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歌颂自然与爱情的纯真之歌
2015-12-01张晨
摘要:1922年4月,湖畔诗社成立,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和应修人,后来1925年又加入了魏金枝和谢旦如,他们以善写爱情诗著称,被文坛誉为中国情诗的开拓者。因此本文就浅析湖畔诗社的爱情诗。
关键词:湖畔诗社;爱情诗;情诗开拓者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01-01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使新诗创作开始蓬勃兴起,1922年的春天,几位年轻人结伴美丽的西湖湖畔,在青山绿水间肆意挥洒、自由吟唱。最后因为出版诗集而成立一个“湖畔诗社”,可见友谊和诗歌凝聚了这个年轻的小诗社。湖畔诗以独特的爱情诗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尽管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些诗歌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得稚嫩,依旧那么纯真自然、清新隽永和深挚质朴。
一
湖畔派诗人当时都是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学生,他们涉世未深,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只有着年轻人的童心未泯和青春烂漫。所以,与他们的年龄、人生经历和单纯的思想有关,他们的情诗侧重于表达爱慕之情,描写浓浓的爱慕之情但又羞怯、犹豫与期待。例如冯雪峰的《有水下山来》:“有水下山来/道经你家田里/它必留下浮来的红叶/然后它流去/有人下山来/道经你们家里/他比赠送你一把山花/然后他归去。”这首诗应该是冯雪峰爱情诗歌的代表作了,整首诗形式工整,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把情思寄托在水里的红叶上,为下面第二小节做铺垫,表达了一位青年对山下美丽的姑娘的爱慕之情。整首诗含蓄而又利落,自然又不失美感。汪静之的《心上人底家乡》一诗里写道:“经过心上人底家乡/即使拾一点土芥/也要拿去珍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因为爱他的心上人而连带爱心上人的东西甚至是心上人走过的路和她家乡的草木、山水。对青春爱情的描写使人读来天真烂漫,而且感情真挚。
二
湖畔诗人的爱情诗是自然美好的但同时也留有时代的烙印。五四时期的中国,虽然新的思想、新的道德已成为时代主潮,但旧的道德和思想、专制主义仍然具有很大势力。青年男女们追求自由的爱情历程中依旧充满了坎坷、磨难和斗争。如应修人的《歌》中:“怪道湖边花都飞尽了/怪道寻不见柳浪的莺了/哦!春锁在这嫩绿的窗里了?”在这首诗中“花”、“柳浪的莺”、“春”这些都是爱情的象征,“窗”则暗指锢住这自由爱情的封建专制主义。此外还有冯雪峰《老三底病》,点明了这个少女的“病”的根源,即是她的自由受到限制,爱情遭到禁锢,于是病好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还她自由和爱的权利。潘漠华的《夜歌》是一组爱情诗,在《问美丽的姑娘》一诗中,诗人将黑暗的社会现实比成“阴森寒冷的丛林”和“鬼火”,黑暗的现实它扯破了“我一切美丽的梦”。潘漠华在《隐痛》中把心中的爱比作“一朵罪恶的花”揭示了人性与旧礼教的碰撞,新思想与旧道德的冲突的矛盾。
三
湖畔诗人的爱情诗,其主要是歌颂农村宁静恬淡的和谐生活,表现男女之间质朴而又美好的爱情,展现亲友间的深挚感情。诗歌的意境质朴自然、清新隽永、真挚透明,同时又不失富有新意的构思、联想,同时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含蓄委婉,细腻不外露、温婉不张扬。如汪静之的《月夜》写一个年轻人对待自己的爱情,想要追求自己爱的权利,任是怎样关都关不住的,于是便要挣脱束缚勇敢的表达,但是诗人又害怕接信的是她的家长,于是“不过由我底左眼寄给右眼,这右眼就代替了她。”这首诗表现了天真烂漫的青少年挣脱封建礼教与大家长制的束缚,勇敢而又热烈的追求自己的爱情,诗的表达非常的纯真和真实。应修人的诗《小学时的姊姊》写恋人的分别,丝毫没有夸张的渲染,反而显得十分的平静,没有直接抒发“我”对她的深深思念,只是把这种眷念融进对她的回忆中。又如潘漠华的《怅惘》,这诗中诗人用字十分讲究传神,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富有动感。诗人把少女的“忧虑”与黑色联系起来,比喻十分奇特,富有新意同时也具有解读的弹性。
湖畔派诗人无论是在对自然景物的单纯歌咏,还是对爱情的来自内心的歌唱,都鲜明地体现出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是一曲歌颂自然与爱情的纯真之歌。诗的笔调是轻快、自由、活泼而又积极乐观的,充满了青年的童趣和无尽的遐想。在这里以应修人的诗作作为代表来讨论,他对现实世界所表现出的满载着信心和热爱之情。他在《独游》里对人生赞美到:“有趣的人生啊/拾不尽的满地爱情啊!”可见他对人生的热爱之情。在《欢愉引》中,诗人吟唱可爱的人生,把人生比喻为一朵柔美而又皎清的花朵,每个人心都是一朵春天的花,这就看出来作者内心的纯洁与纯真的眼睛来看待现实人生,尽管读来稍显稚嫩但是,诗中所展现出的青春进取,对生活生命无限热爱,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值得我们歌颂。
总结
湖畔诗社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诗歌社团,他的成立没有发表什么宣言或者是提出什么明确的文学主张或口号。完全是一帮志同道合、热爱诗歌的年轻人,因为对诗歌的热爱而自发组成的一个新诗流派。作为中国第一个情诗社团,尽管有人说湖畔派成立的快解散的也快,但是把爱作为主旋律而吟唱的湖畔诗因其纯真而又自然的艺术特征获得了独特的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潘漠华等.湖畔 春的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8
[2]张堂锜.湖畔诗社研究若干问题考辨[J].文艺争鸣,2010年05期.
[3]汪静之.回忆湖畔诗社[J].诗刊,1979.
[4]汪静之.名家经典·汪静之诗选[J].诗刊,1997.
作者简介:张晨(1991.04—);性别:女,籍贯:河南信阳市人,学历:硕士,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