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2015-11-30于桥医
于桥医,王 昕
(北京华信医院,北京100016)
过敏性紫癜又称为亨-舒综合征,是以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免疫性疾病。疾病持续发展可以影响多个脏器,主要临床表现有肾炎、胃肠道出血、蛋白尿、血尿、腹痛、关节痛、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受累部位多见于臀部以及下肢,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男孩发病高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冬春两季发病较多,发病前多数有呼吸道感染等病史,目前认为主要致病因素有疫苗接种、食物过敏、药物、细菌或病毒感染等。由于我国大气污染、致病病菌变异、食品安全等问题导致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本病一般预后较好,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或迁延至肾脏,可引起紫癜性肾炎,少数患儿进展成肾功能不全,影响患儿生活、学习,危害患儿身体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经济负担[2]。随着祖国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中药药理研究的深入,对于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联合治疗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我院应用中西医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26例,年龄8~16(11.3±3.7)岁;病程最短10d,最长32 d,平均13.62 d。均符合《儿科学》以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均有双下肢典型皮损症状,皮损表现以弥漫性瘀点瘀斑为主要症状。均首次发病;入院前均未给予中西医药物治疗;血块退缩时间正常,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检查正常;发病下肢皮损面积50%以上;符合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断标准及证候辨证(湿热痹阻、风热伤络、血热妄行以及气滞血瘀型)依据。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临床资料缺乏特别是既往病史不详者,入组期间自行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或加用其他药物者,对实验用药过敏者,明确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炎者,系统性红斑狼疮、微型多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肝脏疾病者,受试者放弃就诊无法完成资料收集者,合并有其他心、脑、肝等严重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儿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2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隔离过敏源(花粉、蛋类、奶类、海鲜、粉尘等),保持大便通畅,饮食清淡,以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增加膳食纤维和水果的摄入量,禁食生冷油腻,着棉质衣物,避免接触化纤等材质衣物,避免感冒。给予改善血管脆性药物(复方芦丁以及维生素C),存在腹痛、关节肿痛、肾脏损害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消化道出血者给予禁食、甲氰咪胍或洛赛克治疗,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中药汤剂每日1剂口服。辨证用药:①湿热痹阻。组方:淡竹叶10 g、芍药10 g、甘草 6 g、半夏 6 g、生薏仁 30 g、厚朴 6 g、白蔻仁 10 g、通草 10 g、滑石10 g、杏仁10 g。②风热伤络。组方:甘草15 g、地肤子10 g、土茯苓 15 g、藕节 10 g、玄参 10 g、连翘10 g、仙鹤草 15 g、赤芍10 g、紫草10 g、金银花10 g、茜草15 g、绿豆15 g。③血热妄行。组方:犀牛角6 g、生地黄15 g、丹皮6 g、白芍10 g、滑石10 g、酒黄芩15 g、炒栀子15 g、竹叶5 g、木通 15 g。④气滞血瘀。治则为行气活血化瘀,组方:川芎6 g、鸡血藤30 g、红花10 g、当归 10 g、丝瓜络15 g、金银藤30 g、生地10 g、白芍10 g、桃仁10 g。以上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持续给药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愈:皮损完全消退,尿常规检查无尿蛋白、红细胞。4周以上未复发;显效:自觉症状消失,皮损数量消退50% ~90%,实验室检查正常;有效:皮损消退30% ~50%,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明显好转正常,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皮损消退30%以下,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善,症状缓解不明显或较前恶化。②检测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6以及IL-8水平,晨空腹静脉采血2 mL,标本经离心15 min后,分离收集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样本,采用ELASA法检测。③2组IgE抗体阳性人数。④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⑤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包括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紫癜部位、紫癜色泽、紫癜程度、紫癜大小、形态)以及次要症状体征评分(咽部及扁桃体情况、饮食情况、睡眠情况、大便情况、小便情况),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由轻至重评为0~6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IL-6、IL-8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IL-6、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IL-6、IL-8水平比较(±s,pg/mL)
表3 2组治疗前后IL-6、IL-8水平比较(±s,pg/mL)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 <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IL-6治疗前 治疗后IL-8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63 136.37±35.53 67.43±28.27①② 96.37±12.72 40.61±17.52①②对照组 63 137.41±35.65 92.19±31.22① 97.41±13.12 67.69±20.68①
2.3 2组IgE抗体阳性人数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IgE抗体阳性49例,对照组50例;治疗后研究组IgE抗体阳性7例,对照组14例。研究组阳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4 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s,d)
表4 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s,d)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皮肤紫癜 消化道症状 关节症状研究组 63 7.16±1.35① 4.32 ±1.77① 4.58±1.65①对照组63 12.75 ±3.63 7.12 ±1.90 7.73 ±2.72
2.5 2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 <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5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 <0.05;②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63 43.21 ±11.53 13.58 ±6.33①②对照组 63 41.68 ±11.65 26.19 ±9.00②
