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调查

2015-11-30付磊张艳红汤祖军陈峡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自控人格

付磊 张艳红 汤祖军 陈峡

摘 要: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形成的因素,对手机依赖成因进行归纳总结,为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某大学随机抽取大学生400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自尊量表、自控量表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进行施测。结果: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spss软件分析得出36%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11%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较高。不同性别间的大学生手机依赖无显著差异(t=0.424,p=0.67);自控能力越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t=6.637,p<0.01);手机依赖与人格因素中的神经质因素有显著相关(t=3.491,p=0.001)。神经质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手机依赖的产生与自控能力显著相关,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变量。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自控;人格

手机已成为人们交流联系的基本工具,截止2012年4月底,我国手机使用用户已超过10亿户。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像以往的打电话和发短信等基本功能外,还存在工具功能、网络人际功能、信息功能、娱乐功能、消费功能等。已有研究发现,青少年手机用户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现象,依赖的比例约为30%。手机依赖是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长时间使用手机对个体的身心会产生不良影响,如头晕头痛、失眠焦虑等。目前有关手机依赖以及相关问题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多个方面探讨不同因素与手机依赖的影响,对手机依赖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某大学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发放400份问卷,回收问卷372份问卷。筛选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的有效问卷为287份。其中男生126人,女生113人,未知性别47人。

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施测的问卷包括(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熊婕、周宗奎等人编制;(2)自我控制量表(SCS);(3)自尊量表(SES),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受试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来源于,“自尊量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4)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另外问卷附加一些手机使用的各种功能以及大学生学习情况等题目,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问题进行调查。

3.数据分析

采用 SPSS 19.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

1.大学生手机依赖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287名大学生中,手机依赖得分最低的为13分,最高的为61分。存在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占总数的36%,其中手机依赖较高的占11%。对于调查的使用功能,如:基本功能、工具功能、网络人际功能、信息功能、娱乐功能、消费功能。经常使用的功能为基本功能(电话、短信、闹钟)和网络人际功能(QQ、微信、微博)以及娱乐功能(游戏、音乐、视频)。

2.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性别的关系

用SPSS对性别和手机依赖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0.424、p=0.672,差异不显著,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性别无关。

3.大学生手机依赖形成的相关因素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大学生自控和神经质两个因素回归系数有意义,t值分别为6.63和3.49,p值分别为0.001和0.001。自控能力越低则越有可能存在手机依赖,并且手机依赖程度随着自控力的降低而升高。神经质得分指情緒不稳定,如焦虑、紧张、易怒、抑郁等。同时睡眠不好,往往有几种心身障碍。手机依赖受情绪影响,抑郁、焦虑的个体更易对手机产生依赖。

三、讨论

SPSS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存在手机依赖的大多数大学生经常因使用手机影响了睡眠,如果没有手机我会感到孤独,并且宁愿选择手机聊天,不愿直接面对面交流。筛选结果显示,36%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症状,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倾向较普遍,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近几年,手机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及,功能不断更新,除打电话与发短信外,上网、娱乐、网购等新功能吸引着许多大学生投入其中,导致对手机产生依赖。

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在性别间无差异。手机依赖得分与自控得分和神经质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自控能力低,不能更好的进行自我控制,容易产生对手机的依赖。大学生被试若属于神经质类型,抑郁、紧张和焦虑等情绪伴随其身,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

四、研究不足

本实验数据来源存在局限性,选取的大学生均来自同一所大学,尚不明确是否所有大学都符合此数据。

参考文献:

[1]田本淳.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362-379.

[2]徐晓,叶楠,朱茂玲.中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手机功能偏好[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0( 5):30-34.

[3]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2):138 -139.

[4]黄时华,余丹.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0, 24(3):252-254.

通讯作者:张艳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幸福的影响机制及培育路径研究”(13CSH078);长江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2014026)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自控人格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成功来自于自控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固体清洁剂自控装置
外科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