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课堂”应“趣”在哪儿
2015-12-01于文忠山东省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264400
于文忠 (山东省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264400)
“趣味课堂”应“趣”在哪儿
于文忠 (山东省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264400)
一、观课回顾
《趣味迎面接力跑》一课是以“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小游戏贯穿于课的始末。从热身“找朋友”、“模仿练习”到主教材的“学习迎面接力”,到最后游戏“红黄旗”,每一个环节中,都很好贯彻这个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得到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静下来听教师讲课;二是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这种游戏式的组织方式非常适合小学生低年级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是以喜羊羊的“故事”贯穿于整节课。从开始时的队列练习分队就将各小队命名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到热身的灰太狼追捕羊群,到羊群集中智慧学习投掷技术激战灰太狼,最后为保护羊村“埋地雷”,学生在整节课的活动的乐此不疲,课堂气氛也较热烈。
二、观课所得
这两节有如下几个亮点:
1.教师的儿童化语言,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斯的研究表明:老师的语言如果单调呆板,儿童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利用儿童化语言,表达出儿童的心声,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学生就会喜欢体育老师,从而学生就会喜欢你上的体育课。
2.故事化的组织创设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爱听故事,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根据这一天性,曲老师把整节课的内容溶入自创的童话剧中,师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游戏的层层推进,学生在不由自主的运动中,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
3.角色分工,激发了学生投入的热情。比如曲正老师在课上自己扮演灰太狼,学生扮演小羊,灰太狼做出敏捷的追捕、猛扑、静待战机等动作,同时引导“小羊”逃窜时加上“躲、闪、窜、爬、滚”等动作;再加上“小羊”惊慌的叫声,游戏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浓厚,表现积极,在无意识中完成了模仿的过程,并进行了探索、创新,发展了体能。
4.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让每一名学生不由自主的溶入游戏之中,激发出学生原学、乐学、会学的激情来。比如丁老师这节课,全部是小游戏贯穿于教学,学生即是在玩,也是在学习,真正达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目的。
综上所述,如果单纯的从趣味性的课堂来说,这两节课无疑是成功的。但是,透过热烈的场景之后,笔者发现了两节课都存着共同的问题:没有较好的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观课所思
为什么存在没有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问题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回顾一下这两节课的设计与教学的过程。
《趣味迎面接力跑》一课的课堂认识目标是“学会迎面接力,掌握正确的交接棒方法”,因此,学习交接棒应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是,该节课却把教学的重点制订为“前脚掌着地,交错跑的意识”,教学难点是“双臂前后有力摆动,身体前倾。”设计的重难点没有涉及到交接棒的问题。此外,在教课的过程中,也没有根据课设置的重难点,强调“用前脚掌着地”跑动,这就导致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实践之间脱节,而这种脱节导致技能教学的本质的流失。
《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是投掷单元的第二节课。也就是第一节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原地侧向投掷轻物的技术动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有意识的通过蹬、转、挥臂动作完善投掷轻物的动作”,也就是完整动作的练习。但是从课堂教学中来看,执教教师并没有讲解“转”体与成“反弓”形的具体要求,也没有完整的讲解动作与示范,而是把精力放在纠错上,即强调了蹬地、快速出手、与出手的角度三个方面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学生只把精力放在了投得远,而不管动作的质量,从而导致教学目标(蹬、转、挥臂的动作)与教学实践(投掷远度)不一致,使学生没有掌握完整的投掷动作,达不到技能教学的目标。
四、建议
笔者以为,趣味课堂的“趣”既要注重课的环节趣味性,更应该注重服务于技能教学。比如,《趣味迎面接力跑》一课的接力方式能不能这样设计:接力棒贴上卡通画目的是让学生喜欢,然后在接力棒上贴了两个小手模型,让学生明确的知道交棒的时候应该手握哪个手型,接棒的同学用手接哪个手型,这样教师只要讲一次,每一名学生就能够顺利掌握,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趣味教学的“趣”应该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比如,《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的完整投掷的动作是不是可以这样教:一瞄准(右手持球于头的右前上方)、二拉弓(右手持轻物向右侧引臂至于肩平,左臂自然屈于胸前;同时,右腿弯曲,身体重心落于右腿,左腿自然伸直,上体略向右倾斜;然后,由腿蹬地、转髋、挺胸,身体左转,成弓形)、三击打灰太狼(重心前移,上体向前鞭打,挥臂将轻物经肩上迅速投出)。通过这样的分解练习,再完整的练习几次,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掷远练习,效果可能更好。这种将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趣味”设计方法,紧密的与课堂中的情境相结合,更加突出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趣味”性来,让学生有一种学习起来欲罢不能的感觉来,这种“趣”,才能够激发学生对技术学习的热情,调动出他们最大能量主动的去锻炼、去探究;这种“趣”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爱、对体育运动的喜,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如果脱离了技能教学谈“趣味课堂”,就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