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扣子”尽在平常处
2015-11-30陈宜广
陈宜广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高中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如何在平常处,润物无声,扣好高中生成长“扣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爱国出自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爱国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品格,是一种态度,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周恩来早在少年时代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爱国的内涵与以往有了质的变化。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我们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让学生唱国歌,在国旗下宣誓。每逢重大活动,如国庆6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等,组织学生参加成人仪式、入团仪式,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文化墙、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校园多媒体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积极参加一系列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助于让他们把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认知、认同、践行。
二、锤炼学生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古人说:安其居,乐其业。可见,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话。所以,敬业就是人们在集体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对高中生来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学业;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敬学业的精神。我让学生们朗诵这样的一封励志信:“我是学生——学习是我的主业,学习是我的正业,我是学生,学习是我的职业。人们都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并尽可能成为受欢迎的人,这需要学习……”学生们每天读三遍,持续21天,高密度强化。同时,我改革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凝聚力,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灌输知识。教师创设情境,步步为营,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讨论、辩论,步入学习的殿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当作主业、职业。
只有现在敬学业,并内化为素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不论从事什么职业,才能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三、树立学生诚信意识
诚信指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礼记·祭统》说: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
然而,现在诚信缺失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折射到校园环境中,形成一种校园现象,如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大量存在,甚至有些同学对此不以为耻,如果任其蔓延,校园岌岌可危,社会岌岌可危。
在学校讲诚信先从老师开始,老师要当好榜样,说到做到,班级管理事务公开、透明,不搞一言堂,不出尔反尔。通过考前签订“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承诺书,开展诚信主题班会,同学们分组讨论、辩论,畅所欲言,充分暴露问题,班主任做好总结,正面引导,从思想上树立诚信意识。班会可以是连续性的,也可以是临时性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挖掘教材内容,进行诚信意识教育。例如:在讲到“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时,可以收集染色馒头、毒奶粉、注水牛肉等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事件,让他们从中感受诚信的重要性,意识到诚信缺失的危害。
四、引导学生友善待人
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小蒿刚分到我班时,好学、认真、内向,学习成绩不错。月考后,重新排座位,她主动找我说要到边上一个人一位,想静下心来学习,我尊重了她的意见,但“噩梦”开始了。她后边的小徐特别能闹,常常取笑小蒿,有时把一张纸放到她衣帽里,有时拿铅笔在她衣服上涂画,甚至出言讽刺……小蒿怒不可遏,小徐便哄堂大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找小徐促膝长谈了几次,尊重她、关心她、帮助她,和她谈人生、谈理想,引导到谈同学关系。我告诉她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只有你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要乐于帮助同学,而不是取笑同学;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并和她家长沟通,让家长一同引导教育孩子,一段时间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小徐和小蒿能友好相处了,小蒿也开朗了许多。
高中生认知、认同、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中。这也是每一位老师的职责,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