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01别琼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体卫艺科261061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评价

别琼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体卫艺科,261061)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别琼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体卫艺科,261061)

多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关系学生终生发展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但在实践过程中,学校体育工作却不同程度地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在部分学校的素质教育实践中,并未得到真正落实,“说”、“做”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有待整体提升。针对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认识与实践落差,潍坊市逐步尝试建立系统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探索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困扰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多年未得到根本改善

近年来,困扰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问题多年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走访座谈等方法,发现在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经费投入、体育课时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当语、数、英等学科专职师资已进入由数量补充向质量优化转变的阶段时,体育学科专职教师还处于数量明显不足、队伍日趋老化的状态,体育教师引进的速度不及减员的速度,而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体育课时的增加,进一步加重了体育教师短缺的状况。在调查的120所中小学校中,专职体育教师的缺口达16%,特别是部分农村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缺口超过54%,这些学校主要采取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办法弥补体育教师数量的不足。这些兼职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的体育教学常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精力分配上明显会偏向有评价激励的学科,而缺少对所兼职体育学科正常的业务研究和工作热情,个别学校兼职教师甚至出现将体育课上成跑步课、游戏课、散步课等现象。由于对体育学科的教学缺少评价和激励,对专职体育教师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体育教师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与其他教师相比,缺少有效的工作业绩支撑,成长进步明显滞后于其他学科教师,尤其是较年轻、容易转岗的体育教师,面对这种现状,做出的选择是转岗或兼职其他学科工作。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体育师资不足的状况,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师资的短板愈发明显。

2.中小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效能与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家有明确的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设备配备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学校标准化建设,在调查学校中基本达标学校已达到95.1%。但与教室、课桌椅等学习场所、设施相比,在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建设进度和验收标准上,相对显得刚性不足、柔性有余。在对城乡学校负责人的访谈中发现,如果学校的办学能力有限,86%的负责人会选择优先保证校舍、而放缓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如果学校的办学能力有余,面对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远超过现有体育场地容量的情况,73%的主动选择是漠视。因为,其他学科教学条件不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教师的业绩,而体育学科的全面可靠评价很难产生,且这种评价结果不会对学生升学、评优等产生有效影响,因而不会影响学生发展和学校、教师的业绩。同时,对体育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缺失,也影响着对已有场地、设施的有效使用。部分体育教师出于安全等考虑,自行减少教学内容,而这并不会对体育教师业绩和非初中毕业年级学生成绩构成不良影响,导致已有体育基础设施闲置的现象比较普遍,即使在学校体育工作相对规范的学校,部分有一定教学难度的体育器械也常年处于闲置状态。

3.中小学校体育经费投入落后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需要。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损坏,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组织各项体育比赛、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等,所需经费远远超过开展其他室内教学活动所需经费,与体育学科所处的“副科”地位相比,学校的支付意愿远远低于体育对经费的需求,学校认为过高的体育经费投入与学校工作业绩评价不成正比,因而体育经费成为可有可无的支出项目。为应付学校体育工作经费保障水平相对低下的现状,体育教师有意识避免出现损耗,缩减正常体育活动计划,以减小对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使用维护经费的需求,这又进一步对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

4.体育活动时间和效率远远落后于中小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水平。一是文化课挤占体育课或体育活动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据对所调查学校的统计,2012年日常大课间和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足率小学、初中均达98%,体育课开足率小学达91%、初中达96%。但是在期末考试前的时段和中学毕业年级的课时使用中,各学科挤占体育课的现象表现得相对比较严重。二是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有待提高,部分专职或兼职的体育教师仅仅满足于上完规定课时,不关注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和学生参与情况,规定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活动强度落实不到位,课堂效率相对低下。而这些不良现象却不会影响对体育教师、学校工作业绩的评价。

师资、场地设施、经费、课时等,都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保障,也一直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检查或评估的重要内容,部分中小学校对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认真迎接检查、评估,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但在学校日常体育工作中迎接检查的标准和开展工作的标准脱节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是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斯金纳教授的激励强化理论指出:行为的结果得到认可,行为主体就会巩固和保持原有的行为;反之,行为主体就会改正或放弃原来的行为。[1]上述问题长期存在,虽然确实存在受现实条件制约的现象,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缺失,学校体育工作涉及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各方长期得不到应有激励,影响开展体育工作的积极性,而逐渐使行为趋于弱化。具体表现为:

1.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还不能全面反映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教育工作评价对象包括政府(含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各方,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因评价对象而异。对政府(含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一般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等方式评价;对校长的评价主要通过领导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业绩反映;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通过其工作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由学校通过其考试情况、由教师通过其日常表现等综合情况进行评价。而在上述评价对象中,由于体育工作存在学生体质评价指标相对机械单一,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师生个体的部分评价内容难以操作,评价重点存在重配置轻使用、重比赛轻普及的问题,学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还很不完善,对学校体育的评价开展得也并不完整,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和需要。

2.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结果尚未融入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其激励和导向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对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整个考核、评价、奖惩激励体系已相对完善,评价激励体系成为推动工作的指挥棒,发挥着强大的导向作用。以督导为例,学校督导往往受到多领域(学校、社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多层面(校长、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等)的高度关注[2]。目前学校体育工作评价尽管时有开展,但这项评价结果还没有有效体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评价激励体系中,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校长职级评定晋升、教师职称竞聘、评先树优、学生升学评优等事项中,或者尚未纳入使用,或者对相关当事人产生的影响极其有限,使已有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结果得不到有效使用,这就发挥不了体育工作评价的激励作用。当学校体育工作评价基本游离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各方的素质教育成果评价体系之外时,也就不能形成对教育各方开展体育工作的有效激励。

