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15-12-01孙铭聪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10期
关键词:排球教练员羽毛球

孙铭聪,王 勇

(1.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2.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孙铭聪1,王 勇2

(1.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2.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1 前 言

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有利于我国体育人口的壮大,可促进全民健身社会风气的形成。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把足球、篮球、排球、游泳、武术、体操、田径作为中小学必修项目。这一重大政策的提出,为排球运动朝着有利方向发展提供了契机。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其理念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2001年召开的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标志着中国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协调发展战略”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转变阶段。持续发展理念也在排球领域崭露头角,贯穿着排球发展过程的的始终。中国排球历经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交替,成功过渡到市场经济时代,而青少年排球在这种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出路、方向、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

2 我国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当前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青少年期阶段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两者合在一起,即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称为青少年期。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生理特点、社会性特点、认知特点都发生显著变化。生理特点的而变化表现为:第二性征的变化、身体外形的变化、性器官、性功能的成熟、生理机能的变化。社会性变化表现为: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开始追求自我独立、认同性格角色。认知变化表现为:逻辑思维占主导、思维全面发展、思维品质出现矛盾现象。这一特殊时期的巨大变化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比赛、发展提出特殊要求。因此,青少年排球工作的管理、选材的实施、训练的安排、比赛的策划必须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托,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为切入点,以科学合理为原则进行组织实施。

目前,我国青少年排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排球职业化改革进程缓慢、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人数稀少、运动员技术水平不高、文化素质低、训练伪科学化。近10年来,我国青少年排球事业非但没取得进步,反而问题频出。(1)由于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人口生育的严格控制,使得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增多,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和呵护有佳,寄于情感依赖和需求未让子女从事运动员这一职业,直接导致青少年排球人口的萎缩,造成排球后备力量的薄弱。(2)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战术含量不高、人才质量不理想。(3)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文化素质低下。教练员的传统训练模式直接导向运动员缺乏理论知识学习,欠缺素质教育。(4)教练员的训练方法过时老套。社会的发展,营养的改善,有效的组织,系统的训练,各种主客观条件能促发着优秀运动员们不断提高其竞技运动水平。其中,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对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是运动员、运动队甚至排球事业的发展的一剂良药,所以,缺乏科学合理的运动队队医、专业体能师和数据分析师是青少年排球飞速发展中一道不可逾越鸿沟。

纵观当下,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队中多数教练员的训练思想落后,训练水平不高,训练方法的陈旧成为制约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新的时代条件下,青少年排球的可持续发展既离不开全面性、导向性科学技术的支撑,也依赖于科学的运动负荷的实施、训练方法手段的使用、训练本身的调控。因此,由训练运动负荷的不当实施导致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伤病累累,运动寿命短、运动年限稀少这一问题也就司空见惯了。

2.2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滞后的原因

2.2.1排球自身特点排球运动本身的比赛规则要求特殊,对参与者技术要求颇为严格、特别是队员间的高度配合性。这一项目的进行,主要通过运动参与者的手腕、手臂、腿部以及全身协调发力,这一特殊性质对运动员的手指、手腕、手臂的细腻程度要求极为严格,更对参与者神经灵活支配肌肉的能力提出较大要求。

另外,击球空间的多变,击球时间的短暂、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时间短促共同决定了排球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要进行位置轮转,既要到前排扣球与拦网,又要轮到后排防守与接应。这就要求必须全面地掌握各项技术,能在各个位置上比赛。而且,比赛中不得持球、连击、不能落地把高度技巧性的特点推到极致,造成青少年运动员对排球望而却步,无形中阻碍了排球这一“潜力股”的发展。

同时,在排球运动项目中,个人角色扮演亚于集体配合表现即排球运动具有高度的配合性。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在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六七个回合的交锋对决。水平樾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比赛中,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没有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正是由于缺少激烈的身体对抗,使其发展完全逊色于足球、篮球,这也是部分青少年未参与到排球事业中的原因所在。

2.2.2器材场地短缺体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排球的不重视导致排球场地器材的不宽裕是排球发展的又一障碍。排球场地器材的缺乏切断了排球发展的门路,也导致青少年竞技排球、大众排球和学校排球缓慢前进。体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理解和认识排球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渠道集资修建和添置排球器材设备以改善排球场地设施不足的窘境,并推广公园排球、沙滩排球、软式排球,调动广大青少年和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3 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1增加比赛经验

成功地参加竞赛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的,也是对其训练效果的最好检验。运动竞赛的特定条件和气氛,为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提供了平时训练中难以具备的良好条件,而运动成绩也只有在专门组织的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组织不同地区或邻近地区队伍共同训练和比赛、观摩高水水队伍比赛、吸取高校优秀队伍管理方式都不失为增加比赛经验的有效方式。

3.2发展学校排球

竞技排球和学校排球的同步发展,是促进这一项目快速发展的主要捷径。以青少年竞技排球为龙头,学校排球为动力促使青少年排球的发展将会使这一项目大受脾益。那么,青少年排球的发展应以竞技排球为主导,带动整个排球的发展,以学校排球为基点,将教学、训练、科研寓于学校排球中,全面配合竞技排气的发展。

