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篮球联赛带给学生的教育效应

2015-12-01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8期
关键词:篮球联赛裁判联赛

李 韬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101500)

高中篮球联赛带给学生的教育效应

李 韬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101500)

台湾高中篮球联赛,即HBL,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席卷着台湾高中学校,联赛信息占据媒体头条。耐克大中华区组织了这次改变高中联赛命运的篮球之旅——把最能帮助高中联赛成长的体育人带去台湾,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见证台湾高中联赛的气氛,学以致用于中国高中联赛的将来发展。联赛深入人心,得到社会的认可。反观我们的高中篮球联赛,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1 能仁家商的教育理念

1.1 大赛之前进校园

小雨濛濛,2013年HBL男队总冠军能仁家商就在眼前,贴着红瓷砖的简单朴实的大门口,身穿印有“能仁”的红色涤纶夹克的老校长迎出校门与我们一一握手。从此开始的40分钟,让我门感受到的不是“总冠军学校”,而是能仁教育理念下的总冠军。

因为第二天是HBL半决赛,校长带领我们一行60人参观了10个班级,各班均在教师指导下排演啦啦队,从孩子门的眼神和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处于参与、快乐、团结的氛围中。每班的口号之中兼有“能仁家商”,但节奏和附加内容不尽相同,结合手中的塑料话筒的敲击声,气势如虹,势不可挡。能仁家商有四千多学生,试想都在体育馆里以相同节奏为校队助威加油,是怎样的震撼?

1.2 教育当先,渗透于活动之中

能仁家商高中把教育渗透于学校各种活动中,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教学团队。学校有十几项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友善、团结、爱校”。每一个活动都是学校的一个教育环节,每一个活动都做得很细致,从策划、组织、实施到检验讨论,每一个环节都很认真。大型活动,如HBL联赛助威团、歌咏比赛、羽毛球队、诚信考等等。这些活动社会影响力很大,是展示学生风貌和学校教育理念的平台,也是对学生教育的最好契机,学校非常重视活动的过程,参与其中的各个环节,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能获得很高的社会知名度。

1.3 做别人不敢做,坚持不懈

早期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比较浅显,参加比赛必定花费时间影响学业,各校对建立运动队都持保守态度。能仁家商高中男子篮球队始建之初面临着学校知名度低、招生困难、场地条件差的状况,学校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十年磨一剑,锋利出击,势如破竹,2013年勇夺HBL男子总冠军。能仁家商校长认为,篮球队的建设和比赛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环节,赛季来临,全校围绕篮球队比赛,以“团结、爱校、坚持”为主题,在校内开展助威团的展示活动。在HBL现场,能仁家商展示的是球队和几千人的助威团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他们激情四射,气势如虹,是比赛现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对象。

每年赛季到来之时,校方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如:制订方案、与家长沟通、经费支持、校内组织演练、交通运输、现场组织和指挥、应急预案。一场比赛要租十几辆大巴车载上学生前往赛场助威,支出不菲,“值不值? 值!”校长自问自答 ,“HBL让我们全校师生身临团队精神之中,全校空前团结,我们向社会展示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要知道,十几年前能仁家商高中少有人知,只有几百学生,如今学生人数已过4000人,这来源于学校的教育精神:“做别人不敢做,坚持不懈。”

2 HBL赛场

2.1 体育馆外围的有序

HBL赛场内外没有安保人员,只有比赛承办方(台湾高中体育总会和NIKE执行公司)工作人员和赛季聘用的当地大学生。赛前承办方与各校沟通观赛组织方案、各校助威团到达赛场交通方式、入场与退场的组织、教师职责、应急预案。每天4场比赛,上一场比赛队的助威团退场与下一场比赛队的助威团进场转换,承办方和学校教师组织得高效、有序,1000人在10分钟左右就完成。各个学校也利用这个机会,把活动作为守则和团队精神的教育契机,以展示学生风貌。主办方结合NIKE产品在场外举办活动,展示各队队标、队服、队训、明星球员照片的活动,与各校观众、亲友团开展互动活动。

2.2 球场内的震撼

政府买单租用社会运动中心的体育馆,一座中型体育馆内座无虚席,一层是各校助威团、亲友团和受邀嘉宾,每年都有政府重要官员光临比赛;二层是各校观众。除了助威团以外。其他人员均要凭证入场,场内无安保人员,但每一通道都有承办方工作人员,看台上下秩序井然。各方助威团着装整齐,手持塑料小喇叭,在教师的组织下,节奏一致,动作整齐,声势浩大,震耳欲聋,激励本队队员,也展示了学校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2.3 比赛具有竞技性的同时,颇具观赏性、教育性与群体性

