去了开发基础;高校非竞技体育文化价值一方面诠释着时代特征,造就了其商业化、全球化、休闲化、娱乐化等特点,另一方面,这些时代元素也是非竞技体育文化价值开发的题中之义。

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还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追求。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竞技体育不可比拟的更大优势,也具有更大潜力和空间,反过来,如果不能自觉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追求,不仅难以矫正非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和误区,也无法为高校非竞技体育发展确立正确发展方向。因此,高校非竞技体育文化价值开发,必须以体育权这一基本人权的实现为基准,以人的体魄发展、品德发展、审美情操发展、心理品质发展等为内容,从而为非竞技体育运动文化价值的开发与实现提供基本保障和底线思维。

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类型多样,从其文化价值开发的微观和实践层面,一是要明确工作目标,建立与繁荣发展高校体育文化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想适应的高校非竞技体育目标体系,如体育教育生活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管理方式灵活化、活动组织科学化等,营造浓郁氛围。二是要以文化价值开发为指导和目标追求,广泛、充分地借助信息技术,创新高校非竞技体育运动教育教学方法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文化价值。三是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确保不同高校非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和文化价值的持续提升。

[1]国家体委群体司.群众体育工作指南[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3.

[2]周结友,裴立新:群众体育等于社会体育吗——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2005,01:8-11+22.

[3]王研.体育的文化价值值得关注.辽宁日报[N].2013,6.

[4]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全民健身发展10年(1995-2005)[R].2005.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Value of Non-athletic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NG Hong-lian, et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210037, Jiangsu, China)

The competitive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sports system,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ts cultural value, the in-depth studies on the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Clarifing the contents and composition is the premise, revealling its cultural value and its generating mechanism is the foundation, innovation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is the key, and actively exploring the practice path is the guarantee.

competitive sports; cultural valu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江苏省体育局体育科技资助项目课题(ST14302221)。

宋红莲(1968-),江苏如皋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群众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运动价值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呆呆和朵朵(13)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