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毕业生体质下降成因与对策1

2015-12-23赖锦松

体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质毕业生大学

赖锦松

(广东培正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830)

大学毕业生体质下降成因与对策1

赖锦松

(广东培正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830)

应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大学毕业生体质下降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毕业生体质下降的成因主要是时间分配不合理、饮食作息无规律、体育行为无保证、身心状况不健康、高校健康教育不到位、社会生存竞争影响等。建议完善教育制度,改革教育方式,加强体质教育、管理、服务和引导,重视并调整大学毕业生体质监测时间并加大社会监督。

大学毕业生;体质下降;成因;对策

1 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已转变成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素质不仅仅是以知识为标志,而是知识、道德、体质的综合体[1]。当前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期,老龄化社会持续加剧,国际局势风云变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体魄强健、精力充沛的高素质青年人才,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除了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健康的体质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然而近20年的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和研究结论一再证实,我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滑[2],大学毕业生体质更是如此[3]。近10年,伴随学界对大学生体质关注度的不断升温,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并及时出台了加强学生体质的若干文件,但对于即将建设国家的大学毕业生的体质却始终关注度不够。为此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大学毕业生体质下降成因、提出对策,旨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即普通高校本专科最后一学年的学生;以广州地区10所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和部分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件、报刊、书籍、网页等,查阅了大量与大学生体质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分析。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在2015年2-3月期间对广州10所高校各50名大学毕业生、各5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学生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6份,有效率为85.2%,发出教师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90%,同时通过实地调查方法进行了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963,且P<0.01。

2.2.3 专家访谈法

围绕研究问题,对从事过学生体质监测或相关研究工作的部分教师和专家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实际状况,并获得了一些建议。

3 影响大学毕业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3.1 大学毕业生的生活状况

3.1.1 时间分配状况

表1 大学毕业生上网时间分配

在高校,大学生最后一年的课程要求已很少,大多数学生甚至已基本完成学业。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的日常时间主要用于上网、交友、学习等,看似安排的符合情理,可自认为能做好时间分配的仅占15%左右。在忙忙碌碌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走极端问题,如网络(包括手机网络),原本适可而止的上网是了解世界、查询知识、增长见识的最好窗口,但往往成为大学毕业生寻找刺激的途径,游戏、视频、聊天等太多精彩让毕业生们如饥似渴,任何场合、场所都能看到网络中的毕业生,甚至通宵达旦,调查中(见表1)80.8%的认为网络娱乐占据了自己上网的主要时间;交友,本身是与人相处、建立互信的好事,但往往成为大学毕业生恋爱的最佳时期,越临近毕业热恋情人们越抓紧毕业前的最后时光,调查中38.0%的认为恋爱占据了自己交友的主要时间;学习知识不再是为了自我完善或工作需要,而是考研需要,调查中70.2%的认为考研复习占据了自己学习的主要时间。当然还有约20%的是用在看书、购物、文化活动等打发无聊的时光上,以上所述在时间分配上毕业生们都没有合理分配,表现出无节制。

3.1.2 饮食作息状况

表2 大学毕业生饮食情况调查(多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大高校周边都形成了一块商业集散地,大学毕业生学业结束就意味着不再受到学校作息的制约,学校食堂也不再是大学毕业生唯一的餐饮地,取而代之的是校园周边的各种各色餐厅、排档、小吃店、流动小贩等,以及饮食娱乐一体的酒吧、OK厅等,甚至随时叫一份外卖可以整天呆在宿舍上网,调查中(见表2)76.8%的学生很少再去食堂用餐,53.1%的学生饮食作息经常不规律,46.2%的经常是不定时三餐,39.2%的经常不吃早餐,32.4%的平时零食不断(女生居多),61.0%的经常同学聚餐,27.7%的经常喝酒,18.8%的抽烟上瘾(男生居多),30.1%的晚上经常去酒吧、0K厅等娱乐场所,44.4%的经常熬夜,37.8%的经常睡懒觉。可见大学毕业生自由、懒散的生活节奏已成为常态,普遍饮食作息失去规律性。