台湾篮球与南方一代风格相似,速度快、投篮准、防守积极、攻防转换快、移动积极、基本功扎实,比赛极具观赏性。HBL男女四强实力接近,身体接触,多对抗激烈,但听不见队员的抱怨和观众席上的激烈反应。影响最深的是:队员与教练完全专注于篮球比赛,没有功利与偏激。裁判判罚后,教练队员绝对服从。比赛间断极少,整场比赛很流畅,仿佛看不见裁判。3个裁判判罚、换位、开球衔接得很好。这样的裁判方式适合青少年比赛,同时也适合青少年观众,使比赛极具观赏性和教育性,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美的教育。我们看见的是队员们专注的眼神和篮球技战术的魅力,感受到的是孩子们勇敢、坚韧、拼搏的精神,观看一场HBL比赛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承办方事先发给每位观众一个彩色纸带卷,能仁家商再次夺冠后的一瞬间,现场气氛达到高潮,观众把彩带卷抛向球场,顿时赛场变成彩色的海洋、欢乐的海洋,队员们抱着一团欢庆胜利。他们向助威团致敬,向观众致敬,向教练组和校长鞠躬,然后听取校长和政府官员的祝贺与勉励,最震撼的是:场内队员和场外助威团一同呼“校长好!谢谢校长!”可见校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

3 HBL的推手

HBL由台湾教育部的主办,由台湾高中体育总会和NIKE公司承办。

3.1 HBL历程

台湾主流报纸、网络和电视台体育频道每年都会大力宣传HBL,HBL的社会关注度很高。20世纪90年代初并非如此,高中联赛鲜为人知,甚至本校师生也不知道何时比赛。台湾高中体育总会秘书长孙先生把每天比赛的情况进行整理,然后写比赛报道寄给各个报纸,起初并没引起注意,长此以往,报纸开始登载台湾高中联赛,从小版面到大版面,从一家报道到多家争相报道。

3.2 推动学校发展篮球运动,参加联赛,提高联赛知名度

10年前台湾学校教育观念并不像如今开放,学校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考入大学,甚至有的学校排斥运动员的存在。高中体育总会的官员奔走于台湾各个学校,反复与校长交流,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认识到建立篮球队并参加联赛能给学校教育带来怎样的效应,篮球队能给学校传递健康、文明和良好意志品质的精神信息。高中体总长期坚持推动联赛,甚至会智慧地运用策略激将校长。至今台湾中学有22个乙级队,16个甲级队,而参加联赛资格赛的队伍最多时达400个队。

3.3 联赛中的队员是大学争相录取的对象

台湾大学联赛叫SBL,运作得很成熟。在台湾公办、民办大学都有篮球队,它们通过高考降分、独招的方式吸纳HBL球员,HBL学校与大学能保持良好的联络,大学会给高中提供场地、技术、资金等帮助以吸纳高中的优秀队员。因此大学联赛也是HBL成功的幕后推手。

3.4 耐克公司给HBL带来了装备支持和优秀的赛事规划

HBL的各队每年都会得到NIKE公司的装备支持,无论服装颜色、样式,还是体恤上的“精神口号”都能表现出学校的文化元素。每年联赛都有一个主题,承办方和学校共同发想、讨论,创造出新的主题,这个主题贯穿HBL始末,也具有很大的社会反响。承办方反复讨论精心设计赛事各环节,并不断与HBL学校沟通,充分体现HBL的细致性和创造性。最后呈现出的联赛如同NBA一样的氛围,使学生、亲友团、嘉宾和观众在现场或电视机前享受到篮球带来的快乐与教育。

4 我国中小学比赛的几种现象

4.1 运动员等级制度与高考挂钩,体教关系混乱,使参与运动者带有强烈的功利性

多数在校学生参与训练和比赛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获得等级运动员证书是为了高考加分,获得等级运动员证书是进入有高水平运动队的大学的敲门砖。案例一:山东一些中学有一些优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但所在学校与地区篮球水平低。而省级比赛中进不了前几名就批不了等级证书,高三去大学参加高水平测试时就会被拒之门外。很多人遇到这样的情形会去冒险办假证。案例二:媒体披露四川某地去年获得二级运动员等级证书的应届毕业生达2000多人,这就是为了高考加分,证书都是真的,参与比赛和训练的事是假的。

4.2 赛事多,比赛组织简单,过程单调乏味

以北京市青少年篮球比赛为例。每年有体育局主办的比赛2个:北京市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和北京市体校杯篮球锦标赛,均以区为单位组队参加,对学校而言就是同区多校联合参赛。每年教委组织的比赛有2个:金帆杯(以区为单位组队)和中小学篮球联赛。北京市体育局与教委合办比赛有1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比赛。这些比赛中,除了中小学篮球联赛不能批运动员等级外,其他比赛均可批运动员等级证书。比赛多采用“毛时”,一般都看不见时间,由记录台用秒表计时,每节10分钟,犯规停表,违例不停表,教练在赛中会不断地询问计时裁判比赛时间,单节比分是个位数是很常见的。比赛出现一边倒时,裁判会缩短比赛时间,输赢两方都没完整的打完比赛。学生在比赛中没有受到来自比赛主办方和承办方的任何教育,见到的是草草了事的赛事。为什么不展现给学生一个组织严谨、有序的赛事?使他们在参与比赛活动中学会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尊重对手和裁判,也能感受到主办方和承办方做事的严谨、认真态度。