三、必须尽快建立完善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

潍坊市作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地区,近年来逐步加快建立完善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力求更有效地解决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逐步探索分层体现学校体育工作规范性、普及性、提高性的可行评价办法,并将体育工作评价结果全面纳入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发挥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正向激励与引导作用。

1.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规范性评价,提升基本工作保障水平。规范性评价的目的在于规范落实体育基本要求,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基础性评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师资配备、场地设施配置、经费投入、课程课时等,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性要求。该市多年来一直重视对基础保障水平的督导评估,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的制度设计分三步:一是明确各项基本保障的底线要求,区分情况对能够随时到位的保障和短期不能到位的保障要求,制定达标时间表和具体工作计划,规划设计好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将底线要求向社会公布,建立公示报告制度,把中小学校体育师资、场地、设施、经费、课时、工作开展情况等内容进行公示,保证家长、学生的知情权,引导家长、学生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安排学习生活。自觉把办学行为置于家长、学生的监督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同时把公示内容汇总报上级教育部门。三是对各学校公示内容进行实地核查,对核查发现触犯工作底线要求的问题进行问责,并纳入督导评估,最大限度明确规范性标准作为不可触碰工作底线的标志作用。

2.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普及性评价,提升体育工作整体水平。体育工作普及性评价是指面向全体学生,把体育工作普及程度作为评价标准,发挥体育对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一是充分发挥体育中考的导向作用,营造全社会重视体育的氛围。促进体育工作普及的最有效措施是与学生升学挂钩,目前各地开展较普遍的是体育中考工作。该市体育中考成绩在高中学校录取时,与物理、化学学科等值对待,这对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公布学校体育中考各类情况,既有利于社会了解学校的体育工作情况,便于接受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又保证家长和学生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有利于增强学校体育工作动力。二是全面开展学生体质测试,促进体育工作普及。实践发现,体育中考对高中学校、教师和学生普遍起不到激励作用,对96%的初三毕业年级学生有较强激励作用,但对初二、初一学生发挥的激励作用呈递减状态,仅靠体育中考不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组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测试,并逐级通过体质抽测核查数据真实度,对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普及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体育中考和体质抽测成绩纳入综合督导评估中。

3.开展学校体育提高性评价,引领区域体育特色发展。提高性评价是指对体育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和学校,提出更高的激励性标准和要求,引领其创造性地开展体育工作,满足学生更高的体育需求,引领区域体育工作的发展。一是丰富体育比赛项目,引领提升学校体育整体工作水平。以群众性的阳光体育健身赛为例,82%的体育教师认为在比赛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借鉴其他单位、班级的经验做法,对提升教师“体育、艺术2+1”技术水平很有帮助;89%的参赛学生承认提升了项目技术水平和锻炼的动力,58%的观赛学生在赛后的体育活动中相关项目的兴趣和技巧得到提高。二是鼓励开发利用特色体育资源,挖掘体育工作创新潜力。该市通过优秀项目展示、评比,特色体育项目教研立项,优秀体育名师成长等方式,培植了一批优秀的体育项目,并进行全市推广,有效调动体育优势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区域体育整体水平。学校体育工作的提高性评价,注重体育研究工作,把地方特色文体资源有效纳入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开发地方特色体育课程,彰显了体育的独特魅力。

4.使用好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励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将学校体育工作规范性评价和普及、提高评价的结果纳入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评价体系中,使评价结果与单位、个人的业绩成正相关关系,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能够得以充分体现。规范性评价结果在使用时,要具有足够的使用强度,如把开齐开全体育课时、配齐配足体育教师作为市级规范化学校验收的基础条件等,一般不发生作用,一旦发生作用就会对整个学校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普及性工作的评价结果在使用时,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度,要能够产生横向、纵向的广泛对比。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指标,已拥有相对完整的全国统一评价标准,对评价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为工作普及情况的评价指标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一是把学生体质指标纳入对县市区和学校教育工作考核评价中,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学校绩效考核、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等工作中加大学生体质指标比重。二是把学生体质状况作为反映校长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作为校长职级评定晋升、评先树优等事项的重要指标。三是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由学校科学制定教师考核办法,平等对待各类教师,将教师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业绩纳入到职称岗位竞聘推荐、评先树优等使用范围内,保证体育教师在职称竞聘、教学能手及其他评先树优事项中的指标使用率不低于学校本类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例。四是把学生体质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校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的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考核评价办法,将日常体育活动情况结合学生体质达标情况,在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中作为一项必要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活动。提高性工作评价结果的使用,体现在提供更高水平服务措施的学校行为引导上。

5.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文化激励是一个渐进的、综合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能够对人的思维、行为模式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对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基本保障、工作普及和提高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有利于正面引导,形成重视、参与、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良好校园体育文化。在形成学校独特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过程中,学校体育工作的良好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本身还能够对师生起到积极的精神激励作用,培育对体育工作目标的认同感,激发校长、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涉及学校体育工作的各方为实现价值目标而努力,进而发挥制度激励达不到的效果。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特点更符合文化激励的特征,[3]在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良好的体育文化使校长、教师、学生能够从体育工作中获得应有的成就感、尊重,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因此建立适应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要求的良好校园体育文化,能够持久、全面地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更高追求。

[1]余凯成.组织行为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24-125.

[2]汤赤.学校教育督导信息采集与运用10个方法[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3:232.

[3]别琼.中小学校长的非物质激励有待强化[N],北京:中国教师报,2009.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评价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