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味道
2015-11-30肖莉
肖莉
立春季节,春回大地。每到立春这天,我们北方地区有一个风俗,那就是吃春饼,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风俗,称之为“咬春”。
春饼又叫荷叶饼,是用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鸡蛋、豆芽、菠菜、韭菜、粉条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还有用春饼夹酱肘丝、鸡丝、肚丝等熟肉的吃法,放上葱、香菜、甜面酱等,而且讲究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
【春饼的历史】
吃春饼的习俗最早起源于晋朝,兴盛于唐朝。
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称为“春盘”。关于春盘,唐代的《四时宝镜》中有这样的记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杜甫有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春饼卷的青菜很多,来源于立春荐“五辛盘”之说。据《本草纲目》记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意。”
古代立春日吃春饼,不但在民间一直流行,在皇宫中春饼也经常作为季节食品颁赐给大臣。《岁时广记》曾记载:“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酒以赐近臣。盘中生菜染萝卜为之装饰,置奁中。”南宋时“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春饼作为一种民俗食品,在古代,不但流行于汉族地区,而且也影响、流传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元初契丹人耶律楚材的《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中说:
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
木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
匀和豌豆搡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
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粱!
诗中的“木案”就是春盘,“银线”是粉丝,“何曾”是魏晋时的名厨。诗中所提到的粉丝、藕丝、葱白、萎蒿、韭黄等,都是吃春饼时常用的蔬菜,与汉族各地区的相差无几。
【怎样吃春饼】
吃春饼,常用的蔬菜都是条状的,如韭菜、豆芽、粉丝等,其他的材料也要切成丝状——葱丝、藕丝,以及火腿丝、酱肘丝、鸡肉丝,等等。原料很多,要将它们都卷进薄饼里,顺利地送入口中而不散,功夫全在春饼的卷法上。
先将甜面酱均匀地涂在薄饼上,然后把葱丝、肉丝或者炒好的合菜(包括摊鸡蛋、菠菜、韭菜、粉丝、豆芽等)放在春饼上,码齐了,这时要用上重要的工具——筷子。
将筷子放在春饼上,将春饼的一边顺着筷子卷起来,下端往上折起包好,用手捏住,再将筷子一根一根地抽出来。手法高的人卷出的春饼卷大小会跟自己的嘴一样大,方便咬食。
我们看看,在小说描写中,大家是怎么吃春饼的:
墨兰把饼放在平底的盘子里,开始往里面放东西,先是鸡蛋酱,接着放葱丝,一筷子豆芽,一筷子土豆丝,一筷子干豆角炒肉丝,一筷子酸菜粉,又放了两块猪头肉,饼就卷不起来了,她勉强合上,张大嘴开始吃了起来,吃的时间要接着盘子,要不会滴菜汁。
“你这丫头,咱们都是一次卷一样菜吃,吃完这样,下张饼再吃另一样,你可好,每样都放,弄这么大,咋吃啊?”邱氏睁大眼睛看着闺女,嘴内唠叨着。
墨兰嘴里只顾得嚼,都没法答邱氏的话,等一张饼吃完,她喝了一大口水,舒服地喘了口气,又拿起一张,夹菜的时间,她才对自己的娘说道:“我这样吃着香,菜的样数多,啥味道都能尝到,一次一样菜吃着不过瘾。不信娘也试试。”
“就你特别,咱们都是这样吃的。就你花样恁多。我才不试咧。”邱氏嘴上虽然说着闺女,可看闺女吃得香,她心里却是很高兴的。
众人也说着笑着,吃饭的气氛好极了。话也很多,墨全还学着墨兰的样子卷了张饼,结果他弄的菜太多,他的牙口又没有墨兰好,觉得咬着费劲。
墨金也呵呵笑着,眼内闪过了回忆的光芒,说道:“说起这春饼,以前都就打春的时间才能吃上一顿,还不能都给弄白面的,菜也就土豆丝,大葱丝和大酱,哪像现在一样啊。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啊。”
——老舍《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