4.3 裁判在比赛中成为主角

比赛胜负涉及是否获得运动员等级证书,比赛就会变成利益空间,所以裁判被卷入到利益的分配中来。裁判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裁判的判罚让人啼笑皆非,很多比赛已成为裁判的舞台。裁判来源复杂,比赛主办方对裁判没有监督机制。

4.4 现场观众少得可怜,家长的教育观念落伍

北京中学篮球比赛,除了双方家长观看,再不会有谁去关注。由于参与运动的功利目的,时常出现家长干扰比赛的现象,比如:辱骂裁判、质疑对方运动员资格问题等。家长没有尽到应尽的教育义务。

4.5 教育的不公平性使篮球呈现一边倒现象

进入重点中学是学生们练习篮球的唯一目的。北京某所全国重点高中每年招收十多名篮球特长生,而对于水平稍逊的队员,家长会答应学校多读一年初三后再升入高中。没有一个健全的联赛机制,本身招收队员条件就好,还会出现永远的“以大打小”。这是典型的不公平竞争。

4.6 大学联赛的惨淡经营使高中球队在夹缝中生存

我国的大学并没有一个针对运动项目训练特点来合理安排大学课程的机制,使其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并足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

5 台湾高中联赛给我国篮球教育带来的启示

应把高中篮球联赛作为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健全联赛机制。运动员等级证书应与高考加分脱钩;高校自主招收特长生,并以与本校传统风格相近的原则招生。运动员通过运动员等级制度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把证书和高考加分挂起钩来,势必会制造出很多利益空间,于是假证泛滥。每学年第二个学期,各个高中学校都会作高考加分公示,有些学生获得的加分项目啼笑皆非。建议取消运动员等级加分制度,杜绝虚假证书,转而建立多元化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机制,使得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具有规模性和持续性。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制既区别于一般学生,又能在毕业后适应社会需求。

办好高中联赛,增强比赛的群体性、参与性、观赏性和教育性,扩大社会影响。建议高中篮球联赛一年举办一次,中国地域辽阔,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办好办精自己的高中联赛。各教育厅或教委作为主办方,制订联赛宗旨和计划,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积极配合,组织学校参加比赛。应建立一个机构,例如高中体育联盟,来承办比赛。每年从比赛的准备期开始,主办方要在媒体发布赛事信息、宣传赛事主题方面,做好前期铺垫。高中体育联盟保持与各学校的沟通,通过联赛主题展开教育活动 ,把爱校、合作教育与坚持和勇敢的意志品质教育渗透其中。在校内开展各种与联赛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带有学校的文化元素,例如:拉拉队比赛、助威口号创意赛、校队宣传画展示、学校传统活动展示,学校文化宣传等。笔者认为,学校应以高中联赛为平台,展示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同时也展示球队的风格、作风、技能和团队精神,高中篮球联赛就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要以此教育学生、增强学校凝聚力。

规范裁判事业操守,彰显教育功能。青少年比赛中,裁判的角色既是规则的判官,又是行为规范的教育者。这个群体应通过比赛的裁判教给对规则的正确理解,裁判公平、公正的执行判罚,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会传递给学生正面的社会教育。学生们在公平、健康的环境比赛,享受着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他们通过比赛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专注于比赛、刻苦训练、完善自我。所以,青少年比赛的裁判选择、培训、评价、管理机制应逐步健全,并服务于联赛,服务于教育。

让高中篮球联赛回归到体育运动中来。高中篮球联赛应摒弃功利、公平竞争、崇尚体育精神,让高中联赛成为学生喜爱的大型体育活动。让联赛回归到体育运动中来,让参与活动的人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与激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设置各级不同水平的高中联赛。

高中篮球队应是学校和当地社区的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是一个引人入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群体。学校高中篮球队应是社区体育的一部分,也是社区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在社区中应注重对球队的宣传,球队也要积极参与社区的教育活动以树立良好形象与精神,扩大社会影响,使篮球队成为社区健康、勇敢的代言人。当地社会力量:街道、医院、大学、小学、企业,都应关注联赛,支持球队,参与到球队活动中。

G841

A

1674-151X(2015)08-075-04

2015-07-07

李韬。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篮球联赛裁判联赛
南通市部分高校校园篮球联赛开展现状及改进策略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业余篮球联赛的网络直播推广探究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