3.3加强运动员保障体系

青少年运动员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资源库,也是竞技体育的重要支撑,为竞技体育发展大量输送人才。但相应的保障机制青少运动员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并不成正比,严重挫伤了青少年投入竞技体育事业的积极性。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开拓保险市场,设计具有中国国情的运动员保险险种,为运动员提供相应的岗位,为因伤病提早退役的运动员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是十分必要的。相关立法对运动员是另一种保障。因此,要加快运动员的立法进程,使青少年运动员得到全面的保证。

3.4重视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练员在执教过程中以严厉、苛刻的训练态度单纯传授技战术,组织训练工作单调,缺乏理解、预期、关爱、品格、幽默品质。这无疑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心发展不利。而这恰是成功教练员必须具备的4个工具。教练员应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恩能够表达对队员的关爱与耐心,理解和区别对待队里的每一个队员,努力做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与队员在一起时富有激情,交流沟通时保持客观积极的语音语调。排球教练员在执教(执教对象尤其是青少年)中对排球规则、战术、技术理解是必须的,因而,要经常参加排球讲习班,与有经验的教练员交流,观看当地大学、高中和青少年排球比赛,观看电视中排球比赛。

青少年运动员的的品格塑造取决教练员而非运动本身,良好品格意味着在运动参与、日常生活中表里如一、举止恰当、言行一致。对于教练员来说要挑战、鼓励、支持、奖励每一个青少年队员彼此包容,在发展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同时加强其个人品质的雕刻。

3.5加快排球后备力量的建设,改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青少年这一群体,作为国家各个领域的庞大基底,无疑在排球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纵观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可知,青少年排球的质量及普及程度远远落后于职业排球的发展要求。这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就要求排球后备力量的建设步伐亟需加强。目前,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只重视运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而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在青少年时期尤为重要,是对青少年的认知、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最佳时期。由此可见,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有高瞻性、全面性。

3.6加大对青少年排球的宣传力度

当代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排球的魅力和无形价值,吸引更多排球投资商。作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发展不及足球、篮球,究其根源可知,排球的宣传力度、经营者对卖点的推销、对球星的打造与宣传都有所欠缺。加强宣传力度需要协调俱乐部、赞助商、新闻媒体、和相应部门的共同力量。经营者则可通过卖点潜力的充分挖掘、无形资产的开发实现经营者对排球应有的价值。青少年运动队本身要依靠己能,提高自身竞技能力水平,在宣传的映衬下健全发展。

3.7加强青少年排球地域均衡化发展

当下我国的青少年排球发展布局并不均衡,出现了东部、沿海地区发达,西部落后的现象。因此,要贯彻发展东部、带动西部、促进沿海地区排球运动发展的理念均衡我国青少年排球事业的建设。相应部门要在加大对西部及偏远地区青少年排球的支持力度的同时,将赛事转至到这些地区或周边地区,达到地域均衡发展的效果。同时,我们要不断地改良自然环境、优化社会环境,为竞技排球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8培养高质量的排球人口

做好青少年排球的普及工作,促进基层青少年群众的排球发展是培养高质量排球人口的重要渠道。拓展路径有:开展多种多样的排球活动吸引广大排球爱好者投入排球活动中;定期培养优秀排球爱好者,定时、定点、定人在群众中传播排球运动、排球文化、排球艺术;重点培养优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为排球技术在公共健身场所广泛推行工作奠定基础;在学校中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让其在课余时间定期教授中小学学生技战术。

4 结 语

中国排球的发展主要依赖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发展,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也担负着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得重要任务。当下,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战术含量不高、人才质量不理想、运动员文化素质低下、教练员训练方法不当。针对当前现状来看,青少年排球的发展必须以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调整管理体制为基点,发展学校排球为主线促进我国排球走上高速、高标、高效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 1 ] 黄健泽.论我国竞技排球的可持续发展[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62):62.

[ 2 ] 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48-56.

[ 3 ]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 4 ] 董太原.论我国竞技排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J ].现代商贸工业,2009,102(9):103.其次,提高俱乐部的品牌效应,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宣传。最后,搞好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培养球迷和球市,以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结 语

我国职业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状况包括机构设置、俱乐部管理和俱乐部文化建设分析。我国职业羽毛球俱乐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我国职业羽毛球俱乐部部门设置问题、俱乐部管理问题和羽毛球联赛观众问题。我国职业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的对策有加强职业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行机制、健全俱乐部管理机制和加大职业羽毛球联赛宣传力度,推动我国职业羽毛球俱乐部的良好运行,促进我国职业羽毛球联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虞勇.我国职业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 2 ] 梅锋.武汉市商业羽毛球俱乐部经营现状的研究[ 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2.

[ 3 ] 朱剑华.对广东羽毛球俱乐部的调查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33-34.

[ 4 ] 傅琪琪.首届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现状与对策研究[ 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15-08-16

孙铭聪(1992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排球教练员羽毛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羽毛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