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习作之我见

2015-11-30钟忠明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自我写作水平培养

钟忠明

摘 要:学生的习作能力包括“作”和“改”的能力,掌握自我修改习作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我修改习作的习惯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习作能力可从师生议改,掌握要领;面批面改,重点指导;生生互改,学会修改;多加激励,养成习惯四点入手,激发兴趣,让学生学会自我批改习作的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培养;自我;批改能力;写作水平

《2012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包括“作”和“改”的能力,掌握自我修改习作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我修改习作的习惯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古话云:“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说文章写好后不要怕修改,越改会越好。凡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改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中都存在着重指导,轻修改;重结果而轻修改成文的现象,学生写完作文后处于一种等待批改结果的被动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对习作再一次开发的能力。这个“改”,包括自己改和别人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改,学生不就处在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终身受益。”那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初步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呢?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师生议改,掌握要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训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写作,也要强化学生修改文稿,两举并重,学以致用,受益终身。“师生议改,掌握要领”则是体现“写、改”统一的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做法:(1)提前准备,教师在批阅或浏览学生习作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篇,反复比较后取其中一至两篇,抄写好,并备好讲评教案。(2)操作评改,先简要复习本次习作的目的和要求,分析重难点;接着出示范例,要求对照“目的”和“要求”,边读边议;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逐步深入评改(用色笔和相应的符号当面点批);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该文的优缺点,一起提出适当的建议,如还可以怎么写,写什么。这样,通过师生议改,传授给学生自我修改方法的方法和要领,让学生在示范中发现问题,懂得该怎么写,要怎么改。

采用这种批改方法应注意几个问题:(1)所选作品必须是出自学生有代表性的,且能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的。(2)事先要交代有关批改符号,使学生能约定俗成,便于操作。(3)要充分肯定成功之外,多激励。(4)在评改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读、议、评、改”的层次性,并做到层层深入,强化每个环节的联系。

二、面批面改,重点指导

这是教师针对性批改作文的做法,是“授之以渔”的重点体现。因为学生的习作往往在内容,中心和结构上各有千秋。即使是同一个题目,同一班学生,好中差学生的习作也大不一样,若教师从树立榜样出发,可选择优秀的习作面批面改,而后在全班范读,以示鼓励、典范作用;若为了全面提高,也要选择中下水平的习作,经过面对面的辅导,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面批面改,就对象而言,应做到:差生、中等生、优等生每一個层次的学生都稍有涉及,教师选择对象按需重点指导,这样不仅有利于克服教师 “时间不足”等问题,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是因为:

1.面批面改有利于优生提炼语言、挖掘主题,有利于纠正学生选材的迷糊认识,促进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如有位学生在写《班里的新鲜事》一文写到:“班上同学给李小明起了个绰号,她又哭又闹,引发哄堂大笑。”于是,我问他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启发他:如果被起绰号的是你,你还会作为“新鲜事” 写到习作中吗?他马上领悟到了——给同学起“绰号”是不礼貌的,同学之间是应该互相尊重的。这样一来,就纠正了该学生的选材模糊认识。这样,不仅指导了学生怎么选材,给了学生修改的方法,还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2.面批面改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害怕习作、害怕改作的心理。现在的小学生,对习作都有或多或少的畏惧、害怕的心理,而教师在作文本上写的批语也不可能很具体、很明确,学生一时即使看了老师的批语,也不能够理解领会,也不知怎样才能针对老师所指出的问题,作自我修改。所以我们教师的面批面改可以给予学生修改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怕写作、怕改作的心理。如,有一学生写夏天的景物:这是夏天的中午,万里晴空飘着朵朵白云。面批时,我就和他分析其它季节的“晴空”,问他在其它季节的晴空里是否也“飘着朵朵白云”的时候,通过比较,使这位同学很显然这句话表述的欠具体。随后,我耐心地引导、启发该学生在写作前要留心观察,抓住季节的特点,才能写得具体。几经引导,这个学生重新又写出了“新”夏景:这是一个盛夏的中午,天格外高,特别蓝,万里晴空。一碧如洗,金灿灿的太阳把大地烤得炙热炙热的。天边那棉絮似的云丝白而透亮在空中发呆,一动也不动……啊,小作者融进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怎样改,而且还消除了很多学生的通病——对写作、改作的厌烦和畏惧心理。

3.面批面改有利于“扶”、“放”相结合。如果说指导写作是对学生习作的“导”与“扶”的话,那么面改则是习作指导的深入与提高,是“扶”与“放”的集中体现。它是差生起步的“拐杖”,是中等生进步的“阶梯”,是优等生腾飞的“翅。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会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以“句子的表达”为例,教师在面改时,找出例句,围绕例句的比较,说理判断,从而感悟写作,最后留下些例子让学生当面试改,师予点拨、肯定,让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教师“扶”“放”并举,逐步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和习惯,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生生互改,学会修改

“老师批改作文是够辛苦的了,几十本作业,一本一本地改,改得头昏脑涨,可是习作发放下去,学生往往只看了一下等级,就置之不理了,真是事倍功半。”相信其他语文老师会和我有同感。但是要是我们能激发学生的自改热情,让学生参与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来,那对我们的作文教学将是大有裨益的。

学生互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同桌换改,小组调改;可以每组改一个重点,也可全面评改。这些“互改”要依据教学所需的时间和学生能力的强弱、熟练程度等来确定。开始范围小些,以单项为主,从“标点、字、词、句”着手,循序渐进,过渡到“篇章结构,选材立意”等,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学会自我修改了。

但这种方法操作时应注意:(1)教师所选代表作要短小精悍,要留足时间让学生活动;(2)评改前,老师要出示一定的要求;评改时,教师要积极巡视,辅导;评改后,老师要抽样检查,扼要小结。

四、多加激励,养成习惯

这一点,叶圣陶先生又曾指出:“我们应当让学生有个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习惯的养成要通过长期的培养,必须贯穿在整个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组织多种形式的自我修改习作的实践,让他们在评改中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和兴趣,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修改习惯。如:

1.语言激励法。即教师通过对话,来激发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兴趣。如这节作文评改课,我请大家当小老师、小作家,比一比谁最认真、最细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师、小作家;也可以说,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语言激励的范围广,应用灵活,随时随地均可应用。

2.名人典故激励法。即通过古今中外文人小时候怎样重视修改自己的文章,长大成为栋梁之才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有针对性激励法。即根据好、中、差学生,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只要在参与活动中能完成任务,就得到一次表演(形式不拘)机会,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这样,通过教师的多种激励,学生对习作的自我修改就会兴味盎然,当学生习惯成自然了,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了。

参考文献:

[1]《2012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解读.

[2]《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示例与指导》.

[3]《课改从语言开始》 于永正著.

猜你喜欢

自我写作水平培养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