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建设中备课的几点反思
2015-11-30张剑
张剑
摘 要: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率。然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也是打造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把“有效备课”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首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我校推行的“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有幸参与了高效课堂改革实验,根据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高效的备课,应从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效课堂;改革;反思
一、充分发掘和利用集体智慧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载体,同组所有老师都要参与到备写当中,要充分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广泛搜集资料,形成草案后,要经过至少两次集体讨论,再修改定稿,通过汇聚集体智慧来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一位老师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没有备课的老师对教材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怎么能发挥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呢?另外,再好的“导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没有有效的“集体备课”,后面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备课方向
课程标准就是我们教学的指南,也是我们有效备课的方向。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应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用它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丰富知识的积累,培养兴趣,发展思维。
三、吃透教材,解决疑问
教材是我们教师落实教学目标的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是教材不是课程资源的唯一,必须重视其他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我们备课,首先要感知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深入思考,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察觉的交集点、发现疑问,因为这些疑问正是激发学生渴望的起点。其次要研读教材,感悟文本,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准确的把握。如果教师不能把教材吃透,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可能会领着学生绕圈子,浪费时间,甚至出现错误。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备课的时候,如果教学内容设计能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高而可攀”,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四、尊重个性差异,充分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备课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解决教和学矛盾的关键。对学生不了解,不分析,关门备课,主观去讲,即使吃透教材,也是徒劳的。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由于实际情况不同,他们对这一节课的需求也不同,我们应该考虑到: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②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多少?③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④不同层次学生对该知识点需求程度有何不同?如果我們能够充分了解这些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更好地协调起来,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真正做到“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
五、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点。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因此,我们准备教学时,首先,必须弄清楚学生将获得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我们要在三维目标框架内确定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目标体的三个维度。但是我们不能模式地都按三个维度来陈述,而应该从整体上来思考学习目标。
确定学习目标之后,我们就可以安排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是备课综合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上要认真思考,精心策划,巧妙设计,全局统筹。目前,我们实行的是:“6步导学案”,即:①巩固成果,②识记目标,③预习导学,④探究展示,⑤达标测评,⑥总结反思。整个教学流程要简洁清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有序。教学流程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有利于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和学生情感的体验。
当然,进行有效备课除上述的要求外,还应该有设计练习、课后反思等方面的要求。这里所阐述的内容只是我在“136”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反思,希望这些肤浅的理论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大家共同关注备课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精彩课堂。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