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丽江纳西族的传统婚俗

2015-11-30刘田田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纳西族

刘田田

摘 要:纳西族是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滇川之间的古老民族之一,婚礼在纳西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纳西族的婚姻文化,有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轨迹。可是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深入,丽江纳西族的婚姻习俗,不断地受到周围民族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其内涵和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纳西族的婚姻习俗受到了周围民族的影响,但是依然保存着自身的传统特色。

关键词:纳西族;传统婚俗;婚前社交;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婚后交往

生活在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很久以前已经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式。但是由于丽江的纳西族与周边汉族、藏族等民族联姻的现象比较多,使丽江纳西族的婚姻习俗受到了周边民族婚姻习俗的渗透和影响。纳西族婚礼讲究传统,遵从“嫁有嫁礼,娶有娶礼”。笔者通过对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塔城乡署明片村①的杨某、和某等四个纳西族学生的访谈,据此对纳西族的传统婚俗进行了了解和整理,对其积淀在深层次的婚姻文化内涵作了简单探讨。文章通过婚前社交、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和婚后交往四个方面,对纳西族的传统婚俗进行了阐述。

一、婚前社交

确定恋爱关系的男女双方,必须告知各自的父母,并取得父母的同意,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交往。取得双方父母的同意后,男方在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必须去女方家行礼。如果两方确定要结婚,则男方需要在中秋佳节到女方家里去举行“订婚”仪式,纳西语叫做“涉涉”。在订婚仪式上男方必须向女方父母送上“四个节礼”,纳西语称为“啰啰”,包括一坛五斤左右的白酒,两包茶叶,四盒红糖和大米。其中红糖、茶叶、白酒是必须要有的礼物,大米的数量和质量,视男方的家庭经济条件而定。订婚之后,两家人便可以开始互访。订婚之后到结婚之前,男方每年在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都要给女方家送去白酒、茶叶、红糖和大米。

二、婚前准备

男女双方成年之后,就可以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良辰吉日需要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去当地的东巴家里进行挑选,东巴结合天干地支和男女双方生肖确定吉日,纳西语里为“尼哇擦”。按照纳西族风俗,举行婚礼的吉日有男女两家商量,但最终会由女方家庭决定。男方家的婚礼事宜会由村里德高望重的男性年长者“总理”主持,统一调度由专职人员操办。结婚的前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见面。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新娘则会和亲近的姐妹们一起去逛街、吃饭和聊天。按照婚礼“不能见天”的习俗,新郎家要在院子里搭建彩棚。新郎家还要宰杀猪羊、布置房屋、写贴婚联,并准备次日婚礼所需物品。院子里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院子大门的门框会用松柏枝装饰,象征爱情长青、多子多孙。在屋檐下会插上栗树枝,使宾客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举办婚礼的家庭。大门两边会贴上东巴书写的东巴对联,衬托喜庆的气氛。新床由媒人和新郎的父母进行布置,并请村子里的一些未婚男子或者小孩子同睡新房,俗称“压床”,借此祝福新郎新娘早生贵子,未婚男子早日找到伴侣。

三、婚礼仪式

1.迎亲。一切准备就绪,第二天正式迎亲,纳西语叫做“茶美食自”。清晨9点左右,新郎、介绍人及亲朋好友,带着白酒、半只猪、新娘婚礼时需要穿戴的衣物以及送给新娘家人的礼物,开车到新娘家迎亲。到达女方家门口时,会放一串长鞭炮。但是新娘家并不会打开家门,新郎将会受到一系列的刁难,借此告诉他姑娘金贵,娶到她并不容易,希望婚后能好好对她。如果新郎顺利通过,他就会把很多个红包从门缝中塞进,站在门后的亲朋好友就会打开大门,迎接接亲者进入。

2.婚礼。听过了亲朋好友的叮咛祝福,新娘就要准备出嫁了。新娘家的门外点燃鞭炮,新娘在新郎及姐妹们的陪伴下走出大门,一边拜别父母亲友,一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他们。给所有人道别后,新娘就要走出家门,启程去新郎家。无论多么不舍,新娘都不能回头,否则婚后生活会不幸福。按照习惯,新娘启程去新郎家时,必须走宽阔的大路,以此祝福新郎和新娘未来的道路越走越宽。到了新郎家之后,门口会放有一个火盆,火盆中放着燃烧的松树枝,新娘必须跳过火盆,借此表示希望新娘除去灾难,把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挡在门外,一切健康平安,婚后生活红红火火。新郎家会请与新郎和新娘八字相宜的东巴来举行婚礼仪式,以求吉利。跳火盆仪式之后,新郎和新娘会来到火塘边,东巴会为新郎和新娘主持“点酥油”仪式。有专人为新郎和新娘举行这个仪式,首先为新郎进行,新娘随后,一般顺序为额头、左肩和右肩,以此祈求吉祥如意。

