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015-11-30赵明
赵明
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基地,这就要求职业院校金融专业要打破传统,对文化水平偏低的生源加强引导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对专业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加大实践课程比例以此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专业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基地,在首届湖南省职业教育宣传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李友志副省长指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要做到“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金融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值得广大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教育强调人才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培养,同时金融专业教学内容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技术性。从职业院校角度上来看,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是对金融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也是适应当代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所以,在职业院校金融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中影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
(一)生源情况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高考总分是
750分,一般高职院校200分就能录取学生,单招的学生甚至没有参加高考,只是参加高职院校自行组织的内部考试,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有的还偏科严重并对一些课程厌恶,如:英语、数学;有的进取心不高仅仅是想混个文凭,这种不好的现象出现导致一些学生在大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实践教学时又不愿意学。
(二)金融专业知识体系不完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还是没有完全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体系,虽然以工作岗位来确定专业课程设置,但是在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上是实践课不如理论课重视。如,在“货币银行概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六大专业核心课程中,有的课程开设有实训或者实践课,有的课程没有开设,也有的课程开设实训或者实验课课时还只有理论课时的三分之一,其他课程就更不用说。这种 “重理论、轻实践”的专业课程体系导致金融专业学生理论知识面窄、理论深度不够和知识结构零散。
(三)“双师”型教师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缺乏。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高职院校看重的是老师的文凭,一般的老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任教而忽视企业实践经验,即“双师”型教师缺乏;在课程设置上理论为主而实训或者实践课比例低,往往是职业院校在校内简单的建立几个机房作为专业实训室,在校外也只是挂个实训基地的牌子,或者带学生去看一、两次,根本谈不上动手实践,从而导致正真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相当缺乏。
三、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践。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要求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中让实训或者实践课课时达到50%以上,正真做到以工作岗位为培养对象来确定金融专业教学内容,建设“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出社会需要的完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体现出职业院校既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又拓宽学生相关知识,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理念来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强化金融专业实践,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二)因材施教,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面对高职院校生源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或者个体差异大的情况,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如,课堂上打破“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灵活的用启发式教学或者“三段式”教学来引导学生,把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课堂讨论巧妙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课程、教材、内容选择上做到及时更新,选择合适材料组织教学,采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习和共同考核实践能力的评价机制,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逐步淡化理论课程教师和实践课程教师的界限,规范实践课程教师的资格认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引进,利用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职业院校教学氛围,弥补学生感性知识的不足,拓展学生知识面,正确引导学生,好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了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职业院校和金融专业所在的系部都要非常重视学生校内外实训基地钱、财、物的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并合理使用,要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和条件,运用实训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琰.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职教论坛.2013.17
[2] 王旭.邹睿蓉.浅析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今日科苑.201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