3.1.3 体育行为状况

表3 大学毕业生体育行为情况调查(多选)%

调查显示(见表3),大学毕业生热衷关注体育(包括新闻、赛事等)的占65.0%(男生居多);保持体育运动每周1次以上的仅占11.9%(男生居多),其中主要参与的项目依次是球类、跑步(健步)、健身(操)等,其主要目的依次是健身、交往、娱乐等;但基本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占56.1%(女生居多),其不参加体育运动的理由依次是没有习惯、没有兴趣、没有氛围、没有心情等;说明当前多数大学毕业生是多听多看体育,少参与体育运动;认为健康生活状态应包含体育运动的占86.6%,说明多数大学毕业生的生活意识还是比较健康的,却付诸于行动时太少。访谈中大学毕业生们普遍认为,毕业的烦恼太多太复杂,尤其在就业越来越难的现实面前考虑体育活动真实太奢侈,认定体育运动对于毕业毫无任何帮助。

3.1.4 身心健康状况

表4 大学毕业生近学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多选)%

调查显示(见表4),身体方面,大学毕业生在近学期内有过3次以上肠胃不适的占33.1%,有过3次以上感冒等常见病的占35.4%,时常感觉精力不能集中的占39.2%,时有感觉入睡难或睡不醒的占34.3%;心理方面,越来越感到心理焦虑的占43.7%,担心毕业就失业的占80.3%,对就业缺乏信心的占74.2%。访谈中毕业生们普遍认为,不会再像一二年级时那样单纯而有规律地学习生活,想的事情越来越多,毕业在即,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终于要毕业了,担忧的是毕业的去向难定,是升学、就业还是失业,因此越临近毕业越对未来没有信心,越来越浮躁也静不下心来,身体普遍处在亚健康状况。

3.2 高校健康教育管理

调查显示,高校扩招致使师生比差距越拉越大,教育管理明显滞后,高校教师严重不足导致大学毕业生教育管理愈加松散,教师普遍认为高校相关部门对毕业生几乎不开展健康教育,不组织任何体育活动,也不作任何相关宣传教育[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毕业生是流于形式,高校基本都只要求毕业生参加体质测试,监测过程松散,没有信息反馈,调查中有8所高校的毕业生体质状况不与毕业挂钩,即使挂钩也是松散的,基本不会“为难”学生,毕业生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占17.6%,教师认为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未发挥作用的占93.3%;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监督,除转发教育部相关文件或针对文件出台一项本省相关文件以外,对高校的常规管理日渐退化,基本不过问高校对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管理方面的工作,大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都由各高校自己审核,标准也自定,对于高校落实教育部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要求几乎不监督、不作为。

3.3 社会生存竞争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是有增无减,特别是当今社会不是仅仅依靠学业优异就能有好归宿、好发展,社会更看重综合素质和能力[5],而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用人单位除在进人时要求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外,体质健康根本不看重,大学毕业生的体质健康档案无任何意义,如此导向也直接影响着大学毕业生行为。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普遍认为,每年的毕业季,就业的强烈心理需求都会使大家根本不会考虑自身健康问题,只要无病、伤、痛,一有机会都会将精力百分之百地投入到找工作中,甚至不惜动用广泛的人际关系网消耗身体资本,校方也会在此期间想方设法将毕业生推向社会,根本不会因体质问题将毕业生留在学校,社会交往增多、饮食作息开始不规律、缺乏运动,体质自然无法保证;教师普遍认为,高校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健康就业的导向工作做得不细致,相互攀比、盲目追求、浮躁的就业心理相当普遍,忽视了健康就业的行为准则,整个社会的竞争也缺乏健康引导,大学毕业生的适应力正在急速下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大学毕业生体质下降成因一:生活状态不健康,主要表现在时间分配不健康,主要用于上网、交友、学习等,普遍走极端、无节制;饮食作息不健康,自由、懒散的生活节奏成为常态,饮食无节制、作息无制约;体育锻炼少;身心状况不佳,普遍处于亚健康状况。