3.庆祝。大概12点左右,亲朋好友将会在新郎家共进午饭。大菜上桌之前,会送上糕点,有蜜饯、瓜子、花生,糖果、饼子、橘子等。大菜大多为十盘八碗,有百合圆子(寓意百年好合)、红烧猪肉(寓意鸿运当头)、韭菜粉皮(寓意天长地久)、糖醋鱼(寓意吉庆有余)、铜火锅(寓意日子红火)等。吃完午饭,所有的亲朋好友会在院子里喝茶聊天,并参观新房。晚上六点左右,晚饭开始,新郎和新娘会给各位长辈及亲朋好友敬酒,感谢他们对自己的祝福。天黑之后,亲朋好友们会在新郎家的院子里点燃篝火,进行打跳,纳西语称“咚罗丽”或“纽踔”,有“欢乐的跳舞”或“大家来跳舞”等含意。“阿哩哩”音乐响起,新郎、新娘和亲朋好友一起手挽手,按顺时针方向行进,跳起欢乐的舞蹈,共同庆祝幸福的婚礼。打跳结束之后,新郎和新娘会为各位亲朋好友献茶。打跳的人们散了以后,新郎的好朋友,主要是年轻的男孩子,就会去闹洞房,纳西语叫做“茶美食者”。

四、婚后交往

婚礼结束的第二天,新郎要请新娘的亲朋好友做“后亲客”,纳西语叫做“侯琴克”,也就是请婚礼当日送新娘到家的人们去新郎家里吃饭。可以吃午饭,也可以吃晚饭,午饭居多。饭前的糕点一般为六盘或者八盘,大菜一般为十盘八碗,寓意为“好事成双”。新郎和新娘需要带上“伴手礼”,送给自己的叔叔、伯伯等。一般有烟酒、茶叶、蜜饯、大饼、苹果、瓜子和花生。婚礼结束后的第三天,夫妻二人会去娘家“回门”,回门时必须带上一条鱼和糖果。新郎和新娘在将要到达家门时,一定要在就近的路口停下,并给遇到的亲邻分发糖果。新郎家会准备比较贵重的礼物送到新娘家,比如火腿、好烟、好酒等,借此表示家境殷实,可以让新娘过得幸福。新郎和新娘会和新娘的家人一起吃午饭。按照当地习俗,不管路途多远,两人必须在当天天黑之前回到新郎家中。

五、结语

丽江纳西族的婚姻习俗,是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由于受到周围民族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使它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从曙明村纳西族的婚姻习俗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它自身的特色,比如存在“四个节礼”、“伴手礼”、东巴诵经、“点酥油”仪式等。我们也可以从纳西族的婚俗中,看到纳西族保存完好的传统文化和朴素自然的生活面貌。

①注:署明片村,位于云南滇西北麗江市西北部,距离丽江市区约170公里,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村庄自然纯朴,山水相依,风景秀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该村是纳西族聚居较多的地方,被命名为“纳西族民族传统东巴东巴文化保护区”,其东巴文化保存相对完整,纳西族婚俗较为传统,较好地保留了传统婚俗的特色。

参考文献:

[1]丁立平:《从一个民族的近代婚姻看理性婚姻的意义》,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1).

[2]李近春:《浅谈纳西族与汉族的通婚》,载《比较民族研究》,1991(3).

[3]杨娅:《纳西族婚姻研究综述》,载《普洱学院学报》,2014(8).

[4]陈婧:《从亲属称谓看纳西族婚姻制度的变迁》,载《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纳西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你了解我国纳西族的图画象形文字吗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纳西族打跳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①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旅游对纳西族传统农业及饮食文化的影响研究——以玉龙县白沙乡、拉市乡为例
关于纳西族聚居地高中普通话语音教学的一点浅见
纳西族国家认同的历史与现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