2.6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围治疗期,研究组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增高2例,恶心1例,血压轻度下降2例;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胃部疼痛2例。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实验者。
3 讨 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部位多见于臀部和双下肢,还常伴随恶心呕吐、腹痛的消化道症状以及关节痛、关节炎甚至肾炎,在起病前常有呼吸道疾病发生[3]。多数患儿病情稳定,部分是自限性、良性过程,一般于数周内痊愈,但是至少1/2患儿出现反复发作的病情,累及肾脏者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4]。
西医目前临床给予抗过敏、激素替代、抗感染、减轻血管通透性的药物等治疗,如果合并其他症状给予相应药物对症治疗,但是存在疗效不确定、复发率高以及不良反应多等缺点[5]。我国古代医学中并无“过敏性紫癜”的病名,但根据病症表现可归结到“血箭”“疹”“紫癜风”“葡萄疫”等血证范畴。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已收到较满意的疗效,显现了良好的前景[6]。古代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感受外邪,热、毒、劳役过度,饮食、情志、嗜欲过度等。现代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感受外邪、正气虚弱、脾肾亏虚、虚和热等。紫癜证型中有血热血瘀、风热证、阴虚火旺、湿热瘀阻、脾肾亏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邪热内蕴等[7]。在本研究中选择了常见的湿热痹阻、风热伤络、血热妄行、气滞血瘀4种类型,其他未包含在内。江文文等[8]将本病归为阴虚火旺、气不摄血、血热妄行、风热伤络等型,采用滋阴清癜汤加减、益气消癜汤加减、解毒清癜汤、疏风清癜汤等治疗。
本研究中选用的中草药中淡竹叶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多糖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作用[9];半夏又名三不掉、裂刀草、地巴豆,入脾、胃经,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对胰蛋白酶分泌有抑制作用;厚朴,植物学范围内别名紫朴、紫油朴,苦、辛、性温,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之功效;藕节是藕连接部分,含天门冬素、鞣质等,具有止血,散瘀的功效[10];茯苓性甘、淡、平,归肝、胃、脾经,主要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连翘又名黄花条、连壳,性苦,凉,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六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玄参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的功效;防风、白鲜皮、土茯苓疏风祛湿止痒;桃仁苦甘,平,无毒,归心、肝、大肠、肺、脾经,具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的功效。当归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缺氧、补血活血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病症[11]。中药根据患者不同病机、证候分类诊治,但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偏低,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统计结果,而且本病证型较多,因时间和患儿限制,未能包含较多证候者,在研究过程中临床辨证仍避免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IL-6是病毒感染等情况下由角质细胞、上皮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纤维母细胞产生,参与炎症反应和发热反应[12];IL又称为趋化因子,是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有细胞趋化作用而实现其对炎症反应的调节[13]。IgE抗体属于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体,其尾部与嗜碱细胞、肥大细胞的细胞膜结合。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嗜碱细胞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一类的物质,激发炎症反应过程[14]。本研究显示治疗后2组IL-6、IL-8水平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IgE抗体阳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证明中医药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儿体内白细胞介素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机体修复。
综上所述,辨证应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可以增加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过敏性紫癜供新的治疗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龚宝先.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1557-1558
[2]蒋文杰,杨进.运用温病治法辨治过敏性紫癜体会[J].中医杂志,2015,56(2):163 -165
[3]段晓征,冯晓纯,王锐.冯晓纯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举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89-90
[4]李思平.小儿过敏性紫癜血清因子的表达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1):2324 -2325
[5]宋英.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3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9):136 -137
[6]梁奇.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5):91 -92
[7]宋谊,陈婷.清热凉血解毒法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76-177
[8]江文文,翁泽林,林季文.林季文主任医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6):506-507
[9]周碧海.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2):1292 -1293
[10]李晨帅,任勤.任勤教授辨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720
[11]穆怀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急性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44 -145
[12]董焕娥,郄会卿,王淑惠,等.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白介素6、白介素8的变化[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325-326
[13]杨海龙,王伟军.匹多莫德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白介素-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44 -46
[14]师小萌,边莉.60例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临床检测意义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X):58 -59