4.1.2 大学毕业生体质下降成因二:高校对大学毕业生健康教育管理缺失,主要表现在缺失健康教育;缺乏健康就业心理疏导;敷衍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不监督。

4.1.3 大学毕业生体质下降成因三: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体质健康要求缺失,大学毕业生就业盲目、浮躁等缺乏正确引导,普遍忽视体质健康,社会适应力正急速下降。

4.2 建议

4.2.1 完善教育制度

国家应组织专家修订现有教育制度,包括完善《体育法》、《教育法》,提出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的相关要求;颁发相关教育文件,进一步明确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具体要求,注重高校制定相应文件、实施文件的可操作性;完善高校人才培养问责制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的抽查机制,对体质不合格也毕业的大学生要追究学校责任,甚至列入高校办学评估指标体系。

4.2.2 改革教育方式

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密切相关,固守传统思想只能使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停滞不前[6],因此新时期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在职体育教师体质健康教育的再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质健康知识的系统传授,以此加快高校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整体转变。改革教育形式,体质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课堂体育进行,但也不应仅依赖体育课堂的形式,还包括课外、校外等更广泛的教育过程,应该加强高校与社区、家庭、社会等的联系共同来推进毕业生的体质健康教育[7]。

改革教育方式,大学体育课应摆脱传统的“重实践轻理论”教学模式[8],大学体育课不是中、小学体育课的简单复制,应加大体育科学、体质健康、体育人文等知识的传授,在目前总课时不变情况下,应考虑将理论课时比重扩大到1/3,实践教学不足的课时由课外体育补充,修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强调在大学高年级开展的体质健康教育的要求,落实将课外体育纳入体育课程管理体系,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体育学分制管理,营造健康的大体育课程。

4.2.3 加强体质教育、管理、服务和引导

加强体质健康教育监测管理,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要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出发,加强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和监督,尤其要加快建立起毕业生体质健康查询、指导和预警系统,全方位做好毕业生的体质健康服务工作,把好人才质量关,积极转变毕业生体质健康监测观念。加强毕业生正面教育引导,高校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管理要自始自终,尤其针对毕业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宣传健康成才、就业的正能量,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和质量[9],将相关内容引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从而促进毕业生心理健康、就业健康、改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树立阳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4.2.4 重视并调整大学毕业生体质监测时间,加大社会监督当前大学毕业生体质监测时间同其他年级时间要求一致,即每年的9-10月,这对于还有一年毕业的大学生意义不大,不能有效监督大学毕业生出校门前的体质状况。建议改到每年5月份,在大学生所有学业几乎完成的时候进行毕业体质监测更有意义,既有利于对大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的分流,也有利于对大学生毕业离校前体质状况的监控,更有利于保证大学毕业生在服务社会前拥有较好的体质基础,也促进其关注自身体质、促进体育运动常态化。此外加强社会选拔、用人制度的改革,建议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列入用人单位审查的制度。

[1]体质与健康编委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1.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5.

[3]赖锦松,余卫平.社会学视角下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关于对策——以广东高校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6):105-109.

[4]宋秀丽,肖林鹏.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5):103-106.

[5]刘艳茹.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6]伍天花.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目标达成的辩证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0,31(4):97-100.

[7]马新东,刘波,程杰.美国青少年体质研究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31(1):81-83.

[8]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9]付志华.健康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健康的积极效应[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7):62-66.

The Cause of the Decline of the College Graduates’ Physical Quality and Countermeasures to It

LAI Jin-song

(PE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 Guangdong, China)

Using methods of questionnair e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study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paper conducts a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th e declined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It is found that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 d ecline of the college graduates’ physical quality mainly comprise unreasonable time distribution, irregular diet and rest, unguaranteed physical education, unhealthy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incomplete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ocial survival competition influence, etc.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including per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education, reforming education mode,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service and guidance, emphasizing and adjusting physique monitoring time of the college graduates and strengthening social supervision.

college graduates;decline of physical quality;cause;countermeasure

2015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5G61)。

赖锦松(1973-),四川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体质毕业生大学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28天吃出易瘦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